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十二 (3)
卷第八十二 (3)
1. 初生兒與朱蜜法
凡小兒初生三日中。須與朱蜜吃。只不宜多。多則令兒脾胃冷。腹脹喜陰病癇。氣急變噤痙而死也。若與朱蜜。可以真飛煉硃砂如大豆許。以赤蜜一蜆殼和之。以綿繼沾取。與兒吮之。得三沾止。一日盡此一豆許。可三日與之。則三豆也。勿令過此則傷小兒。與朱蜜訖。可與牛黃如硃砂多少。牛黃益肝膽除熱。定精神止驚。辟惡氣。除小兒百病也。
白話文:
新生兒在出生三天內,需要服用朱砂蜜。但劑量不可過多,過多會導致嬰兒脾胃虛寒,腹部脹滿,容易出現陰寒症、驚癇,呼吸急促,甚至抽搐而死。
如果要服用朱砂蜜,可以用煉製過的朱砂,約如黃豆大小一顆,與一蜆殼的赤蜜混合,用棉花沾取,讓嬰兒吮吸。每次沾三次即可,一天服用約黃豆大小一顆的量,連續服用三天,共服用三顆黃豆大小的量。切勿超過此劑量,以免傷害嬰兒。
服用朱砂蜜後,可以再服用與朱砂等量的牛黃。牛黃可以滋養肝膽,清熱解毒,安定精神,止驚,驅除邪氣,治療嬰兒各種疾病。
2. 初生兒防撮口著噤及鵝口重齶法
凡初生兒,須防三病:一曰撮口,二曰著噤,三曰臍風。皆是急病。就中撮口著噤尤甚。過一臘方免此厄。但看面赤喘急,啼急聲不出者,是撮口狀候已重。善救療者十不得四五。若牙關緊急,吃乳不穩,啼聲漸小,口吐涎沫,是著噤。常人見大小便皆通,以為冷熱所得,殊不知病在喉舌之間。
據亦極重矣。救療者十不得三四。但依將護法,防於事先,則必無此患。又有鵝口、重齶、重斷、懸癰等病,但依方療之則瘥,皆不至損兒也。
凡兒初飲乳後,以發纏指,沾清水點拭了,看齒根上有黃筋兩條,便以葦刀子割斷,點豬乳便差。如兒口難開,但先點豬乳自開。凡取豬乳,須令豬兒飲母,次便提豬兒後腳起離乳,急捋之即得。空捋無由得汁。
又看兒上齶有白點子,火急以指甲刮卻,仍燒胡粉紙燭子焌之,則瘥。
又但覺乳不穩,壯熱,顏色赤,鼻黃,即是著噤。急取竹瀝半合,和少許牛黃與吃。其牙關有蟲似蝸牛,又似黃頭白蜂螺,當時取豬肉薄切拭之,蟲即消盡。並拭齒及兩頰。
又兒生一宿,抱近明無風處,看臍上有赤脈直上者,當時於脈盡頭灸三壯。赤散無患矣。
又亦覺割斷赤脈,或刮卻上齶白,焌了,取雀兒飯甕子並蟲,細研和奶汁,綿濾點口中,及塗兩頰齒齦,上齶,舌上下,更無慮矣。
又亦䙀兒吃生甘草後,暖水浸少韭子汁塗兒口唇上,干又塗,十數度止。必不得令入口中。
又用新烏驢糞,捩取汁塗口中,咽亦無妨。
又用川椒一大兩,浸面,裹為三角樣,燒令黃熟,以綿蓋兒口,掐去尖,如箸頭許大,使椒氣入口即效。如未覺,即可作兩三枚,各用一角,氣力即盛。
白話文:
新生兒疾病預防及治療方法
所有新生兒都必須預防三種疾病:一是撮口,二是著噤,三是臍風。這都是急症,其中撮口和著噤尤其嚴重,滿周歲後才能避免這些困擾。如果看到嬰兒臉色發紅、呼吸急促、哭鬧時聲音微弱,那就是撮口症狀加重了,即使善於治療的人,成功率也只有四五成。如果牙關緊閉、吃奶不穩、哭聲漸弱、口吐口水,那就是著噤。有些人看到大小便都正常,就以為是寒熱引起的,卻不知道病症在喉舌之間,病情相當嚴重,治療成功率也只有三四成。但是,如果能事先做好護理預防,就能避免這些疾病。此外,還有鵝口、重齶、重斷、懸癰等疾病,只要按照處方治療就能痊癒,都不會傷害嬰兒。
嬰兒初次喝奶後,用頭髮纏繞在手指上,沾清水擦拭乾淨,觀察牙齦上是否有兩條黃色的筋絡,如果有,就用蘆葦刀子割斷,再點些豬奶就會好轉。如果嬰兒嘴巴難以張開,先點豬奶,嘴巴自然會張開。取豬奶的方法是:讓小豬喝母豬奶,然後抓住小豬的後腿將它抬起離開母豬的乳房,迅速擠壓就會得到豬奶,空手擠壓是得不到奶的。
如果看到嬰兒上顎有白點,要迅速用指甲刮掉,再燒糊粉紙燭子炙烤,就會痊癒。
如果發現嬰兒吃奶不穩、發熱、臉色發紅、鼻子發黃,那就是著噤,要立刻取半合竹瀝,加少許牛黃給嬰兒服用。如果牙關有像蝸牛或黃頭白蜂螺一樣的蟲子,立即用薄切的豬肉擦拭,蟲子就會消失,也要擦拭牙齒和兩頰。
嬰兒出生後一夜,抱到沒有風的明亮地方,如果看到肚臍上有紅色的血管直往上延伸,立即在血管末端灸三壯,紅色就會消散,沒有後患。
