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四 (1)

1. 卷第八十四

2. 治小兒傷寒諸方

夫小兒傷寒者。由冬時嚴寒而觸冒之。寒入於腠理。搏於血氣。即發寒熱。頭痛體疼。謂之傷寒。又春時應暖而反寒。此非其時有其氣。傷人即發病。亦名傷寒。謂之時作傷寒也。小兒不能觸冒寒氣。而病傷寒者。多由大人解脫時久。故令寒氣傷之。是以小兒之病。診其脈來一動而止者。

便是得病一日。假令六動而止者。便得病六日也。其脈來洪者易治。微細者難治也。

凡嬰孩傷寒。少可以燥藥發汗也。發汗則孩子一向燥極於臟腑。熱極傷於心氣。多厥不可治也。若以性寒湯藥。陽受於冷。冷熱相擊。孩子一向驚叫不睡。熱衝於腦。頭縫開張。皮肉筋脈急脹。不可治也。若以性熱湯藥餌之。乃助於陽也。陽極則陰必爭也。四肢汗出如油。手足或熱或冷。多狂癲驚瘛。即不可治也。

治小兒傷寒體熱。頭痛心煩。麻黃散方。

麻黃(半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石膏(一兩),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芍藥(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溫服。

治小兒傷寒。四肢煩熱。心躁口乾多渴。葛根散方。

葛根(半兩銼),麻黃(半兩去根節),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桂心(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棗一枚。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增減溫服。

治小兒四五歲傷寒。壯熱頭痛。射干散方。

射干(半兩),麻黃(三分去根節),桂心(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升麻(半兩),赤芍藥(半兩),石膏(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治小兒傷寒發熱。四肢煩疼。解肌散方。

赤芍藥(半兩),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麻黃(三分去根節),桂心(一分),川大黃(一分銼碎微炒),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濾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加減溫服。

治小兒傷寒退熱。黑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川大黃(一兩),杏仁(一兩去皮尖雙仁)

上件藥。並炒令黑。搗細羅為散。二三歲兒。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頻服汗出瘥。四五歲。每服一錢。未汗再服。

治小兒傷寒。煩熱體痛。芍藥散方。

赤芍藥(半兩),黃芩(半兩),川升麻(半兩),葛根(半兩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溫服。

白話文:

治小兒傷寒諸方

小兒傷寒,是因為冬天嚴寒受寒而引起的。寒邪侵入肌膚,阻礙氣血運行,就會發熱、頭痛、身體疼痛,這就是傷寒。又或者春天應該溫暖卻反而寒冷,這種非時令的寒邪傷人,也會導致疾病,稱為時行傷寒。小兒本身抵抗力弱,即使沒有直接受寒,也可能因為大人穿脫衣物時間過長,讓寒邪侵襲而生病。所以,診脈時,脈搏跳動一次就停的,表示生病一天;脈搏跳動六次才停的,就表示生病六天了。脈象洪大的容易治療,脈象微弱的則難治。

嬰兒傷寒,不宜用燥熱的藥物發汗,因為這樣會使臟腑乾燥,損傷心氣,導致昏厥,難以治療。如果用寒涼的湯藥,則會使陽氣受損,寒熱交爭,孩子會不停哭鬧、睡不安穩,熱邪衝擊頭部,導致頭縫開裂,皮膚、肌肉、筋脈腫脹,難以治療。如果用溫熱的湯藥,雖然能助益陽氣,但陽氣過盛,陰氣就會反抗,出現四肢汗出如油、手足忽冷忽熱、狂躁、驚厥等症狀,同樣難以治療。

麻黃散方(治小兒傷寒體熱、頭痛、心煩):

麻黃(半兩,去節)、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川大黃(一分,切碎,微炒)、石膏(一兩)、杏仁(一分,湯泡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芍藥(半兩)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煮,煎至五分,去渣。不限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溫服。

葛根散方(治小兒傷寒、四肢煩熱、心煩、口乾舌燥):

葛根(半兩,切碎)、麻黃(半兩,去節)、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一分,炙微赤,切碎)、桂枝(一分)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煮,加入少許生薑、一枚大棗,煎至五分,去渣。不限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溫服。

射干散方(治四五歲小兒傷寒、壯熱頭痛):

射干(半兩)、麻黃(三分,去節)、桂枝(一分)、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杏仁(半兩,湯泡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升麻(半兩)、赤芍藥(半兩)、石膏(半兩)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煮,煎至五分,去渣。不限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溫服。

解肌散方(治小兒傷寒發熱、四肢煩痛):

赤芍藥(半兩)、杏仁(一分,湯泡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麻黃(三分,去節)、桂枝(一分)、川大黃(一分,切碎,微炒)、甘草(一分,炙微赤,切碎)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煮,煎至五分,過濾去渣。不限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溫服。

黑散方(治小兒傷寒退熱):

麻黃(一兩,去節)、川大黃(一兩)、杏仁(一兩,去皮尖,雙仁)

將以上藥物炒至黑色,研磨成細粉。二三歲兒童每次服用半錢,溫水調服,多服至汗出而愈;四五歲兒童每次服用一錢,未出汗可再服用。

芍藥散方(治小兒傷寒、煩熱、身體疼痛):

赤芍藥(半兩)、黃芩(半兩)、川升麻(半兩)、葛根(半兩,切碎)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煮,煎至五分,去渣。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溫服。

(注意:以上僅為古代醫方翻譯,不代表現代醫學觀點,切勿自行服用。任何疾病都應諮詢醫生,尋求專業醫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