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三 (25)
卷第八十三 (25)
1. 治小兒中惡諸方
夫小兒中惡者。是鬼邪之氣。卒中於人也。無問大小。若陰陽服理。榮衛調平。神氣相守。則強邪不能幹焉。若精氣衰弱。則鬼毒惡氣中之。其狀先無他病。卒然心腹刺痛。悶亂欲死是也。凡中惡腹滿。脈緊大而浮者死。緊細而微者生。餘熱不盡。停滯臟腑之間。時更發動。後變為疰也。
治小兒中惡。心腹緊脹疼痛。顏色青黑。大便不通。桃奴散方。
桃奴(五枚),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麝香(一錢),桔梗(去蘆頭),赤芍藥,黃芩,柴胡(去苗),川升麻,川大黃(銼微炒),鬼臼(去毛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中惡。心堅強。卒痛欲困。鬼箭羽散方。
鬼箭羽(一分),真珠末(一分),桃仁(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一兩銼微炒)羚羊角屑,桔梗(去蘆頭),川朴硝,川升麻,赤芍藥,柴胡(去苗),黃芩(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中惡。心痛。闢除邪氣。雄黃丸方。
雄黃(半兩細研),真珠末(半兩),麝香(一錢細研),牛黃(一錢細研),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都研令勻。入棗瓤及煉蜜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以薄荷湯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小孩子中惡,是因為邪氣突然侵犯人體造成的。無論孩子大小,如果陰陽調和,氣血運行正常,精神飽滿,邪氣就難以入侵。但如果孩子精氣不足,就容易被邪氣侵犯。發病初期沒有其他症狀,突然出現心腹部劇烈疼痛,呼吸困難,感覺快要死了,這就是中惡。中惡肚子脹滿,脈象有力浮大者,預後不良;脈象細弱者,預後較好。如果體內餘熱未清,停留在臟腑之間,就會反覆發作,日後可能演變成其他疾病。
治療小兒中惡,如果心腹部脹痛,面色青黑,便秘,可以使用桃奴散:
桃奴五枚,炙甘草一分(微炒至赤色,切碎),杏仁二十枚(湯泡去皮尖,去雙仁,麩炒至微黃),麝香一錢,桔梗(去蘆頭),赤芍藥、黃芩、柴胡(去苗)、川升麻、川大黃(切碎,微炒)、鬼臼(去毛)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煮至五分,濾去藥渣,溫服,不拘時間,以大便通暢為度。劑量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
治療小兒中惡,如果胸部堅硬,突然疼痛難忍,可以使用鬼箭羽散:
鬼箭羽一分,真珠末一分,桃仁十枚(湯泡去皮尖,去雙仁,麩炒至微黃),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羚羊角屑、桔梗(去蘆頭)、川朴硝、川升麻、赤芍藥、柴胡(去苗)、黃芩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半碗水煎煮至五分,濾去藥渣,溫服,不拘時間。劑量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
治療小兒中惡,如果心痛,需要驅除邪氣,可以使用雄黃丸:
雄黃半兩(研磨細末),真珠末半兩,麝香一錢(研磨細末),牛黃一錢(研磨細末),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研磨成粉,用紙包好壓榨去油)。
將以上藥材研磨均勻,加入棗肉和煉蜜,製成如粟米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丸,用薄荷水送服。劑量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
2. 治小兒卒死諸方
夫小兒卒死者,是三虛而遇賊風,故病倉卒而死也。三虛者,乘年之衰一也,逢月之空二也,失時之和三也。有此三虛,復為賊風所傷,使陰氣偏竭於內,陽氣阻隔於外,而氣壅閉,陰陽不通,故暴絕如死。若臟腑未竭,良久而蘇,亦有挾鬼神氣者,皆須邪退乃生,宜以藥療之也。
治小兒卒死方。
上取女青末半紙,用牛乳汁調服之。
又方。
上以牛糞絞取汁,納少許口中瘥。
又方。
上燒豶豬糞,水解取汁服。
又方。
上以苦參醋煮取汁,少許納口中,即蘇。水煮亦得。
又方。
上以爛榨木板,酒煮取汁,服少許效。
又方。
上煎鹽湯令極咸,以物抝口開灌之,令入腹即活。
又方。
上以熱湯和灰,厚擁身,一逡巡即蘇。
白話文:
小孩子突然死亡,是因為身體虛弱又遇到風邪侵襲,所以病情急促而死亡。所謂「三虛」,指的是:一、年齡太小,身體虛弱;二、遇到月經初潮或月事不調等身體虛弱的時機;三、生活起居不規律,失去身體的平衡。 如果有這三種虛弱的情況,再加上風邪的侵害,就會導致體內陰氣過度消耗,陽氣運行受阻,氣血阻塞不通,所以突然昏迷,像死了似的。如果臟腑機能沒有完全衰竭,過一段時間可能會醒過來。也有一些情況是受到鬼神邪氣的影響,都需要邪氣退散後才能恢復。因此,應該用藥物治療。