或者,也可以割斷紅色血管,或刮掉上顎的白點,炙烤後,取麻雀的糞便和蟲子,研磨成細末,和奶汁混合,過濾後點在嬰兒口中,並塗抹在兩頰、牙齦、上顎、舌頭上下,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也可以讓嬰兒服用生甘草後,用溫水浸泡少許韭菜汁塗在嬰兒嘴唇上,乾了再塗,塗抹十幾次即可,絕對不能讓它進入口中。
也可以用新鮮的烏驢糞,擠出汁液塗在口中,即使吞咽也沒有妨礙。
也可以用川椒一大兩,浸泡後包裹成三角形,燒至焦黃,用棉花蓋在嬰兒嘴巴上,掐去尖,大小如筷子頭,讓川椒的氣味進入口中就會見效。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再用兩三枚,每次用一個角,藥力就會增強。
3. 小兒受氣法
凡小兒受氣在娠。一月胚。二月胎。三月血脈。四月形體成。五月能動。六月筋骨立。七月毛髮生。八月臟腑具。九月穀氣入胃。十月百神備而生。生後六十日。目瞳子成。孩笑識人。百日任脈生。能反覆。一百八十日尻骨成。獨坐。二百十一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臏骨成。
能獨倚。三百六十日為一期。膝骨成。乃能行。此是定法。若有不依期者。必不平也。
白話文:
小兒受氣法
胎兒在母體發育的過程是:懷孕一個月成胚胎,兩個月成胎兒,三個月血脈形成,四個月形體初步長成,五個月可以活動,六個月筋骨發育,七個月毛髮長出,八個月內臟器官俱全,九個月開始吸收母體營養,十個月後各個器官發育完善而出生。
出生後六十天,瞳孔發育完善,孩子開始會笑,能認人;一百天,任脈發育完成,可以翻身;一百八十天,尾骨發育完成,可以獨自坐立;二百十一天,掌骨發育完成,可以爬行;三百天,膝蓋骨發育完成,可以獨自扶著東西站立;三百六十天(一歲)膝蓋骨發育完全,就可以走路了。
這是正常的發育規律,如果孩子的發育過程與此不符,就說明可能存在一些問題。
4. 小兒壽命長短法
凡小兒生枕骨不成者,能言而死。膝骨不成者,能踞而死。掌骨不成者,匍匐而死。踵骨不成者,能行而死。臏骨不成者,能立而死。相法甚博,略述數條而已。
又曰:兒初生額上有旋毛早貴,妨父母。兒初生叫聲相連延屬者壽,聲絕而復揚急者不壽也。自開目者不成人。汗血者多厄不壽。
鮮白長大者壽。目視不正,數動者,非佳人。發稀少者不聰。通身軟弱如無骨者不壽。臍小不壽。早坐早語早齒生惡性者非佳人。兒初生頭四破不成,啼聲散不成,啼聲深不成,汗不流者不成,小便凝如脂膏不成。凡有此候者,皆不成也。兒初生臍中無血者好。卵縫通達黑者壽。
但搖其手足者不成人。兒初生頭毛不周匝者不成。小兒三歲以上十歲以下,觀其性氣高下,即亦可知其夭壽。兒小時,識悟通敏過人者多夭,則項橐顏回之流是也。小兒骨法成就,威儀迴轉遲舒,稍費人精神鵰琢者壽。其預知人意,迴旋敏速者亦夭,則楊修孔融之徒是也。由此觀之。
夭壽大略可知。故梅花早發,不睹歲寒。甘菊晚榮,終於年事,是晚成就者壽之兆也。
白話文:
小兒壽命長短法
嬰兒枕骨未完全成形者,能說話後就會夭折;膝蓋骨未完全成形者,能坐後就會夭折;手掌骨未完全成形者,能爬行後就會夭折;腳跟骨未完全成形者,能行走後就會夭折;膝蓋骨未完全成形者,能站立後就會夭折。相術內容非常廣泛,這裡僅簡述幾條。另外,嬰兒出生時額頭上有旋毛,則早貴但會妨礙父母;嬰兒初生啼哭聲連綿不斷者長壽,哭聲斷斷續續,急促者短壽;出生時眼睛張開的,長不大;汗液帶血者多災多難,短壽。
身體白淨強健者長壽;眼睛不正,經常亂動者,不是好兆頭;頭髮稀少者不聰明;全身軟弱無力,像沒有骨頭一樣者短壽;肚臍小者短壽;早坐、早說話、早長牙齒,且性情乖張者,不是好兆頭;嬰兒出生時頭頂的四個骨縫未完全閉合,哭聲散亂不成調,哭聲低沉不成調,不出汗,小便像脂膏一樣濃稠者,都不會有好結果。嬰兒出生時肚臍中沒有血者很好;卵縫(指兩腿間的縫隙)通暢且顏色發黑者長壽。
只是不停地搖晃手腳的嬰兒,長不大;嬰兒出生時頭髮沒有長滿整個頭皮者,長不大。三歲到十歲的兒童,觀察其性情高低,也能預知其壽夭。孩童時期聰明過人,悟性極高者多夭折,例如項橐、顏回就是例子。小兒骨骼發育完善,舉止行為緩慢,需要慢慢雕琢培養者長壽;如果反應敏捷,能預知他人心思者,則多夭折,例如楊修、孔融就是例子。由此看來,壽命的長短大致可以預知。所以梅花早開,看不到寒冬;甘菊晚開,能享盡年華,這都是晚成者長壽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