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八 (2)
卷第十八 (2)
1. 治熱病咽喉腫痛諸方
夫熱病咽喉腫痛者。是脾肺積熱不散。致使然也。何者。胃為水穀之海。通於咽門。肺主於氣。居於膈上。其氣貫於喉嚨。邪熱伏留於脾肺。故令咽喉腫痛也。
治熱病。胸中煩悶。咽喉腫痛。噎塞不通。宜服射干散方。
白話文:
發熱還有咽喉腫痛的患者,這是因為脾和肺中的熱氣鬱積不散所致。為什麼呢?胃是水穀聚集的地方,與咽喉相通;肺主導氣,位於膈肌之上,它的氣貫通到喉嚨。如果邪熱鬱結在脾和肺裡,就會導致咽喉腫痛。
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絡石葉(一兩),前胡(一兩去蘆頭),百合(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藥(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射干 (50 克) 川升麻 (50 克) 絡石葉 (50 克) 前胡 (50 克,去除蘆頭) 百合 (50 克) 枳殼 (50 克,麩炒至微黃,去除瓤) 黃藥 (50 克) 甘草 (25 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杏仁 (25 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端和雙仁,麩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物搗成粗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放入半分生薑。煎熬至五分之一的量。去除渣滓。不限服用時間,溫熱後服用。
治熱病。咽喉腫塞。連舌根疼痛。及乾嘔頭疼。不下食。宜服川升麻散方。
白話文:
治療熱性疾病,如咽喉腫脹堵塞、連同舌根疼痛、乾嘔、頭痛以及無法進食的情況,適合服用川升麻散。
川升麻(一兩),羚羊角屑(半兩),白藥(一兩),玄參(三分),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前胡(一兩去蘆頭),石膏(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朴硝(二兩)
白話文:
川升麻(6克),羚羊角研成粉末(3克),白芍(6克),玄參(1.8克),麥門冬去心後烘焙(9克),前胡去蘆頭(6克),石膏(6克),炙甘草研成細末(3克),川朴硝(12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竹茹一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咽喉閉塞。連舌腫疼。宜服馬蘭根散方。
白話文:
上方的藥材,搗成粗末。每服五錢,用一大碗水,加入三分之一的竹茹煎煮。煎至五分之一的量,去除渣滓,不限服藥時間,溫熱服下。
馬蘭根(一兩),川升麻(一兩),川大黃(三分生用),射干(三分),犀角屑(半兩),木通(半兩銼),玄參(一兩),棘針(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馬蘭根:1 兩 川升麻:1 兩 川大黃:三分,生用 射干:三分 犀牛角粉末:半兩 木通:半兩,切碎 玄參:1 兩 刺玫果:半兩 甘草:半兩,炙烤微紅後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喉中熱毒。閉塞腫痛。宜服露蜂房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大碗煎煮至剩下一半的水量,濾去藥渣。不限定服藥時間,溫熱服用。 用來治療熱性疾病,喉嚨因熱毒而腫痛閉塞的情況,適合服用露蜂房散。
露蜂房(半兩微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射干(半兩),川升麻(半兩),川朴硝(半兩)玄參(半兩)
白話文:
蜂巢(半兩,稍稍烘熱),甘草(半兩,烤成微紅色,搗碎),射干(半兩),川升麻(半兩),川朴硝(半兩),玄參(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咽喉腫痛不利。宜服鉛霜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中盞煎煮至剩五分,過濾掉藥渣。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用於治療熱病、咽喉腫痛等症狀,適宜服用鉛霜散。
鉛霜(一分研),川升麻(半兩),黃藥(半兩),硼砂(一分研),地龍(半兩微炒),馬牙硝(一分研),寒水石(半兩研),蛇蛻皮(半兩燒為灰),牛黃(半兩研),太陰玄精(半兩研),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鉛白(研磨成粉末,1 份) 川升麻(0.5 兩) 黃連(0.5 兩) 硼砂(研磨成粉末,1 份) 地龍(微炒,0.5 兩) 馬牙硝(研磨成粉末,1 份) 寒水石(研磨成粉末,0.5 兩) 蛇蛻皮(燒成灰,0.5 兩) 牛黃(研磨成粉末,0.5 兩) 太陰玄精(研磨成粉末,0.5 兩) 甘草(炙烤至微紅,切成碎塊,0.5 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一錢。
治熱病。心脾虛熱。肺氣暴壅。喉中腫痛。口舌乾燥。咽津有妨。不下飲食。宜服含化犀角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細,過篩成粉末,然後與其他研磨好的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不限定時間,用新鮮抽取的井水調和後服用一錢。 此方適用於治療熱性疾病,症狀包括心脾虛弱引起的內熱、肺部突然堵塞不暢、喉嚨腫脹疼痛、口腔和舌頭乾燥、吞咽唾液困難以及無法進食的情況。建議服用含化犀角丸。
