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三 (3)

1. 治小兒中風痙諸方

夫小兒中風痙病之狀如癇。而背頭項強直。是風傷於太陽之經也。凡小兒解脫。或臍瘡未合。為風所傷。皆令發痙也。

治小兒中風痙。項強。腰背硬。四肢拘急。牙關緊。神思昏悶。硃砂散方。

硃砂(三分),雀兒飯甕(五枚),蠍尾(二七枚),白附子(三枚炮裂為末),晚蠶蛾(十枚)

上件藥。都研令勻細。不計時候。以薄荷酒調下一字。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中風痙。牙關緊急。項背強直。及一切驚癇。牛黃丸方。

牛黃(細研),天竹黃(細研),雄黃(細研),龍腦(細研),犀角屑,麝香(細研),水銀(入少棗肉研令星盡),乾蠍(微炒),附子(炮裂去皮臍以上各一分),硃砂(細研水飛過),天麻,白殭蠶(微炒),蟬殼(微炒),桑螵蛸(微炒),羚羊角屑,香附子,白附子(炮裂),羌活,獨活,蔓荊子,麻黃(去根節),野狐肝(微炙以上各半兩),烏蛇(一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不計時候。以薄荷酒研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中風痙。及天瘹驚癇。一切諸風。烏蛇丸方。

烏蛇(一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天漿子(二十枚去殼),天麻(半兩),天南星(半兩炮裂),乾蠍(一分微炒),白附子(半兩炮裂),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防風(半兩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以上九味。都以酒浸七日後。取出焙乾。搗羅為末。

牛黃,龍腦,麝香,硃砂,雄黃(以上各一分)

以上五味。同研如粉。

上件藥。都研令勻。用糯米飯和丸。如黍米大。不計時候。用薄荷湯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治小兒中風痙。及驚癇諸風。手足搐搦不定。烏犀丸方。

烏犀角屑,天南星(炮裂),白附子(炮裂),乾蠍(微炒),天麻(以上各一分),白花蛇(半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

以上六味。搗羅為末。以無灰酒一小盞。同入銀器內。煎令稠。則入後藥。

牛黃(細研),麝香(細研),膩粉,龍腦(細研),水銀(用少棗瓤研令星盡以上各一分),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虎睛(一對酒浸微炙)

上件藥七味。都研為末。入前藥煎。和丸如麻子大。不計時候。用竹瀝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治小兒中風痙。及天瘹驚邪風癇。白殭蠶丸方。

白殭蠶(一兩微炒),乾蠍(一分微炒),白附子(一兩炮裂),天南星(半兩炮裂),烏蛇(半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粳米飯和丸。如麻子大。不計時候。以薄荷溫酒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白話文:

治小兒中風痙諸方

小兒中風痙攣的症狀,類似於癲癇,但伴隨頸項僵硬,這是風邪侵犯太陽經脈所致。凡是小兒脫肛,或肚臍傷口未癒合,受到風寒侵襲,都會導致痙攣。

治療小兒中風痙攣,症狀為頸項僵硬、腰背疼痛、四肢抽搐、牙關緊閉、神志不清昏迷的,可用硃砂散:

硃砂三分,雀屎(雀兒飯甕)五枚,蠍尾十四枚,白附子三枚(炮製後磨成粉),晚蠶蛾十枚。將以上藥物研磨均勻,不限時間,用薄荷酒送服,劑量根據兒童年齡大小增減。

治療小兒中風痙攣,牙關緊閉、頸項後背僵硬,以及一切驚癇的,可用牛黃丸:

牛黃、天竹黃、雄黃、龍腦、犀角屑、麝香(以上均研磨細粉)、水銀(加入少許棗肉研磨至水銀分散成點)、乾蠍(微炒)、附子(炮製去皮,取上部分,各一份)、硃砂(研磨細粉,水飛過)、天麻、白殭蠶(微炒)、蟬蛻(微炒)、桑螵蛸(微炒)、羚羊角屑、香附子、白附子(炮製)、羌活、獨活、蔓荊子、麻黃(去根節)、野狐肝(微炙,以上各半兩)、烏蛇(一兩,酒浸去皮骨,炙至微黃)。將以上藥物搗碎篩粉,混合研磨均勻,用蜂蜜製成丸劑,如麻子大小。不限時間,用薄荷酒送服三丸,劑量根據兒童年齡大小增減。

治療小兒中風痙攣、以及天瘹(一種驚癇病)、一切風邪的,可用烏蛇丸:

烏蛇(一兩,酒浸去皮骨,炙至微黃)、天漿子(二十枚,去殼)、天麻(半兩)、天南星(半兩,炮製)、乾蠍(一分,微炒)、白附子(半兩,炮製)、附子(一兩,炮製去皮臍)、防風(半兩,去蘆頭)、半夏(半兩,水洗七遍去滑)。以上九味藥材,先用酒浸泡七天,取出烘乾,搗碎篩粉。再將牛黃、龍腦、麝香、硃砂、雄黃(以上各一份)研磨成細粉,與前藥混合研磨均勻,用糯米飯製成丸劑,如黍米大小。不限時間,用薄荷湯送服三丸,劑量根據兒童年齡大小增減。

治療小兒中風痙攣以及驚癇諸風,手足抽搐不止的,可用烏犀丸:

烏犀角屑、天南星(炮製)、白附子(炮製)、乾蠍(微炒)、天麻(以上各一份)、白花蛇(半兩,酒浸去皮骨,炙至微黃)。將以上六味藥搗碎篩粉。用無灰酒一小盞,放入銀器中煎煮至濃稠,再加入牛黃、麝香、膩粉、龍腦、水銀(用少許棗肉研磨至水銀分散成點,以上各一份)、硃砂(半兩,研磨細粉,水飛過)、虎睛(一對,酒浸微炙)七味藥粉,混合研磨均勻,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劑。不限時間,用竹瀝送服三丸,劑量根據兒童年齡大小增減。

治療小兒中風痙攣、以及天瘹、驚邪風癇的,可用白殭蠶丸:

白殭蠶(一兩,微炒)、乾蠍(一分,微炒)、白附子(一兩,炮製)、天南星(半兩,炮製)、烏蛇(半兩,酒浸去皮骨,炙至微黃)、硃砂(半兩,研磨細粉,水飛過)。將以上藥物搗碎篩粉,混合研磨均勻,用粳米飯製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劑。不限時間,用溫熱的薄荷酒送服三丸,劑量根據兒童年齡大小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