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七十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十九 (1)

1. 卷第七十九

2. 治產後積聚症塊諸方

夫積者。陰氣也。五臟所生。聚者。陽氣也。六腑所成。皆由飲食不節。冷熱不調。致五臟之氣積。六腑之氣聚。積者痛不離其部。聚者其痛無有常處。所以然者。積為陰氣。陰性沉伏。故痛不離其部。聚者為陽氣。陽性浮動。故痛無有常處。產後血氣傷於腑臟。腑臟虛弱。為風冷所乘。搏於臟腑。與氣血相結。故成積聚症塊也。

治產後余血不散。結成症塊。疼痛。桃仁散方。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當歸(一兩銼微炒),赤芍藥(三分),琥珀(三分),延胡索(三分),芎藭(半兩),鬼箭羽(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桂心(半兩),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產後積血不散。結聚為塊。或時寒熱。不思飲食。京三稜散方。

京三稜(一兩微煨銼),當歸(半兩銼微炒),桂心(半兩),芎藭(半兩),牡丹(半兩),牛膝(三分去苗),赤芍藥(半兩),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生乾地黃(一兩),劉寄奴(半兩),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產後。小腹內惡血結聚成塊。堅硬疼痛。脹滿。鱉甲散方。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一兩),川大黃(三分銼碎醋拌炒乾),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鬼箭羽(一兩),牛膝(一兩去苗),當歸(一兩銼微炒),菴䕡子(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水酒各半中盞。入生薑半分。

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

治產後惡血不散。結成症塊。臍腹疼痛。硇砂散方。

硇砂(一兩細研),芫花(半兩醋拌炒乾),虻蟲(半兩去翅足微炒),水蛭(半兩微炒),琥珀(三分),乾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沒藥(三分),桂心(半兩),麝香(一分研入)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食前。以溫酒調下一錢。

治產後惡血不盡。經脈日久不通。漸成症塊。臍腹脹硬。時時疼痛。水蛭散方。

水蛭(八十枚炒令黃),虻蟲(八十枚去翅足微炒),牛膝(一兩去苗),牡丹(半兩),桃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半兩),菴䕡子(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乾漆(一兩搗碎炒令煙出),鬼箭羽(三分),琥珀(三分),吳茱萸(半兩湯浸九遍焙乾微炒),芫花(半兩醋拌炒令黃),麝香(一分研入)

白話文:

產後積聚症塊諸方

積聚症塊,是陰陽失衡導致的病症。 「積」是陰氣在五臟淤積,痛感固定;「聚」是陽氣在六腑聚集,痛感游移不定。 這些都是飲食不節、冷熱失調造成的,導致五臟之氣積滯,六腑之氣聚結。 產後血氣受損,腑臟虛弱,易受風寒侵襲,與氣血凝結,形成積聚症塊。

以下列出幾種治療產後餘血不散,形成症塊疼痛的方劑:

桃仁散方: 治療產後餘血不散,結成症塊疼痛。 藥物包含桃仁、當歸、赤芍藥、琥珀、延胡索、芎藭、鬼箭羽、川大黃、桂心、鱉甲。 將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半杯水,加少量生薑,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

京三稜散方: 治療產後積血不散,結聚成塊,伴隨寒熱、食慾不振。藥物包含京三稜、當歸、桂心、芎藭、牡丹、牛膝、赤芍藥、桃仁、生乾地黃、劉寄奴、鱉甲、川大黃。 將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半杯水,加少量生薑,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每日服用三到四次。

鱉甲散方: 治療產後小腹內惡血結聚成塊,堅硬疼痛,腹部脹滿。藥物包含鱉甲、桃仁、桂心、川大黃、吳茱萸、鬼箭羽、牛膝、當歸、菴䕡子。將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半杯水酒混合,加少量生薑,煎煮至六分,去渣,飯前溫服。

硇砂散方: 治療產後惡血不散,結成症塊,臍腹疼痛。藥物包含硇砂、芫花、虻蟲、水蛭、琥珀、乾漆、沒藥、桂心、麝香。將藥物研磨成細粉,飯前用溫酒送服一錢。

水蛭散方: 治療產後惡血不盡,經脈不通,久而形成症塊,臍腹脹硬,時時疼痛。藥物包含水蛭、虻蟲、牛膝、牡丹、桃仁、桂心、菴䕡子、當歸、鱉甲、乾漆、鬼箭羽、琥珀、吳茱萸、芫花、麝香。 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法用量未在原文中明確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