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九 (9)
卷第十九 (9)
1. 治風寒濕痹身體手足不遂諸方
夫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痹。其氣時來。亦有偏多偏少。而風濕之氣偏多者。名為風濕痹也。凡人腠理虛者。則風濕氣傷之。搏於血氣。血氣不行。則不得宣通。真邪相擊。在於肌肉之間。故其肌膚疼痛。然諸陽之經。宣行陽氣。通於身體。風濕客之於肌膚。合而為痹。若傷其諸陽之經。
白話文:
風、寒、濕這三種氣結合在一起,就能形成痹症。這種氣有時會發作,可以偏多或偏少。風濕之氣偏多者稱為風濕痹。一般人的皮肉腠理比較虛弱,風濕之氣容易傷及,與血氣相搏,導致血氣運行不暢,不能正常宣通。正氣與邪氣互相攻擊,集中在肌肉之間,因此肌肉皮膚感到疼痛。然而,身體的陽經負責宣行陽氣,通達全身。風濕邪氣侵犯肌肉皮膚,就會導致痹症。如果風濕邪氣傷及陽經,就會產生更大的危害。
則陽氣行遲緩。而機關弛縱。筋脈不收。若風濕痹而復於身體。故手足不得遂也。
治風濕痹嚲曳。或手腳不遂。或風入五臟。恍恍惚惚。多語喜忘。又時恐怖。或肢節疼痛。頭眩煩悶。或腰脊強直。腹滿不食。宜服當歸散方。
白話文:
如果陽氣運行遲緩,機體就會鬆弛,筋脈無法收縮。風濕痹症一旦侵入身體,就會導致手腳活動不便。
治療風濕痹症引起的肢體僵硬、手腳不靈活,或風邪入侵五臟,導致神志恍惚、健忘多言、時常恐懼,以及關節疼痛、頭暈腦脹、腰背僵硬、腹部脹滿不思飲食等症狀,可以服用當歸散。
當歸(一兩銼微炒),川升麻(半兩),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天門冬(一兩去心焙),五味子(半兩),赤芍藥(半兩),遠志(半兩去心),獨活(半兩),麻黃(一兩去根節),防風(半兩去蘆頭),芎藭(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秦艽(一兩去苗),桂心(半兩),大豆(一合炒熟),石斛(半兩去根節),甘草〔一(三)分炙微赤銼〕,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苓(二兩),紫菀(半兩洗去苗土),石膏(一兩),黃耆(半兩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件藥。搗粗羅為散。
白話文:
當歸(60克,切成薄片,微炒) 川升麻(30克) 川烏頭(30克,炮裂後去皮和臍) 天門冬(60克,去心後烘烤) 五味子(30克) 赤芍藥(30克) 遠志(30克,去心) 獨活(30克) 麻黃(60克,去根和節) 防風(30克,去蘆頭) 芎藭(30克) 乾薑(30克,炮裂後切成薄片) 秦艽(60克,去苗) 桂心(30克) 大豆(炒熟後60克) 石斛(30克,去根和節) 甘草(9克,炙微赤,切成薄片) 人參(30克,去蘆頭) 白茯苓(120克) 紫菀(30克,洗淨去苗和土) 石膏(60克) 黃耆(30克,切成薄片) 杏仁(30克,用熱水浸泡,去皮、尖端和麩皮,炒成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
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酒一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風濕痹。及偏風。身體手足不遂。筋脈攣急。宜服防風散方。
白話文:
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中碗,煎至剩下五分之一,去掉藥渣,加入一合酒,再煎煮一兩沸。不論時間,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風濕痹痛以及半身不遂、身體手腳不能自如活動、筋脈拘急等症狀,適合服用防風散。
防風(一兩去蘆頭),白朮(一兩),芎藭(一兩),細辛(一兩),羌活(一兩),茵芋(一兩),牛膝(一兩去苗),狗脊(一兩去苗),萆薢(一兩),薏苡仁(二兩),麻黃(四兩去根節),側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箭(一兩),桂心(一兩)上件藥。搗篩為散。
白話文:
防風(一兩,去掉根部) 白朮(一兩) 芎藭(一兩) 細辛(一兩) 羌活(一兩) 茵芋(一兩) 牛膝(一兩,去掉根芽) 狗脊(一兩,去掉根芽) 萆薢(一兩) 薏苡仁(二兩) 麻黃(四兩,去掉根部和節) 側子(一兩,炒裂去掉皮和臍) 杏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去掉皮、尖和麩,炒至微黃) 赤箭(一兩) 桂心(一兩)
以上所有藥材磨成粉末。
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風濕痹。身體頑麻。皮膚瘙癢。筋脈急。言語謇澀。手足不遂。宜服天麻散方。
白話文:
