《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四 (2)
卷第八十四 (2)
1. 治小兒傷寒諸方
治小兒傷寒。吐逆不定。藿香散方。
藿香(一分),木香(一分),葛根(一兩銼),人參(半兩去蘆頭),丁香(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臨時分減。頻頻溫服。
治小兒傷寒。頭痛壯熱。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分),柴胡(半兩去苗),黃芩(一分),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赤芍藥(一分),麻黃(一分去根節),石膏(半兩細研),栝蔞瓤(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溫服。
治小兒傷寒。心胸煩悶喘促。人參散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麻黃(半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貝母(一分煨微黃),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傷寒。壯熱頭痛。口乾煩渴。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半兩去苗),赤芍藥(一分),麻黃(半兩去根節),黃芩(一分),石膏(一兩),葛根(一分銼),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蔥白三寸。豉二十粒。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汗為效。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傷寒。心胸壅悶。煩熱頭痛。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半兩去蘆頭),黃芩(一分),赤茯苓(一分),石膏(一兩細研),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傷寒壯熱。心躁頭痛。口乾。小便赤。大便難。大黃散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梔子仁(一分),黃芩(一分),赤芍藥(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
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以利為效。
治小兒傷寒五六日。壯熱心躁。口乾煩渴。大小便難。三黃散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石膏(一兩細研),黃芩(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川芒硝(一分),黃連(一分去須)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頻服。以利為效。
治小兒中風傷寒。眼目不開。手足厥冷。口多出涎。啼聲不出。齒噤。或時覺躁悶。附子散方。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蜣螂(一分去翅足微炒),人參(一分去蘆頭),葛根(半兩銼),桂心(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四分。去滓。分溫二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治療小兒傷寒的各種方劑
治療小兒傷寒,出現嘔吐不止:藿香散
需要藿香(少許)、木香(少許)、葛根(約37.5克,切碎)、人參(約18.75克,去除蘆頭)、丁香(少許)、甘草(約18.75克,烤過微微發紅,切碎)。
將以上藥材粗略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約3.75克,用一小杯水煎煮至約一半的量。去除藥渣,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減少劑量,多次溫服。
治療小兒傷寒,出現頭痛、高燒:犀角散
需要犀角屑(少許)、柴胡(約18.75克,去除莖)、黃芩(少許)、川大黃(少許,切碎稍微炒過)、赤芍藥(少許)、麻黃(少許,去除根部和節)、石膏(約18.75克,研磨成細粉)、栝蔞瓤(少許)。
將以上藥材粗略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約3.75克,用一小杯水煎煮至約一半的量。去除藥渣,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減少劑量溫服。
治療小兒傷寒,出現胸悶、氣喘:人參散
需要人參(約18.75克,去除蘆頭)、麻黃(約18.75克,去除根部和節)、甘草(約18.75克,烤過微微發紅,切碎)、貝母(少許,煨過微微發黃)、杏仁(少許,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去雙仁,用麩皮炒過微微發黃)。
將以上藥材粗略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約3.75克,用一小杯水煎煮至約一半的量。去除藥渣,不計時間,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減少劑量溫服。
治療小兒傷寒,出現高燒、頭痛、口渴:柴胡散
需要柴胡(約18.75克,去除莖)、赤芍藥(少許)、麻黃(約18.75克,去除根部和節)、黃芩(少許)、石膏(約37.5克)、葛根(少許,切碎)、甘草(少許,烤過微微發紅,切碎)。
將以上藥材粗略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約3.75克,用一小杯水煎煮,加入少許生薑、三寸長的蔥白、二十粒豆豉。煎煮至約一半的量。去除藥渣,不計時間溫服,以出汗為見效的指標。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治療小兒傷寒,出現胸悶、煩躁、頭痛:前胡散
需要前胡(約18.75克,去除蘆頭)、黃芩(少許)、赤茯苓(少許)、石膏(約37.5克,研磨成細粉)、枳殼(少許,用麩皮炒過微微發黃,去除瓤)、甘草(少許,烤過微微發紅,切碎)。
將以上藥材粗略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約3.75克,用一小杯水煎煮至約一半的量。去除藥渣,不計時間,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減少劑量溫服。
治療小兒傷寒,出現高燒、心煩、頭痛、口渴、小便發紅、大便困難:大黃散
需要川大黃(約18.75克,切碎稍微炒過)、梔子仁(少許)、黃芩(少許)、赤芍藥(少許)、甘草(少許,烤過微微發紅,切碎)。
將以上藥材粗略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約3.75克,用中等大小的一杯水煎煮至約一半的量。去除藥渣,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減少劑量溫服,以排便順暢為見效的指標。
治療小兒傷寒五六天,出現高燒、心煩、口渴、大小便困難:三黃散
需要川大黃(約18.75克,切碎稍微炒過)、麥門冬(約18.75克,去除中心焙乾)、石膏(約37.5克,研磨成細粉)、黃芩(少許)、甘草(少許,烤過微微發紅,切碎)、川芒硝(少許)、黃連(少許,去除根須)。
將以上藥材粗略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約3.75克,用一小杯水煎煮至約一半的量。去除藥渣,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減少劑量多次服用,以排便順暢為見效的指標。
治療小兒中風傷寒,出現眼睛睜不開、手腳冰冷、口水多、啼哭無聲、牙關緊閉、時而煩躁:附子散
需要附子(約18.75克,炮裂後去除外皮和臍)、蜣螂(少許,去除翅膀和腳稍微炒過)、人參(少許,去除蘆頭)、葛根(約18.75克,切碎)、桂心(少許)。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約3.75克,用一小杯水煎煮,加入少許生薑,煎煮至約五分之四的量。去除藥渣,分兩次溫服。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增減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