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三 (26)
卷第八十三 (26)
1. 治小兒落床損瘀諸方
夫人血之在身。隨氣而行。常無停積。凡小兒若因墮落傷損。則行失度。隨傷損之處。則停積。若流入腹內。亦積聚不散。皆成瘀血在內。顏色萎黃。氣息微喘。嗇嗇小寒。翕翕微熱。或時刺痛也。
治小兒落床墮地。如有瘀血。腹中痛。蒲黃散方。
蒲黃,川大黃(銼微炒),當歸(銼微炒),琥珀,生乾地黃,赤芍藥(以上各半兩),桂心(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落床。傷於肢節。青瘀疼痛。地黃散方。
生乾地黃(半兩),甜瓜子,蒲黃,桂心,赤芍藥,川大黃(銼微炒),當歸(銼微炒),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用酒半合。生地黃汁半合相和。焙令溫。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落床。體熱疼痛。犀角散方。
犀角屑,赤芍藥,芎藭,當歸,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川大黃(半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落床。體熱驚悸。茯神散方。
茯神(半兩),龍膽(去蘆頭),犀角屑,子芩,麥門冬(去心焙),人參(去蘆頭),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白話文:
治療兒童跌倒損傷瘀血的各種方法
人體血液隨著氣血運行,通常不會停積於一處。但兒童若因跌倒受傷,血液運行就會失常,停積在受傷部位。如果流入腹內,也會積聚不散,形成瘀血。瘀血的症狀包括面色萎黃、呼吸微喘、畏寒怕冷、時有微熱,有時還會刺痛。
治療兒童從床上或地上跌落,如有瘀血,腹痛的蒲黃散:
蒲黃、川大黃(切碎微炒)、當歸(切碎微炒)、琥珀、生地黃、赤芍藥(以上各半兩)、桂心(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煮至五分,去渣,溫服。藥量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增減。
治療兒童從床上跌落,肢體關節受傷,青腫疼痛的地黃散:
生地黃(半兩)、甜瓜子、蒲黃、桂心、赤芍藥、川大黄(切碎微炒)、當歸(切碎微炒)、桃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尖,雙仁麩炒至微黃,以上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半合酒和半合生地黃汁混合,加熱溫服,每次服半錢。藥量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增減。
治療兒童從床上跌落,身體發熱疼痛的犀角散:
犀角屑、赤芍藥、川芎、當歸、甘草(炙微赤,切碎,以上各一分)、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煮至五分,去渣,溫服。藥量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增減。
治療兒童從床上跌落,身體發熱,心悸的茯神散:
茯神(半兩)、龍膽(去蘆頭)、犀角屑、黃芩、麥門冬(去心,焙乾)、人參(去蘆頭)、甘草(炙微赤,切碎,以上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煮至五分,去渣,溫服。藥量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增減。
2. 治小兒盜汗諸方
夫小兒盜汗者。為睡臥而自汗出也。小兒陰陽之氣軟弱。腠理易開。若將養過溫。因於睡臥。陰陽氣交。津液發泄。而汗自出也。
治小兒盜汗。體熱咽乾。犀角散方。
犀角屑,茯神,麥門冬(去心焙),黃耆(銼),人參(去蘆頭以上各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分減。
治小兒體熱盜汗。心煩。不欲乳食。黃耆散方。
黃耆(半兩銼),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龍腦(一錢細研),人參(去蘆頭),川升麻,川大黃(銼微炒),甘草(炙微赤銼),天竹黃,牡蠣粉(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煎竹葉湯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夜後常有盜汗。黃瘦。龍骨散方。
白龍骨,牡蠣粉,黃耆(銼),人參(去蘆頭),麻黃根,熟乾地黃,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盜汗。體熱瘦瘁多驚。犀角散方。
犀角屑(二分),茯神(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朮,龍齒(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盜汗不止。咽喉多幹。心神煩熱。麻黃根散方。
麻黃根,敗蒲灰,麥門冬(去心焙),黃耆(銼),龍骨,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盜汗不止。宜用粉身。牡蠣散方。
牡蠣粉(一兩),麻黃根(一兩),赤石脂(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米粉二合。拌令勻。每日及夜間常撲之。
又方。
麻黃根(二兩),雷丸(二兩),乾薑(一兩),粱米(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日三四度。以粉其身。汗即自止。
又方。
黃連(去須),牡蠣粉,貝母,米粉(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米粉相和令勻。常用撲身。汗即自止。
又方。
白茯苓(一兩),牡蠣粉(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撲於身上。其汗即止。
又方。
麻黃根(一兩),雷丸(一兩),牡蠣粉(一兩),甘草(一兩),乾薑(半兩),粱米(半升)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撲身上立效。
白話文:
小兒盜汗是指孩子睡著時不自覺地出汗。這是因為小兒陰陽氣虛弱,肌膚腠理疏鬆,如果照顧不當,睡覺時陰陽氣交感,體液便會排出,導致出汗。
以下是治療小兒盜汗的幾個處方:
治療小兒盜汗、體熱口渴的犀角散:
犀角屑、茯神、麥門冬(去心烘乾)、黃耆(切碎)、人參(去蘆頭,以上各半兩)、甘草(一分,炙烤微紅,切碎)。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至五分,濾渣後溫服。劑量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
治療小兒體熱盜汗、心煩、拒絕吃奶的黃耆散:
黃耆(半兩,切碎)、硃砂(半兩,研磨細緻,水飛過)、龍腦(一錢,研磨細緻)、人參(去蘆頭)、川升麻、川大黃(切碎,微炒)、甘草(炙烤微紅,切碎)、天竹黃、牡蠣粉(以上各一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不限時間,用煎好的竹葉湯調服半錢。劑量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增減。
治療小兒夜間常盜汗、消瘦的龍骨散:
白龍骨、牡蠣粉、黃耆(切碎)、人參(去蘆頭)、麻黃根、熟乾地黃、甘草(炙烤微紅,切碎,以上各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烘乾)。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至五分,濾渣後溫服。劑量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增減。
治療小兒盜汗、體熱消瘦、多驚的犀角散:
犀角屑(二分)、茯神(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烘乾)、甘草(半兩,炙烤微紅,切碎)、白朮、龍齒(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至五分,濾渣後溫服。劑量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增減。
治療小兒盜汗不止、咽喉乾燥、心煩熱的麻黃根散:
麻黃根、敗蒲灰、麥門冬(去心烘乾)、黃耆(切碎)、龍骨、甘草(炙烤微紅,切碎,以上各半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至五分,濾渣後溫服。劑量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增減。
治療小兒盜汗不止,適合外敷藥粉的牡蠣散:
牡蠣粉(一兩)、麻黃根(一兩)、赤石脂(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二合米粉拌勻,每日及夜間經常外敷。
其他外敷方劑:
-
**方一:**麻黃根(二兩)、雷丸(二兩)、乾薑(一兩)、粱米(二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日三四次外敷全身,出汗即可停止。
-
**方二:**黃連(去鬚)、牡蠣粉、貝母、米粉(以上各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米粉拌勻,經常外敷,出汗即可停止。
-
**方三:**白茯苓(一兩)、牡蠣粉(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外敷身上,出汗即可停止。
-
**方四:**麻黃根(一兩)、雷丸(一兩)、牡蠣粉(一兩)、甘草(一兩)、乾薑(半兩)、粱米(半升)。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外敷身上,立即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