以下是一些治療小兒猝死的方子:
-
**第一方:**取半張紙的女青末,用牛乳調服。
-
**第二方:**將牛糞絞汁,少量含服。
-
**第三方:**燒豬糞,用水溶解取汁服用。
-
**第四方:**用苦參加醋煮,取汁少量含服,馬上見效,用水煮也可以。
-
**第五方:**將爛榨木板用酒煮,取汁服用少量即可。
-
**第六方:**煎煮鹽湯,使其非常鹹,用器具撐開嘴巴灌服,讓鹽湯進入腹部就能活過來。
-
**第七方:**用熱水和灰,厚厚的包裹身體,一會兒就能醒過來。
3. 治小兒哺露諸方
夫小兒乳哺不調。傷於脾。脾胃虛弱。不能飲食。血氣減損。不榮肌肉。而柴瘦羸露。其腑臟之氣不宣。則翕翕若熱。謂之哺露也。
治小兒哺露傷飽。手足煩熱羸瘦。不生肌肉。雞骨丸方。
雞骨(煮熟黃雌雞左右肋骨一兩炙黃),赤芍藥(半兩),川大黃(半兩銼微炒),紫菀(半兩洗去苗土),赤茯苓(半兩),細辛(一分),黃芩(一分),桂心(一分),柴胡(半兩去苗)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五丸。早晨晚後各一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哺露。腹堅。體熱膚瘦。鱉甲丸方。
鱉甲(三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恆山(半兩),肉蓯蓉(三分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令乾)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或下青白惡物即愈。
治小兒哺露。失衣當風濕冷風。(下有缺字)若腹大時痢。或寒熱如瘧。不欲食。
縱,食不生肌肉。或不消化。四肢羸瘦。人參丸方。
人參(去蘆頭),麥門冬(去心焙),半夏(湯洗七遍去滑),黃耆(銼),川大黃(銼碎微炒),白茯苓,柴胡(去苗),黃芩(以上各三分),訶黎勒(一兩煨用皮),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芎藭(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一二歲兒。每服。以粥飲下三丸。四五歲兒。服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治小兒哺露諸方
嬰兒哺乳不順暢,是因為脾臟受損。脾胃虛弱,導致孩子不能正常飲食,血氣減少,營養不足,肌肉不發達,身體消瘦,這就是哺露。如果腑臟之氣不通暢,還會出現發熱的症狀,這也屬於哺露。
雞骨丸方:治療小兒哺露,伴有手足煩熱、消瘦、肌肉不發達的症狀。
將煮熟的黃色母雞的左右肋骨(約一兩,炙黃)、赤芍藥(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紫菀(半兩,洗淨泥土)、赤茯苓(半兩)、細辛(一分)、黃芩(一分)、桂心(一分)、柴胡(半兩,去苗)等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丸,溫水送服,早晚各一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服藥量。
鱉甲丸方:治療小兒哺露,伴有腹部堅硬、發熱、皮膚消瘦的症狀。
將鱉甲(三分,塗醋炙至黃色,去除裙邊)、恆山(半兩)、肉蓯蓉(三分,用酒浸泡一夜,刮去皺皮,炙乾)等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和成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丸,粥飲送服,一日三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服藥量。如果服藥後排出青白色惡物,則病情就會好轉。
人參丸方:治療小兒哺露,因受寒受風,導致腹脹、腹瀉、寒熱交替如瘧疾、厭食、消瘦等症狀。孩子吃東西後,肌肉仍不發達,或食物消化不良。
將人參(去除蘆頭)、麥門冬(去心焙乾)、半夏(用湯洗七遍去除黏液)、黃耆(銼碎)、川大黃(銼碎微炒)、白茯苓、柴胡(去苗)、黃芩(以上各三分)、訶黎勒(一兩,煨熟取皮)、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碎)、鱉甲(一兩,塗醋炙至黃色,去除裙邊)、芎藭(半兩)等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煉蜜和成麻子大小的丸子。一到兩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三丸;四到五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五丸;一日三次,粥飲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服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