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三 (1)
卷第八十三 (1)
1. 卷第八十三
2. 治小兒中風諸方
夫小兒中風者。由氣血未足。肌膚嫩弱。若將養乖宜。寒溫失度。腠理虛開。則為風所中也。
治小兒中風。筋脈拘急。項強。腰背硬。手足搐搦。發歇不定。羚羊角散方。
羚羊角屑,防風(去蘆頭),麻黃(去根節),黃芩,桂心,細辛,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羌活(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溫服。量兒大小加減。頻服。汗出效。
治小兒中急風。口眼俱搐。腰背強直。手足拘急。牛黃散方。
牛黃(一分細研),麝香(一錢細研),膩粉(一錢研入),天南星(一分生使),桑螵蛸(三分微炒),乾蠍(一兩半生用半微炒),白花蛇(一兩半腰以前者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以溫酒調下一字。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
治小兒中風。四肢拘急。心神悶亂。腰背強硬。天南星丸方。
天南星(一分炮裂),膩粉(一分研入),白附子(半兩炮裂),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麻黃(半兩去根節),五靈脂(一兩),乾蠍(一兩微炒),金箔(三十片),銀箔(三十片),槐子(半兩微炒),防風(半兩去蘆頭),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犀角屑(半兩),牛黃(一分細研),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用醋一大盞。入藥末一半。以慢火熬成膏。次入余藥末。和丸如綠豆大。一歲一丸。二歲二丸。三五歲至三丸。以溫酒下。日三四服。
治小兒中風。口眼偏斜。筋脈拘急。及胎中疾病。硃砂丸方。
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牛黃(細研),麝香(細研),乾蠍(微炒),天麻,白附子,白殭蠶(微炒),乾薑(炮裂銼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用軟粳米飯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乳汁化下三丸。日三服。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中風。手足搐搦。及驚風。牛黃丸方。
牛黃(一分細研),乾蠍(一分微炒),防風(一分去蘆頭),犀角屑(半兩),麝香(一分細研),鉛霜(一分細研),天麻(半兩),天竹黃(半兩細研),白附子(半兩炮裂),烏蛇肉(半兩炙令黃),天南星(一分炮裂),膩粉(一錢),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用溫薄荷酒。研下三丸。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中風。口眼牽急。硃砂丸方。
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蛜𧌴(半兩去足微炒),白殭蠶(半兩微炒),天南星(半兩炮裂)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一歲一丸。以薄荷湯下。
白話文:
小兒中風的各種治療方
小兒中風,是因為他們氣血不足、皮膚嬌嫩,如果照顧不當,冷熱失調,皮膚的毛孔容易虛開,就會被風邪侵入。
治療小兒中風,症狀為筋脈拘急、頸部僵硬、腰背僵硬、手腳抽搐,發作時間不定的羚羊角散
藥材:羚羊角屑、防風(去掉蘆頭)、麻黃(去掉根部和節)、黃芩、桂心、細辛、甘草(用火稍微烤過,切成小塊),以上各取半兩,羌活取三分。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掉藥渣,加入半合竹瀝,再煎煮一兩次沸騰。溫熱服用,根據孩子的大小調整劑量,多次服用,出汗後就會見效。
治療小兒急性中風,症狀為口眼抽搐、腰背僵直、手腳拘急的牛黃散
藥材:牛黃(一分,研成細末)、麝香(一錢,研成細末)、膩粉(一錢,研成細末加入)、生天南星(一分)、桑螵蛸(三分,稍微炒過)、乾蠍(一兩半,一半生用,一半稍微炒過)、白花蛇(一兩半,取腰部以上的,用酒浸泡後去掉皮骨,烤至微黃)。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用溫酒調下一字。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治療小兒中風,症狀為四肢拘急、心神煩亂、腰背僵硬的天南星丸
