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9)

1. 治傷寒四日候諸方

夫傷寒四日。太陰受病。太陰者脾之經也。為三陰之首。是故三日以後。陽受病訖。傳之於陰。而太陰受病焉。其脈絡於脾主於咽喉。故得病四日。腹滿而咽乾也。其病在胸膈。故可吐而愈。

治傷寒四日。太陰初受病。宜服恆山散吐之方。

恆山(三分),甘草(三分生用),鱉甲(三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石膏(三分),柴胡(三分去苗),知母(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十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當吐頑涎。後即服和氣治中湯主之。

治太陰初受病。服恆山散吐後。宜服和氣治中湯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藿香(半兩),白朮(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乾薑〔一分(兩)炮裂銼〕,白茯苓(一分),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即去生薑。和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吐後。或壯熱頭痛。身體痠疼。口苦心煩。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三分去根節),葛根(三分銼),柴胡(一兩去苗),知母(三分),赤芍藥(一兩),梔子仁(三分),石膏(一兩半),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生乾地黃(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月。頭痛背膊急疼。心腹壅滯。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半去苗),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恆山(一兩半),茵陳(一兩),知母(一兩)赤芍藥(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鱉甲(一兩半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淡漿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微吐為度。未吐再服。

治傷寒四日嘔噦頻煩。頭疼大渴。此證是脾胃痰滯。宜服半夏湯方。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一兩去蘆頭),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四日。脈浮大。發熱惡寒。身體疼痛。無汗而煩者。宜服大青龍湯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桂心(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石膏(二兩),杏仁(三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因下後大渴。服冷藥過多。喘急者。陰盛故也。宜服小青龍湯方。

桂心(一兩),五味子(半兩),麻黃(一兩去根節),白芍藥〔二(一)兩〕,細辛(三分),乾薑(三分炮裂銼),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治傷寒第四天各種處方

傷寒第四天,脾經受病。脾經是三陰經的首經,所以三日之後,陽經病氣傳到陰經,脾經便受病。脾經循行與脾臟相連,主咽喉,所以第四天,病人會腹脹咽乾。病在胸膈,所以可以透過催吐而痊癒。

治療傷寒第四天,脾經初受病,宜服用恆山散催吐:

恆山三分、甘草三分(生用)、鱉甲三分(塗醋炙黃,去裙襴)、石膏三分、柴胡三分(去苗)、知母三分。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淡竹葉十片,煎至六分,去渣,不限時間溫服,應能吐出黏稠的痰涎。之後再服用和氣治中湯調理。

治療脾經初受病,服用恆山散催吐後,宜服用和氣治中湯:

人參半兩(去蘆頭)、藿香半兩、白朮三分、甘草一分(炙微赤,切碎)、乾薑一分(炮裂,切碎)、白茯苓一分、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烘乾)。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細散,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加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生薑,和渣服用,不限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第四天,催吐後,若出現壯熱頭痛、身體痠痛、口苦心煩,宜服用麻黃散:

麻黃三分(去根節)、葛根三分(切碎)、柴胡一兩(去苗)、知母三分、赤芍藥一兩、梔子仁三分、石膏一兩半、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烘乾)、生乾地黃一兩。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第四天,頭痛、背部劇痛、心腹脹滿,宜服用柴胡散:

柴胡一兩半(去苗)、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恆山一兩半、茵陳一兩、知母一兩、赤芍藥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切碎)、鱉甲一兩半(塗醋炙微黃,去裙襴)。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杯淡漿水,煎至六分,去渣,不限時間溫服,以微微催吐為度,若未吐再服用。

治療傷寒第四天,嘔吐頻繁、煩躁、頭痛、口渴,此為脾胃痰滯,宜服用半夏湯: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膩)、甘草半兩(炙微赤,切碎)、人參一兩(去蘆頭)、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至香熟)。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渣,不限時間稍熱服用。

治療傷寒第四天,脈浮大、發熱惡寒、身體疼痛、無汗而煩躁,宜服用大青龍湯:

麻黃二兩(去根節)、桂枝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切碎)、石膏二兩、杏仁三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渣,不限時間溫服。

治療傷寒第四天,因服用瀉藥後口渴、服用寒涼藥過多、呼吸急促,屬陰盛,宜服用小青龍湯:

桂枝一兩、五味子半兩、麻黃一兩(去根節)、白芍藥一兩、細辛三分、乾薑三分(炮裂,切碎)、甘草一兩(炙微赤,切碎)、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膩)、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