犀角屑(半兩),射干(三分),黃藥(半兩),子芩(半兩),鬱金(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天門冬(一兩去心焙),玄參(半兩),川升麻(半兩),絡石葉(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馬牙硝(一兩)
白話文:
犀牛角粉末(10克),射干(5克),黃柏(10克),黃岑(10克),鬱金(10克),大黃(10克,切碎後微炒),麥冬(20克,去心焙乾),玄參(10克),川升麻(10克),絡石藤葉(5克),甘草(10克,炙至微紅後切碎),芒硝(20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馬牙硝。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小彈子大。每服。不計時候。常含一丸咽津。
治熱病。脾肺壅熱。咽喉腫塞。連舌根痛。宜服含化射干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細末,加入馬牙硝後充分研磨均勻。再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攪拌,反覆搗打三兩百下,直到能夠做成如小彈珠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不限時間,經常含一丸在口中,慢慢吞咽唾液。 這種方法適用於治療熱性疾病,當脾臟和肺部有熱氣鬱積,引起咽喉腫脹堵塞,甚至連帶舌根疼痛的情況,適合使用含化射乾丸來緩解症狀。
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硼砂(半兩研),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豉心(二合微炒),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細研)
白話文:
- 射干(60克)
- 川升麻(60克)
- 硼砂(30克,研細)
- 甘草(30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 豉心(120克,微炒)
- 杏仁(30克,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剝成兩瓣,炒至微黃,研成細粉)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小彈子大。每服。含一丸咽津。
治熱病。熱毒攻咽喉腫痛。連舌根生痛。宜服地黃煎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然後與已經研磨好的藥材混合均勻。加入煉製的蜂蜜一起搗拌約三二百次,直到可以做成如小彈丸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含一丸在口中慢慢吞下唾液。 這個方劑用於治療熱性疾病,當熱毒攻擊喉嚨導致腫痛,甚至連舌根都感到疼痛時,適合服用此地黃煎方。
生地黃汁(半升),牛蒡根汁(三合),蜜(三合),黃丹(一兩),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細研入),鉛霜(一分研),太陰玄精(半兩研)
白話文:
生地黃汁 半升 牛蒡根汁 三合 蜂蜜 三合 黃丹 一兩 杏仁 二兩(加水煮軟,去皮尖,取仁後研細加入) 鉛霜 一分(研細) 太陰玄精 半兩(研細)
上件藥。合和令勻。入銀器內重湯煮。用槐枝子攪。不得住。看色紫。即傾入瓷盒中盛。每服。不計時候。取如小彈子許大。含咽津。
白話文:
先把上述藥材混合均勻,放入銀器中,加入滾燙的熱水煮。用槐枝子攪拌,要不斷攪拌。觀察藥物的顏色,等變成紫色時,立即倒入瓷盒中裝好。每次服用,不分時間,取如小彈珠般大小的量,含在口中用唾液送服。
治熱病。毒氣攻咽喉腫痛。宜服此方。
太陰玄精(一兩),馬蘭子(半兩為末),硼砂(一分)
上件藥。都研令細。每服。不計時候。以蜜水調下一錢。
又方。
黃藥(一兩),地龍(一兩微炙),馬牙硝(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蜜水調下一錢。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兩個治療熱病、咽喉腫痛的中醫方子。
第一個方子的成分有:太陰玄精(一兩),馬蘭子(半兩磨成粉末),硼砂(一分)。所有成分都需要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不分時間,用蜂蜜水調和一錢服用。
第二個方子的成分有:黃藥(一兩),地龍(一兩,微火烤過),馬牙硝(半兩)。所有成分都需要搗碎並細羅成散粉。每次服用時,不分時間,用蜂蜜水調和一錢服用。
2. 治熱病口乾諸方
夫熱病口乾者。由毒熱在於脾胃故也。口為脾之外候。其臟若有積熱。則津液枯少。故令口乾也。
治熱病口乾。煩熱。宜服蘆根散方。
白話文:
熱病時如果出現口乾的情況,是因為脾胃有熱毒所導致的。口腔是脾臟外在表現的一部分,如果脾臟內累積了熱氣,會造成體內津液減少,因此會感到口乾。 治療熱病引起的口乾和煩熱,適合服用蘆根散。
蘆根(二兩銼),地骨皮(一兩),茅根(一兩銼),甘草(三分炙微赤銼),葛根(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黃芩(一兩),川升麻(一兩)
白話文:
