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 (13)
卷第九 (13)
1. 治傷寒五日候諸方
犀角屑(半兩),麻黃(半兩去根節),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朴硝(一兩),黃芩(半兩),釜下黃土(半兩),梁上塵(半兩),灶突墨(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研服一丸。如渴。飲新汲水。當有汗出。良久未汗。即更服一丸。汗止熱退能語。若小兒量力服之。
治傷寒五日。熱毒氣在臟。令人心腹煩躁壅悶。不得眠臥。宜服此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犀角屑(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朴硝(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取利為度。如不利再服。
治傷寒五日。心腹壅滯。煩熱不退。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芩(一兩),川朴硝(一兩),檳榔(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取利為度。不利再服。
治傷寒五日。少陰受病。口舌乾燥。煩渴欲水。心膈不利。大腸秘澀。其脈滑者生。小弱不足者死。若氣逆不順。宜以檳榔散下之方。
檳榔(一兩),牽牛子(一兩微炒),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茶調下二錢。良久。吃薑粥投。利三兩行。如未利再服。
少陰病。服檳榔散下之後。宜服和氣白朮散方。
白朮(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白茯苓(半兩),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芷(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半兩),白芍藥(半兩),高良薑(半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一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但通體熱。面如桃花。皮膚乾燥。無潤澤。口乾渴。此名陽氣攻胃。大腸結澀。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黃連(一兩去須),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地骨皮(一兩),黃芩(一兩),大青(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淡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頭痛。口舌乾燥。煩渴欲飲水。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兩),黃芩(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葛根(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都以水二大盞半。入竹葉三七片。煎至一盞二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白話文:
治療傷寒五日症狀的各方
第一方:
犀角屑(2.5克),麻黃(2.5克,去除根部和節),川大黃(5克,切碎微炒),芒硝(5克),黃芩(2.5克),鍋底土(2.5克),屋樑上的灰塵(2.5克),灶突上的煙灰(2.5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勻,搗三百下左右,製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新打上的井水研磨服用一丸。如果感到口渴,就喝新打上的井水。應該會有汗出來,如果過一會兒還不出汗,就再服一丸。汗出後熱退,能夠說話,病就好了。如果是小孩,要根據情況減少藥量服用。
此方用於治療傷寒五日,熱毒之氣在體內,導致心腹煩躁、胸悶,無法入睡的情況。
第二方:
川大黃(5克,切碎微炒),杏仁(1.5克,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取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枳殼(1.5克,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犀角屑(1.5克),甘草(2.5克,炙烤至微赤色,切碎),芒硝(5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1.5克,用一中碗水,加入半片的生薑,煎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以排便為目標。如果沒有排便,就再服一次。
此方用於治療傷寒五日,心腹壅塞、煩熱不退的情況。
第三方:
前胡(5克,去除蘆頭),杏仁(1.5克,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取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川大黃(5克,切碎微炒),黃芩(5克),芒硝(5克),檳榔(5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1.5克,用一中碗水,加入三到七片竹葉,煎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以排便為目標。如果沒有排便,就再服一次。
此方用於治療傷寒五日,少陰經受病,出現口舌乾燥、煩渴想喝水、心胸不適、大便乾澀等症狀。如果脈象滑動則預後良好,如果脈象微弱則預後不佳。如果氣機不順暢,可以服用檳榔散來通下。
第四方:
檳榔(5克),牽牛子(5克,微炒),川大黃(2.5克,切碎微炒),青橘皮(2.5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烘乾)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不拘時間,用溫茶水送服1克,過一會兒,吃些薑粥來幫助藥效。排便三到五次即可,如果沒有排便,就再服一次。
少陰病,服用檳榔散通下後,應該服用調和氣機的白朮散。
第五方:
白朮(2.5克),人參(2.5克,去除蘆頭),枳殼(2.5克,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茯苓(2.5克),厚朴(2.5克,去除粗糙外皮,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熟),白芷(2.5克),陳皮(2.5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烘乾),桂心(2.5克),白芍藥(2.5克),高良薑(2.5克,切碎),甘草(2.5克,炙烤至微赤色,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1.5克,用一中碗水,加入一根蔥白,煎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此方用於治療傷寒五日,出現全身發熱、面色潮紅如桃花、皮膚乾燥無光澤、口乾口渴等症狀。此為陽氣侵犯胃部,導致大腸乾澀。此時應該服用升麻散。
第六方:
升麻(5克),黃連(5克,去除鬚根),川大黃(10克,切碎微炒),地骨皮(5克),黃芩(5克),大青(5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2克,用一中碗水,加入半片的生薑和三到七片淡竹葉,煎至剩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此方用於治療傷寒五日,出現頭痛、口舌乾燥、煩渴想喝水的情況,應該服用石膏散。
第七方:
石膏(5克),黃芩(2.5克),甘草(0.5克,炙烤至微赤色,切碎),川大黃(2.5克,切碎微炒),葛根(2.5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兩碗半的水,加入三到七片竹葉,煎至剩一碗兩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分三次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