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12)

1. 治傷寒五日候諸方

夫傷寒五日。少陰受病。少陰者腎之經也。其脈貫於腎。絡於舌。故得病五日。口熱舌乾。渴而引飲也。其病在腸。故可下而愈也。

治傷寒五日。舌乾而渴。煩熱不解。大小腸皆澀。宜服柴胡湯方。

柴胡(一兩去苗),犀角屑(一兩),赤芍藥(三分),黃芩(一兩),梔子仁(十四枚),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朴硝(一兩半)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如人行四五里再服。以利為度。

治傷寒五日。頭痛目眩。大渴飲水。口乾。小便不利。憎寒壯熱。腿膝痠疼。不可忍。宜服豬苓散方。

豬苓(一兩去黑皮),赤茯苓(一兩),白朮(半兩),桂心(半兩),澤瀉(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二錢。日三四服。若嘔吐不可下食者。服之亦效。

治傷寒五日。口熱舌乾頭痛。腳脛痠疼。四肢壯熱。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子芩(三分),葛根(一兩銼),前胡(一兩去蘆頭),知母(三分),玄參(半兩),赤芍藥(三分),犀角屑(半兩),檳榔(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升麻(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熱在胸中。不能言語者。宜服麥奴丸方。

麥奴(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芒硝(一兩),灶下黃土(一兩),黃芩(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梁上塵(一兩),釜底墨(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研下一丸。

治傷寒五日。發熱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吐。心下痞結。外證未解。柴胡桂枝湯方。

柴胡(二兩去苗),桂枝(一兩),黃芩(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赤芍藥(一兩),赤茯苓(一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煩熱未退。大小便澀。宜服川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芩(一兩),赤芍藥(一兩),知母(一兩),川升麻(一兩),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赤茯苓(一兩),梔子仁(半兩),柴胡(一兩去苗),川朴硝(二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大小便稍利為度。

治傷寒五日。不能言語。熱在胸中。宜服(撫)聖丸方。

白話文:

傷寒五日後的各種症狀與治療方劑

傷寒五天時,若少陰經受病: 少陰經是腎的經脈,它的脈絡貫穿腎臟,並連繫到舌頭。因此,生病五天後,會出現口內發熱、舌頭乾燥、口渴想喝水的症狀。因為病在腸道,所以可以通過通便的方法來治療。

治療傷寒五天,舌頭乾燥口渴,煩躁發熱不退,大、小腸都不順暢的情況: 適合服用柴胡湯。

  • 藥方:柴胡(一兩,去除莖苗),犀角屑(一兩),赤芍藥(三分),黃芩(一兩),梔子仁(十四枚),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川朴硝(一兩半)。
  • 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和七片竹葉,煎煮至六分,去渣後不拘時間溫服。大約走四五里路後可再次服用,以排便順暢為標準。

治療傷寒五天,頭痛眩暈,極度口渴想喝水,口乾,小便不暢,怕冷發熱,腿膝痠痛難忍的情況: 適合服用豬苓散。

  • 藥方:豬苓(一兩,去黑皮),赤茯苓(一兩),白朮(半兩),桂心(半兩),澤瀉(一兩)。
  • 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用新打的水調服,不拘時間,每日服用三到四次。如果出現嘔吐、吃不下東西的情況,服用此藥也有效。

治療傷寒五天,口內發熱、舌頭乾燥、頭痛、腳和小腿痠痛、四肢發熱的情況: 適合服用麥門冬散。

  • 藥方:麥門冬(一兩,去心),子芩(三分),葛根(一兩,切碎),前胡(一兩,去蘆頭),知母(三分),玄參(半兩),赤芍藥(三分),犀角屑(半兩),檳榔(三分),甘草(半兩,炙至微黃切碎),川升麻(半兩)。
  • 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和少許生薑,煎煮至六分,去渣後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五天,熱在胸中,無法言語的情況: 適合服用麥奴丸。

  • 藥方:麥奴(一兩),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川芒硝(一兩),灶下黃土(一兩),黃芩(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梁上塵(一兩),鍋底墨(一兩)。
  • 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末,用蜂蜜調和,搗製數百次,做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顆,用新打的水研磨後服用,不拘時間。

治療傷寒五天,發熱惡寒,四肢關節疼痛,輕微嘔吐,心下痞塞,外表症狀沒有緩解的情況: 適合服用柴胡桂枝湯。

  • 藥方:柴胡(二兩,去除莖苗),桂枝(一兩),黃芩(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炙至微黃切碎),半夏(一兩,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滑),赤芍藥(一兩),赤茯苓(一兩),厚朴(一兩,去粗皮,用生薑汁塗抹後炙至香味溢出)。
  • 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少許生薑和三顆紅棗,煎煮至六分,去渣後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五天,煩躁發熱不退,大、小便不暢的情況: 適合服用川大黃散。

