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八 (10)
卷第十八 (10)
1. 治熱病後虛勞諸方
夫熱病新瘥。臟腑猶虛。血氣未復。若食過度。喜怒無恆。澡浴梳頭。言語思慮。則生寒熱。四肢不舉。口苦舌乾。心煩盜汗。不能飲食。肌體羸瘦。此由勞動太早。不能節宣。寒熱之氣。入於經絡。傳於臟腑。變動多端。故成虛勞之候也。
白話文:
當發高燒的疾病剛癒時,臟腑仍然虛弱,氣血尚未恢復。如果過度飲食、喜怒無常、洗澡梳頭、過度說話或思考,就會產生寒熱(忽冷忽熱)的症狀。四肢酸軟無力,口苦舌乾,心煩盜汗,食慾不振,身體消瘦。這是因為過早勞動,不能適當節制,導致寒熱之氣進入經絡,傳入臟腑,變動不定。所以形成虛勞的徵兆。
治熱病後。體氣尚虛。用力太早。遂生寒熱四肢乏力。宜服鱉甲飲子方。
白話文:
治療熱性疾病後,身體還很虛弱,如果過早進行體力勞動,可能會出現發冷發熱、四肢無力的症狀。此時適合服用鱉甲飲子。
鱉甲(半兩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柴胡(一兩去苗),人參(一分去蘆頭),甘草〔半分(兩)炙微赤銼〕,豉(一合),白朮(一分),雄鼠糞(七枚微炒別研)
白話文:
龜甲(半兩,塗抹醋後烤製至微黃,去除邊緣) 柴胡(一兩,去除根鬚) 人參(一分,去除根鬚) 甘草(半分,烤製至微紅,切碎) 豆豉(一合) 白朮(一分) 雄鼠糞便(七粒,微炒後研磨)
上件藥。細銼。拌令勻。分為二服。每服。以水二大盞。入生薑二分。蔥白三莖。煎至一盞。去滓。入研了鼠糞攪勻。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研磨成細末。均勻攪拌。分成兩份。每份藥材配上兩大碗水、兩分生薑、三根蔥白。煎煮至剩下一碗藥汁。濾掉藥渣。加入研磨成粉末的老鼠糞便攪拌均勻。不限時間,分兩次溫熱服用。
治熱病後。體虛成勞。氣力羸。瘦弱。或寒或熱。狀如瘧。四肢煩悶。宜服黃耆散方。
白話文:
治療熱病之後,身體虛弱導致的疲勞、力氣不足、消瘦無力,有時感覺冷有時感覺熱,症狀像瘧疾一樣,四肢感到煩躁不適,適合服用黃耆散。
黃耆(三分銼),知母(半兩),桑根白皮(五兩),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白朮(三分),豉(一合)
白話文:
- 黃耆:3錢,切成小塊
- 知母:半兩
- 桑根白皮:5兩
- 鱉甲:1兩,塗上醋後烤黃,去除邊緣
- 甘草:1錢,烤至微紅後切成小塊
- 陳橘皮:3錢,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皮後烘乾
- 白朮:3錢
- 豉:1合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三莖。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後。虛勞煩熱。四肢疼痛。小便赤黃。不欲飲食。宜服柴胡散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過篩,做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大碗,加入蔥白三根,生薑半片,煎煮至藥汁剩下五分之一,去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此藥方適用於熱病後,身體虛弱,發熱煩躁,四肢疼痛,小便顏色發黃,食慾不振的症狀。
柴胡(一兩去苗),生乾地黃(一兩),黃連(一兩去須),地骨皮(一兩),枳殼(一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知母(半兩),鱉甲(三分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
白話文:
柴胡(一兩,去除根須) 生乾地黃(一兩) 黃連(一兩,去除鬚根) 地骨皮(一兩) 枳殼(一錢,炒至微黃,去除果肉) 赤茯苓(一兩) 甘草(半兩,炙至微赤,搗成細末) 知母(半兩) 鱉甲(三分,塗上醋炙烤至微黃,去除邊緣和裂縫)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後。虛勞氣發。作寒熱。乍進乍退。頭痛。眼睛疼。口苦。不思食。宜服虎頭骨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大碗水煎煮至剩一半,去掉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熱病後出現的虛弱、氣虛引起的寒熱交替、頭痛、眼疼、口苦、沒有食慾的情況,適合服用虎頭骨散。
虎頭骨〔一兩(半)塗醋(酥)炙令黃〕,白茯苓(一兩),白朮(一兩),人參〔半(三)分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心),赤芍藥(半兩),桂心(半兩),黃耆(一兩)柴胡(一兩去苗),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當歸(半兩),沉香(一兩),五味子(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桃仁(一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虎頭骨 (15公克塗上醋或酥炙烤至黃色) 白茯苓 (15公克) 白朮 (15公克) 人參 (7.5或4.5公克,去除根莖) 麥門冬 (22.5公克,去除果心) 赤芍藥 (7.5公克) 肉桂心 (7.5公克) 黃耆 (15公克) 柴胡 (15公克,去除葉子) 陳皮 (4.5公克,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瓤,烘乾) 當歸 (7.5公克) 沉香 (15公克) 五味子 (7.5公克) 甘草 (7.5公克,炙烤至微紅,搗碎) 桃仁 (22.5公克,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雙仁用麩子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後。虛勞盜汗。口苦。不得睡臥。四肢煩疼。舌乾卷澀。宜服人參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加上半分生薑,煎煮至剩下一半的水量,然後去掉渣滓。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適用於治療熱病後出現的虛弱、盜汗、口苦、失眠、四肢煩躁疼痛以及舌頭乾燥捲曲不潤滑的情況,適合服用人參散。