蘆根(2 兩,切碎) 地骨皮(1 兩) 茅根(1 兩,切碎) 甘草(3 分,炙烤至微紅,切碎) 葛根(1 兩,切碎) 麥門冬(1.5 兩,去心,烘焙) 黃芩(1 兩) 川升麻(1 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茹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毒氣在心脾。口乾煩悶。宜服犀角散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成粗末,作為粉末。每次服四錢(約12克)。用一杯水,加入一份竹茹(約3克)。煮沸後,煎至水量剩六分之四。過濾掉藥渣。不限服用的時間。溫熱服下。
犀角屑(一兩),栝蔞根(一兩),川升麻(一兩),麥門冬(二兩去心焙),寒水石(一兩),葛根(一兩),胡黃連(一兩),生乾地黃(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犀牛角粉(100 克),栝樓根(100 克),川升麻(100 克),麥門冬(200 克,去心並烤焙),寒水石(100 克),葛根(100 克),黃連(100 克),生曬地黃(100 克),炙甘草(50 克,烤至微紅並切斷)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新汲水調下。不計時候溫服。
治熱病。心脾壅熱不退。口乾煩渴。時發躁悶。宜服黃芩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約3克,用新鮮抽取的冷水調勻後服用,不限時間,溫服即可。 適用於治療熱性疾病,當心臟和脾臟持續高熱不退、口乾舌燥、煩躁口渴、時常感到煩躁不安的情況下,建議服用黃芩丸。
黃芩(一兩),梔子仁(一兩),鐵粉(一兩細研),栝蔞根(一兩),馬牙硝(一兩研),寒水石(一兩研)
白話文:
- 黃芩:1 兩
- 梔子仁:1 兩
- 鐵粉:1 兩(研磨細緻)
- 栝樓根:1 兩
- 馬牙硝:1 兩(研磨)
- 寒水石:1 兩(研磨)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漿水下三十丸。
治熱病。脾積熱。致口乾煩渴。宜服栝蔞丸方。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碎成粉末。再加入經過研磨的藥材,讓它們均勻混合。加入蜂蜜並搗製三百到四百下。將藥材搓成和梧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不限時間,用溫和的米湯送服三十丸。
栝蔞根(一兩),黃連(一兩去須),桑根白皮(三分銼),犀角屑(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地骨皮(三分),鐵粉(三分),黃芩(三分),茯神(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 栝樓根(60克)
- 黃連(60克,去除須根)
- 桑白皮(15克,剪碎)
- 犀牛角屑(15克)
- 人參(15克,去除蘆頭)
- 地骨皮(15克)
- 鐵粉(15克)
- 黃芩(15克)
- 茯苓(60克)
- 麥門冬(60克,去除心部並焙製)
- 甘草(30克,炙烤至微紅,並剪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小麥湯。溫下三十丸。
治熱病。心胸煩熱。口乾。皮肉黃。宜服生地黃煎方。
白話文:
將上列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並搗製三、四百次。將藥粉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藥時,不管在什麼時候,用溫熱的小麥湯送服三十丸。
生地黃汁(五合),生栝蔞根汁(五合),蜜(二合),生麥門冬汁(五合),酥(一兩),生藕汁(一合)
白話文:
生地黃汁(半杯) 生栝蔞根汁(半杯) 蜂蜜(四分之一杯) 生麥門冬汁(半杯) 酥油(半兩) 生藕汁(四分之一杯)
上件藥。一處相和。於鍋中熬令稍稠。每服。不計時候。抄服半匙。
治熱病。餘熱未退。口乾煩渴。宜服此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混合在一起,在鍋中熬煮至稍微濃稠。每次服用不分時間,取半匙量服用。 此方適用於治療熱性疾病,當體內餘熱未清、感到口乾和煩渴時服用。
知母(一兩半),甘草(三分炙微赤銼),石膏(一兩半)
白話文:
知母(半兩) 甘草(三錢,烤至微紅切碎) 石膏(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糯米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碎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加入五十顆糯米,煎煮至藥水剩下一半。將藥渣濾除。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治熱病。毒氣未解。煩躁壯熱。口乾悶亂。宜服此方。
蔥白(五莖拍破),豉(三合),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治療熱病時,如果毒素還沒有清除,病人感到煩躁、高熱、口乾和心煩意亂,可以服用這個方子。所需藥材包括:蔥白(五根拍破)、豆豉(三合)、甘草(半兩,炒至微紅後切碎)。
上件藥。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入生地黃汁。生牛蒡汁。各二合。微暖。不計時候。分為三服。
白話文:
取上述藥材,加入一大杯半的水煎煮,煎至剩下一杯。去渣,再加入生地黃汁和生牛蒡汁各二兩。微微溫熱即可服用,不拘時間。分為三份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