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二 (10)
卷第八十二 (10)
1. 治小兒臍瘡諸方
夫小兒臍瘡者。由初生斷臍。洗浴不淨拭。濕氣在臍中。因解脫遇風。風濕相搏。故臍瘡久不瘥也。臍瘡不瘥。風氣入。傷經脈。則變為癇也。
治小兒臍瘡方。
黃柏(一兩),釜底煤(二分),亂髮灰(一分)
上件藥。先搗黃柏為末。入二味。合研令勻。以敷臍中。
治小兒臍瘡。久不瘥方。
干蝦蟆(一兩燒灰),白礬(一分燒灰)
上件藥。合研令細。以敷臍中。
又方。
黃連(半兩為末),胡粉(半兩)
上件藥。合研令細。以敷臍中。
又方。
上以馬齒莧。曝乾為末。敷之。
又方。
上以龍骨燒。細研為末。敷之。
又方。
上以蝦蟆一枚燒灰。細研敷之。
又方。
上以香豉炒令焦。搗羅為末。敷之。
又方。
上以伏龍肝。細研敷之。
白話文:
嬰兒肚臍發炎,是因為新生兒斷臍後,清洗不乾淨,殘留濕氣在肚臍裡;又因衣物脫落時遇到風寒,風濕交侵,所以肚臍發炎久治不癒。如果肚臍炎長期不治,風邪入侵,損傷經脈,就會導致抽搐。
治療嬰兒肚臍發炎的藥方:
黃柏一兩,釜底煤二分,亂髮灰一分,先將黃柏磨成粉末,再加入其他兩種藥材,研磨均勻後,敷在肚臍上。
治療嬰兒肚臍發炎久治不癒的藥方:
乾蟾蜍一兩燒成灰,白礬一分燒成灰,混合研磨成細粉,敷在肚臍上。
其他藥方:
- 黃連半兩磨成粉,與半兩胡粉混合研磨成細粉,敷在肚臍上。
- 將馬齒莧曬乾磨成粉,敷在肚臍上。
- 將龍骨燒成灰,研磨成細粉,敷在肚臍上。
- 將一隻蟾蜍燒成灰,研磨成細粉,敷在肚臍上。
- 將香豉炒焦,搗碎過篩成粉,敷在肚臍上。
- 將伏龍肝研磨成細粉,敷在肚臍上。
2. 治小兒解顱諸方
夫解顱者。其小兒年大。骨應合而不合。頭縫開解也。是由腎氣不成故也。腎主骨。為髓海。腎氣不成。則髓腦不足。不能結成。故頭顱開解也。
治小兒解顱囟大。身有痼熱。頭汗出。腹脹。咳嗽上氣。肩息脛蹇。足交三歲不行。皆治之。鍾乳丸方。
鍾乳粉(一分),防風(一分去蘆頭),熟乾地黃(二分),牛黃(一分細研),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漆花(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以犬腦髓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早晨午間日晚。各一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治小兒顱骨開。宜塗白芨散方。
白芨(一分),細辛(一分),防風(一分去蘆頭),柏子仁(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乳汁調塗兒顱骨上。日二用之。
治小兒腦解不合方。
生蟹足骨(半兩),白蘞(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乳汁和塗顱上。
治小兒解顱方。
蛇蛻皮(一兩燒灰細研),豬顱(頰)骨中髓(一分)
上件藥。調為膏。塗於顱上。日二塗之。
又方。
細辛(一分),桂心(一分),乾薑(三分燒灰)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乳汁和塗顱上。日二塗之。
白話文:
治療兒童顱骨閉合不良的各種方法
顱骨閉合不良,是指兒童年齡較大,但顱骨縫線卻未能閉合,頭縫開裂。這是因為腎氣不足造成的。腎臟主骨,是髓的倉庫,腎氣不足,則腦髓不足,無法形成完整的顱骨,因此造成顱骨開裂。
治療兒童顱骨開裂、囟門過大、體質燥熱、頭部出汗、腹脹、咳嗽氣喘、肩部僵硬、腿腳不便、三歲仍不會走路等症狀,可以使用鍾乳丸。
鍾乳丸配方:鍾乳粉一分、防風(去蘆頭)一分、熟乾地黃二分、牛黃(細研)一分、甘草(炙微赤,銼碎)一分、漆花一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再充分混合均勻,用犬腦髓和成如麻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丸,用粥水送服,早、中、晚各服用一次。劑量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
治療兒童顱骨開裂,可以使用白芨散。
白芨散配方:白芨一分、細辛一分、防風(去蘆頭)一分、柏子仁一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母乳調和後塗抹在兒童顱骨上,每日兩次。
治療兒童顱骨開裂未閉合,可以使用以下配方:
配方:生蟹足骨半兩、白蘞半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母乳調和後塗抹在顱骨上。
治療兒童顱骨開裂,可以使用以下配方:
配方:蛇蛻皮(燒成灰,細研)一兩、豬顱骨(頰骨)中的骨髓一分。將以上藥材調和成膏狀,塗抹在顱骨上,每日兩次。
另一種配方:細辛一分、桂心一分、乾薑(燒成灰)三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母乳調和後塗抹在顱骨上,每日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