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二 (2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十二 (23)

1. 治小兒飲乳後吐逆諸方

夫小兒飲乳後吐逆者。由兒啼未定。氣息不調。乳母蔥蘧以乳飲之。熱氣尚逆。乳不得下。停滯胃膈。則氣滿急。令兒嘔逆。又乳母失於將息。遂意取冷。令氣入乳。乳已變壞。不捻除之。仍以飲兒。令乳入腹。與胃氣相逆。則腹痛氣急。亦令嘔吐。又解脫換衣及洗浴。露兒身體。

不避風冷。因客膚腠。搏於血氣。則冷入於胃。故腹脹痛而嘔逆也。凡如此風冷變壞之乳。非止令嘔吐。若冷入於大腸。則為痢也。

治小兒嘔逆。人參散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白朮(半兩),半夏(半兩湯浸七遍炒令黃),乾薑(半兩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棗一枚。

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治小兒飲乳後。吐不止。丁香丸方。

丁香(一分),藿香(半兩),人參(三分去蘆頭)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研下三丸。

治小兒生下。十日至半月。嘔逆不止。藿香散方。

藿香(一分),紫菀(一分洗去苗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三分去心焙),桂心(半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以綿點取滴口中。一日次第取盡。

治小兒吐逆不定。丁香散方。

丁香(一分),花桑葉(一分),人參(一分去蘆頭),白茅根(一分銼),藿香(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

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治小兒吐乳。麝香丸方。

麝香〔二(一)錢細研〕,丁香(一分),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研入)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粟米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人參湯研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治小兒吐乳。菖蒲丸方。

菖蒲(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茯苓(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生薑湯化破三丸服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吐乳不定。枇杷葉散方。

枇杷葉(一分拭去毛微炙黃),母丁香(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如吐者。乳頭上塗一字。令兒咂便止。

又方。

生地黃汁(一合),人乳(一合)

上件藥相和。煎三五沸。徐徐與兒服之。

治小兒吐乳。令乳母服此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生薑(半兩即炮干)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

煎至六分。去滓。分溫二服。服了良久。令兒飲乳。大效。

治小兒吐奶方。

雄黃(一分),馬牙硝(一分),壁魚兒(五枚)

上件藥。入一瓷碗子內。研如泥。以乳汁半合調之。使藥注子內灌少許。把孩兒抬項。吐出黑血。即定。

白話文:

治療小兒喝奶後嘔吐的各種方法

嬰兒喝奶後嘔吐,是因為哭鬧不止,導致氣息不調。如果母親在蔥、蒜等辛辣氣味刺激下哺乳,熱氣逆行,乳汁無法順利下行,停滯在胃膈,就會導致氣脹疼痛,引起嘔吐。另外,如果母親不注意休息,隨意食用冰冷食物,使乳汁變質,沒有去除變質的乳汁就繼續餵食嬰兒,乳汁進入腹部與胃氣相逆,也會引起腹痛、氣急和嘔吐。此外,如果給嬰兒脫衣換洗或洗澡,讓嬰兒身體暴露在風寒中,寒邪入侵肌膚腠理,阻礙血氣運行,寒邪就會進入胃部,造成腹脹疼痛和嘔吐。凡是因風寒或乳汁變質引起的嘔吐,如果不加以治療,寒邪侵入大腸,還會導致腹瀉。

人參散(治小兒嘔吐):

人參(半兩,去蘆頭)、白朮(半兩)、半夏(半兩,湯泡七次後炒至黃色)、乾薑(半兩,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泡去白瓤後焙乾)、桑根白皮(半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加少許生薑、一枚紅棗,煎至五分,去渣,根據嬰兒年齡調整藥量,溫服。

丁香丸(治小兒喝奶後嘔吐不止):

丁香(一分)、藿香(半兩)、人參(三分,去蘆頭)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丸,用粥送服。

藿香散(治新生兒十天到半月內嘔吐不止):

藿香(一分)、紫菀(一分,洗淨泥土)、甘草(半兩,炙微赤後切碎)、麥門冬(三分,去心後焙乾)、桂心(半分)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至五分,去渣,放溫,用棉花沾取藥汁滴入嬰兒口中,一日內分次服用完畢。

丁香散(治小兒嘔吐反覆不定):

丁香(一分)、桑葉(一分)、人參(一分,去蘆頭)、白茅根(一分,切碎)、藿香(一分)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煎至五分,去渣,根據嬰兒年齡調整藥量服用。

麝香丸(治小兒吐奶):

麝香(二分,研細)、丁香(一分)、杏仁(一分,湯泡去皮尖,雙仁去麩炒研)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米飯調和成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丸,用人參湯送服,根據嬰兒年齡調整藥量。

菖蒲丸(治小兒吐奶):

菖蒲(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茯苓(半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丸,用生薑湯化開後服用,根據嬰兒年齡調整藥量。

枇杷葉散(治小兒吐奶不定):

枇杷葉(一分,拭去絨毛,微炙至黃色)、丁香(一分)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如果嬰兒嘔吐,在乳頭上塗抹少量藥粉,讓嬰兒吮吸,即可止吐。

另一方:

生地黃汁(一合)、人乳(一合)

將以上藥物混合,煎煮三五沸,慢慢餵食嬰兒。

治療小兒吐奶,讓母親服用的方子:

人參(一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泡去白瓤後焙乾)、生薑(半兩,炮製乾燥)

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半碗水煎至六分,去渣,分兩次溫服。服用一段時間後,再讓嬰兒喝奶,效果顯著。

治療小兒吐奶:

雄黃(一分)、馬牙硝(一分)、壁魚(五枚)

將以上藥物放入瓷碗中研磨成泥狀,用半合乳汁調和,用藥注器灌入少量藥液,抬高嬰兒的頭部,吐出黑血後,症狀就會好轉。

治療孩子吐奶:

取田中蚯蚓糞一兩,研磨成粉末,空腹時用粥送服半錢,一般服用二三次即可。

治療小兒吐黃色奶:

多喂食驢奶,使大腸略微通暢,排出毒氣後症狀即可緩解。

另一方:

搗碎韭菜根,取汁滴入嬰兒口中,大小如豇豆即可。

另一方:

取新鮮的馬糞一塊,絞汁半合,灌服,有效。

治療百日內嬰兒因痰積於胸膈而吐奶:

取書中白魚七枚,燒成灰燼,研磨成粉末,用乳汁調和後少量服用。

另一方:

取舊牆下鼠婦七枚,炙烤至焦,研磨成粉末,用乳汁調和,服用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