人參(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赤芍藥(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白茯苓(一兩),黃耆(一兩銼),牡蠣(一兩燒為粉),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鱉甲(一兩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
白話文:
人參(一兩,去除鬚根) 麥門冬(一兩半,去除中心後烘烤) 赤芍藥(一兩) 柴胡(一兩,去除根鬚) 白茯苓(一兩) 黃耆(一兩,切片) 牡蠣(一兩,燒成粉末)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後切片) 鱉甲(一兩,塗抹醋後烘烤至微黃,去除外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後虛勞。四肢無力。或時寒熱盜汗。心中虛悸。不能飲食。日漸瘦羸。宜服黃耆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煎煮至剩下六分量,然後去掉渣滓。不限定時間,溫熱時服用。 適用於治療熱病後的虛弱症狀,如四肢無力、偶爾出現寒熱盜汗、心慌不安、食慾不振以及日漸消瘦等情況。建議服用黃耆丸。
黃耆(一兩銼),人參(一兩去蘆頭),知母(三分),白芍藥(三分),茯神(三分),牡蠣(一兩燒過),鬼箭羽(半兩),木香(三分),白朮(一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三分),地骨皮(三分),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沉香(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牛黃(半兩細研),麝香〔半兩(分)細研〕,鱉甲(半兩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
白話文:
- 黃耆(50克,切成絲)
- 人參(50克,去掉根鬚)
- 知母(15克)
- 白芍藥(15克)
- 茯神(15克)
- 牡蠣(50克,燒過)
- 鬼箭羽(25克)
- 木香(15克)
- 白朮(50克)
- 陳皮(15克,用湯浸泡去白色內層,然後烤乾)
- 五味子(15克)
- 地骨皮(15克)
- 麥門冬(75克,去掉中心,然後烤乾)
- 沉香(50克)
- 甘草(25克,烤至微紅,切成絲)
- 牛黃(25克,研磨成粉)
- 麝香(25克,研磨成粉)
- 鱉甲(25克,塗上醋烤至微黃,去掉裙邊)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牛黃麝香。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如不飲酒。用粥飲下亦得。
治熱病後。虛勞。皮骨蒸。日漸黃瘦。四肢羸瘁。不思飲食。獺肝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牛黃和麝香,均勻研磨。用煉製的蜂蜜和藥粉搗製三百到二百次。將藥丸製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於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若不飲酒,也可以用粥送服。
獺肝(一兩微炒),柴胡(三分去苗),川升麻(半兩),黃耆(三分去須),天靈蓋(一兩塗酥炙令微黃),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犀角屑(一兩),金箔(五十片細研),銀箔(五十片細研),牛黃(半分細研),麝香(半分細研),松脂(三分細研)
白話文:
獺魚肝臟(一兩,稍微炒過) 柴胡(三分,去掉根鬚) 川升麻(半兩) 黃芪(三分,去掉鬚根) 天靈蓋(一兩,塗上酥油烤至微黃) 枳殼(三分,用麩子炒至微黃,去掉內瓤) 犀牛角粉(一兩) 金箔(五十片,研磨成細粉) 銀箔(五十片,研磨成細粉) 牛黃(半分,研磨成細粉) 麝香(半分,研磨成細粉) 松脂(三分,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金銀箔。牛黃麝香松脂等。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童子小便三合。浸豉取汁。下二十丸。
白話文:
以上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金銀箔、牛黃、麝香和松脂等材料。用煉過的蜂蜜和在一起,搗三五百次。搓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在吃飯前用童子尿三盅浸泡豆豉取汁。服用二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