藥材:天南星(一分,炮裂)、膩粉(一分,研成細末加入)、白附子(半兩,炮裂)、半夏(半兩,用湯水洗七遍,去掉粘滑)、麻黃(半兩,去掉根部和節)、五靈脂(一兩)、乾蠍(一兩,稍微炒過)、金箔(三十片)、銀箔(三十片)、槐子(半兩,稍微炒過)、防風(半兩,去掉蘆頭)、硃砂(半兩,研成細末,用水飛過)、犀角屑(半兩)、牛黃(一分,研成細末)、麝香(一分,研成細末)。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加入研好的藥末,混合均勻。用一大杯醋,加入一半的藥末,用慢火熬成膏狀。然後加入剩餘的藥末,混合均勻,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一歲的孩子吃一丸,兩歲吃兩丸,三到五歲的孩子吃三丸。用溫酒送服,每天服用三到四次。
治療小兒中風,症狀為口眼歪斜、筋脈拘急,以及胎中帶來的疾病的硃砂丸
藥材:硃砂(半兩,研成細末,用水飛過)、牛黃(研成細末)、麝香(研成細末)、乾蠍(稍微炒過)、天麻、白附子、白殭蠶(稍微炒過)、乾薑(炮裂,切成小塊),以上各取一分。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加入研好的藥末,混合均勻。用軟粳米飯搓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用乳汁化開三丸。每天服用三次,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治療小兒中風,症狀為手腳抽搐,以及驚風的牛黃丸
藥材:牛黃(一分,研成細末)、乾蠍(一分,稍微炒過)、防風(一分,去掉蘆頭)、犀角屑(半兩)、麝香(一分,研成細末)、鉛霜(一分,研成細末)、天麻(半兩)、天竹黃(半兩,研成細末)、白附子(半兩,炮裂)、烏蛇肉(半兩,烤至黃色)、天南星(一分,炮裂)、膩粉(一錢)、硃砂(半兩,研成細末,用水飛過)。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加入研好的藥末,混合均勻。用煉蜜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用溫薄荷酒研化三丸。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治療小兒中風,症狀為口眼牽引拘急的硃砂丸
藥材:硃砂(半兩,研成細末,用水飛過)、蛜𧌴(半兩,去掉腳,稍微炒過)、白殭蠶(半兩,稍微炒過)、天南星(半兩,炮裂)。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用麵糊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一歲的孩子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
治療小兒破傷風的沒心草散
藥材:沒心草(半兩)、白附子(一分,炮裂)。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用薄荷酒調下一字。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治療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受風邪侵襲,引起身體發熱,或突然中風,手腳抽搐,宜用摩生甘草膏
藥材:生甘草(一兩)、防風(一兩,去掉蘆頭)、白朮(三分)、桔梗(三分,去掉蘆頭)、雷丸(二兩半)。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用不加水的豬油八兩,在鍋中煎至融化,去掉殘渣,放入藥末攪拌均勻,製成膏狀,放入瓷器中保存。每次取一丸,如小彈丸大小,用手掌溫熱後,摩擦孩子的囟門一百次,以及患處,每天早晨使用。也可用來摩擦手心和腳心,以抵禦寒風,效果非常好。
治療小兒出汗後中風,症狀為身體拘急、發熱哭鬧的丹參散
藥材:丹參(半兩)、鼠糞(三七枚,稍微炒過)。
做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用米漿水調下半錢。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治療小兒中風,症狀為吐口涎的鬱金散
藥材:鬱金(半兩)、膩粉(一錢)、巴豆(十二顆,用小便浸泡一夜,去掉外皮,取出油,研成膏狀)。
做法:將以上藥材研磨均勻。每次服用,用橘皮湯調下一字。吐出涎液後即可見效,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治療新生兒中風,症狀為麻木不仁的麝香散
藥材:麝香(一錢)、取驢前背交脊上部位的毛,拔取如大拇指般大小的一把。
做法:用乳汁和驢毛,使之濕潤。放入銅器中,用小火炒至焦黑,取出。與麝香一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用乳汁調下一字。每天服用三次,根據孩子的大小,酌情增減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