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六分,去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此方可治療風濕痺痛、身體麻木、皮膚瘙癢、筋脈拘緊、言語不清、手足不靈等症狀。
天麻(半兩),白附子(半兩炮裂),羌活(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牛膝(三分去苗),麻黃(一兩去根節),芎藭(半兩),萆薢(三分銼),獨活(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桂心(半兩)乾蠍(一分微炒),白殭蠶(半兩微炒)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暖竹瀝酒調下二錢。
治風濕痹。肢節疼痛。身體手足不遂。宜服仙靈脾丸方。
白話文:
天麻(15克),白附子(15克,炮裂後使用),羌活(15克),防風(15克,去掉蘆頭),牛膝(9克,去掉苗),麻黃(30克,去掉根節),芎藭(15克),萆薢(9克,切碎),獨活(15克),當歸(15克,切碎後微炒),桂心(15克)乾蠍子(3克,微炒),白殭蠶(15克,微炒)以上藥物。
將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溫熱的竹瀝酒調服,每次 6 克。
仙靈脾(三分),防風(半兩去蘆頭),羌活(三分),白附子(三分炮裂),天麻(一兩),天南星(半兩炮裂),犀角屑(三分),木香(半兩),檳榔(半兩),羚羊角屑(三分),乳香(三分細研),虎脛骨(三分塗酥炙令黃),桂心(半兩),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當歸(三分銼微炒),牛膝(三分去苗),白殭蠶(半兩微炒),鹿茸(三分塗酥炙令黃去毛),石斛(三分去根節),麝香(一分細研),海桐皮(三分銼),乾蠍(半兩微炒),烏蛇〔三(二)兩酒浸炙令黃去皮骨〕上件藥。搗羅為末。
白話文:
仙靈脾(15克),防風(30克,去蘆頭),羌活(15克),白附子(15克,炮裂),天麻(60克),天南星(30克,炮裂),犀角粉末(15克),木香(30克),檳榔(30克),羚羊角粉末(15克),乳香(15克,研細),虎脛骨(15克,塗上酥油炙烤至金黃色),桂心(30克),附子(15克,炮裂,去皮去臍),當歸(15克,切碎,微炒),牛膝(15克,去苗),白僵蠶(30克,微炒),鹿茸(15克,塗上酥油炙烤至金黃色,去毛),石斛(15克,去根節),麝香(6克,研細),海桐皮(15克,切碎),乾蠍(30克,微炒),烏蛇(60克,用酒浸泡後炙烤至金黃色,去皮去骨) 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
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均勻混合。加蜂蜜,搗打五百到七百次。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於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治風濕痹。身體手足。收攝不遂。肢節疼痛。言語謇澀。宜服萆薢丸方。
白話文:
治療風濕引起的痹症,當身體、手腳活動不靈活,關節疼痛,說話不清楚時,適合服用萆薢丸。
萆薢(一兩銼),薏苡仁(一兩),芎藭(半兩),海桐皮(三分),羌活(三分),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莽草(半兩微炒),天麻(半兩),乾蠍(一分微炒),蟬殼(一分),天南星(半兩炮裂),白附子(半兩炮裂),躑躅花(三分醋拌炒令乾),當歸(半兩銼微炒),牛膝(一兩去苗),川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上件藥。搗羅為末。
白話文:
萆薢(1 兩,切片)、薏苡仁(1 兩)、芎藭(半兩)、海桐皮(三分之一兩)、羌活(三分之一兩)、天雄(1 兩,炮裂後去皮和肚臍)、莽草(半兩,微炒)、天麻(半兩)、乾蠍(一分,微炒)、蟬殼(一分)、天南星(半兩,炮裂)、白附子(半兩,炮裂)、躑躅花(三分,用醋拌炒至乾燥)、當歸(半兩,切片,微炒)、牛膝(1 兩,去根)、川烏頭(半兩,炮裂後去皮和肚臍)等藥材。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
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豆淋酒。下二十丸。
又方。
白話文:
將蜂蜜煉製後與藥材混合,用杵搗至少三五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前,以溫熱的豆淋酒送服二十丸。 還有另一個方子。
躑花(不限多少以酒拌蒸一炊久取出曬乾)上搗羅為末。用牛乳一合。酒二合。暖令熱。調下一錢。
白話文:
將躑躅花搗成粉末,不限用量,用一合(約200毫升)牛奶和二合(約400毫升)酒混合加熱。在熱飲中加入一錢(約3.75克)躑躅花粉,攪拌均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