  • 藥方: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黃芩(一兩),赤芍藥(一兩),知母(一兩),川升麻(一兩),鱉甲(一兩,塗上醋炙至黃色去除邊緣),赤茯苓(一兩),梔子仁(半兩),柴胡(一兩,去除莖苗),川朴硝(二兩)。
  • 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和少許生薑,煎煮至六分,去渣後不拘時間溫服,以大、小便稍順暢為標準。

治療傷寒五天,無法言語,熱在胸中的情況: 適合服用(撫)聖丸。

  • 藥方:犀角屑(半兩),麻黃(半兩,去根節),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川朴硝(一兩),黃芩(半兩),鍋底黃土(半兩),梁上塵(半兩),灶突墨(半兩)。
  • 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末,用蜂蜜調和,搗製數百次,做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顆,用新打的水研磨後服用,不拘時間。如果口渴,可飲用新打的水。通常會有汗出,如果過一會沒有汗出,可再服一顆。出汗後熱退,就能說話了。兒童應根據情況酌量服用。

治療傷寒五天,熱毒之氣在內臟,導致心腹煩躁、悶塞、無法入睡的情況: 適合服用此藥方。

  • 藥方: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杏仁(三分,用熱水浸泡去皮尖雙仁,用麩炒至微黃),枳殼(三分,用麩炒至微黃去除內瓤),犀角屑(三分),甘草(半兩,炙至微黃切碎),川朴硝(一兩)。
  • 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和少許生薑,煎煮至六分,去渣後不拘時間溫服,以排便為標準,如果沒有排便可再次服用。

治療傷寒五天,心腹堵塞,煩躁發熱不退的情況: 適合服用前胡散。

  • 藥方:前胡(一兩,去蘆頭),杏仁(三分,用熱水浸泡去皮尖雙仁,用麩炒至微黃),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黃芩(一兩),川朴硝(一兩),檳榔(一兩)。
  • 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和三十七片竹葉,煎煮至六分,去渣後不拘時間溫服,以排便為標準,如果沒有排便可再次服用。

治療傷寒五天,少陰經受病,口舌乾燥,煩渴想喝水,心胸不暢,大腸閉塞的情況: 如果脈象滑利,則表示身體尚可;如果脈象微弱不足,則情況危急。如果氣機不順,適合服用檳榔散來通便。

  • 藥方:檳榔(一兩),牽牛子(一兩,微炒),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青橘皮(半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焙乾)。
  • 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用溫茶水調服,不拘時間。稍後,吃薑粥輔助。應該會排便三兩次,如果沒有排便,可再次服用。

少陰病在服用檳榔散通便後: 適合服用和氣白朮散。

  • 藥方:白朮(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枳殼(半兩,用麩炒至微黃去除內瓤),白茯苓(半兩),厚朴(半兩,去粗皮,用生薑汁塗抹後炙至香味溢出),白芷(半兩),陳橘皮(半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焙乾),桂心(半兩),白芍藥(半兩),高良薑(半兩,切碎),甘草(半兩,炙至微黃切碎)。
  • 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粗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水和一根蔥白,煎煮至六分,去渣後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五天,全身發熱,臉色紅潤如桃花,皮膚乾燥無光澤,口乾口渴,這種情況稱為陽氣攻擊胃部,導致大腸閉塞: 適合服用升麻散。

  • 藥方:川升麻(一兩),黃連(一兩,去鬚),川大黃(二兩,切碎微炒),地骨皮(一兩),黃芩(一兩),大青(一兩)。
  • 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粗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少許生薑和三十七片淡竹葉,煎煮至六分,去渣後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五天,頭痛,口舌乾燥,煩渴想喝水的情況: 適合服用石膏散。

  • 藥方:石膏(一兩),黃芩(半兩),甘草(一分,炙至微黃切碎),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葛根(半兩)。
  • 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加入兩杯半水和三十七片竹葉,煎煮至一杯二分,去渣後不拘時間分三次溫服。

治療傷寒五天,嘔吐、腹瀉後,身體發熱不退,煩躁腹脹,臥床不安的情況: 適合服用此藥方。

  • 藥方:梔子仁(一兩),厚朴(二兩,去粗皮,用生薑汁塗抹後炙至香味溢出),枳殼(二兩,用麩炒至微黃去除內瓤)。
  • 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和少許生薑,煎煮至六分,去渣後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五天,頭痛發熱,四肢煩痛,不能進食,嘔吐不止的情況: 適合服用梔子散。

  • 藥方:梔子仁(三分),黃連(三分,去鬚),黃柏(三分,切碎),川大黃(二/三分,切碎微炒),蘆根(一兩,切碎),葛根(一兩,切碎)。
  • 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粗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半合豆豉和兩根蔥白,煎煮至六分,去渣後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五天,口內發熱、舌頭乾燥、頭痛、腳和小腿痠痛的情況: 適合服用三黃承氣湯。

  • 藥方:梔子仁(一兩),黃芩(一兩),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陳橘皮(一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焙乾),川芒硝(一兩)。
  • 用法: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粗散劑,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杯水,煎煮至六分,去渣後不拘時間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