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 (8)
卷第九 (8)
1. 治傷寒三日候諸方
治傷寒三日不得汗。煩熱悶亂。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葛根(二兩),桂心(一兩),豉(二合),赤芍藥(一兩),石膏(二兩搗碎)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便吃蔥粥投之。衣覆取汗。如未汗出。即再煎服之。
治傷寒三日不得汗。四肢不利。宜服通關散方。
附子(一顆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銼),桂心(一分),麻黃(一分去根節)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二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傷寒三日。頭痛壯熱。四肢不利。宜服正陽丸(丹)方。
太陰玄精(二兩),硝石(二兩),硫黃(二兩),硇砂(一兩)
上都細研。入瓷瓶子中。固濟。以火半斤。於瓶子周一寸㶸之。約近半日。候藥青紫色。住火。待冷即出。用臘月雪水。拌令勻濕。入瓷罐中。堂屋後北陰下。陰乾。又入地埋二七日。取出細研。以麵糊和為丸。如雞頭實大。先用熱水浴後。以艾湯研下一丸。以衣蓋汗出為度。
治傷寒三日。服藥之後。不得汗。宜用蒸法。
上以薪火燒地。良久。掃去火。微用水灑地。取蠶砂桃葉柏葉糠。及𪍿面等。皆可用之。鋪著地上。令厚二三寸。布席臥上。蓋覆以汗出為度。不得過熱。當審細消息。汗出周身。良久不止後。以粉粉之。勿令汗出過多。
白話文:
治療傷寒三天沒有發汗的情況的各種處方
治療傷寒三天不出汗,感到煩躁、發熱、胸悶心慌: 應該服用麻黃散。
麻黃(二兩,去除根部和節部)、葛根(二兩)、桂心(一兩)、豆豉(二合)、赤芍藥(一兩)、石膏(二兩,搗碎)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兩,用水一大杯,加入生薑半錢、紅棗三枚,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趁熱服用。服藥後喝蔥粥幫助發汗,蓋好被子。如果沒有出汗,就再煎服一次。
治療傷寒三天不出汗,四肢活動不靈活: 應該服用通關散。
附子(一顆,炮製裂開、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製裂開後切碎)、桂心(一分)、麻黃(一分,去除根部和節部)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中杯,加入蔥白兩根,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趁熱服用。
治療傷寒三天,頭痛、高燒、四肢活動不靈活: 應該服用正陽丸。
太陰玄精(二兩)、硝石(二兩)、硫黃(二兩)、硇砂(一兩)
將以上藥材都研磨成細末,放入瓷瓶中,密封好。用半斤火,在瓶子周圍燒烤一寸的範圍,大約半天時間。等到藥變成青紫色,就停止加熱。待冷卻後取出,用臘月的雪水攪拌均勻濕潤,放入瓷罐中,放在堂屋後面北面的陰涼處陰乾。然後埋入地下十四天(二七日)取出,再次研磨成細末,用麵糊調和成丸,大小如雞頭。先用熱水洗澡,然後用艾草水送服一丸,蓋上被子發汗。以出汗為度。
治療傷寒三天,服藥後沒有發汗: 應該用蒸熏法。
用木柴燒熱地面,過一會兒,掃去餘火,稍微用水灑在地上。取蠶沙、桃葉、柏葉、米糠以及麩皮等,都可以用。鋪在地上,厚度約二三寸。鋪上蓆子躺在上面,蓋好被子以發汗為度。不要過熱,要仔細觀察情況。全身出汗,過一會兒汗還不止的時候,用粉撲在身上,不要讓汗出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