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 (7)

1. 辨陽明病形證

傷寒二日。陽明受病。陽明者。胃中寒是也。宜桂枝湯。

太陽病而發汗。汗雖出復不解。不解者轉屬陽明也。宜麻黃湯。

陽明病外證身熱汗出。而不惡寒。但惡熱。宜柴胡湯。

陽明中風。頭痛口苦。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下之即小便難。宜桂枝麻黃湯。

陽明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欲作堅症也。所以然者。胃中水穀不化故也。宜桃仁承氣湯。

陽明病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熱必噦者。胃中虛冷也。宜半夏湯。

陽明病脈遲發熱。頭眩。小便難。此欲作谷疸。下之必腹滿。宜柴胡湯。

陽明病當多汗而反無汗。身如蟲行皮中之狀。此為久虛故也。宜朮附湯。

冬陽明病反無汗。但小便利。嘔而咳。手足厥。其頭必痛。宜建中湯。

冬陽明病脈浮而緊。必發潮熱。其脈浮者。宜黃芩湯。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熱壅。必發黃也。宜茵陳湯。

陽明病被火灸。其額上微有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也。宜茵陳湯。

陽明病口乾。但漱水不欲咽者。必鼻衄也。宜黃芩湯。

陽明病若小便少者。津液當還入胃中故也。凡發汗太過。故令大小便難。宜茯苓湯。

陽明病當心下堅滿。不可下之。宜半夏湯。

陽明病不吐下而煩者。可與承氣湯。

陽明病其脈遲。雖汗出不惡寒。其體必重腹滿而喘。有潮熱。可攻其里。手足濈然汗出。為大便已堅。宜承氣湯。

陽明病若汗出多。而微惡寒。為外未解。無潮熱。不可與承氣湯也。若腹大。便難。可與小承氣湯。和其胃氣。勿令下多。陽明病有潮熱。大便堅。可與承氣湯。若有結燥。乃可徐徐攻之。若無壅滯。不可攻之。攻之者。必腹滿不能食。欲飲水者即噦。其候發熱必腹堅脹。宜與小承氣湯。

陽明病其人多汗。津液外出。胃中乾燥。大便必堅。堅者則譫語。宜與大承氣湯。

陽明病譫語妄言。發潮熱。其脈滑疾者。宜承氣湯。

陽明病脈浮。咽乾口苦腹滿。汗出而喘。不惡寒反惡熱。心躁。譫語不得眠。胃虛。客熱舌燥。宜梔子湯。

陽明病若脈浮發熱。渴而欲飲水。小便不利。宜豬苓湯。

陽明病若脈浮遲。表熱裡寒。下痢水穀。宜四逆湯。

陽明病若胃中虛冷。其人能食。飲水即噦。脈浮發熱。口鼻中燥能食者。必衄。宜黃芩湯。

陽明病汗出而多渴者。不可與豬苓湯。汗多者胃中燥也。汗少者宜與豬苓湯。利其小便。

陽明病固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者。心中煩壅。飢而不能食。頭有汗出。宜梔子湯。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利。胸脅煩滿不止。宜小柴胡湯。

陽明病脅下堅滿。大便秘而嘔。口燥。宜柴胡湯。

陽明病中風。其脈浮大。短氣心痛。鼻乾嗜臥。不得汗。一身悉黃。小便難。有潮熱而噦。耳前後腫。刺之雖小差。外若不解。宜柴胡湯。

白話文:

辨陽明病形證

傷寒兩天,陽明受病。陽明,指的是胃中寒邪。應該服用桂枝湯。

太陽病而發汗,汗雖然出了但病情仍未好轉。病情未好轉轉而屬於陽明病。應該服用麻黃湯。

陽明病外在症狀表現為身體發熱、出汗,但不惡寒,只惡熱。應該服用柴胡湯。

陽明中風,頭痛、口苦、腹部脹滿、呼吸略微急促、發熱惡寒,脈搏浮而緊,瀉下後小便困難。應該服用桂枝麻黃湯。

陽明中寒,不能進食,小便不利,手腳微微出汗,將要形成堅硬的症狀。原因是胃中水穀不能消化。應該服用桃仁承氣湯。

陽明病能進食,瀉下後病情沒有好轉,病人卻不能進食,攻其熱邪必定嘔逆,這是胃中虛寒。應該服用半夏湯。

陽明病脈象遲緩,發熱、頭暈、小便困難,這將要發展成黃疸,瀉下必定腹脹。應該服用柴胡湯。

陽明病應該多汗卻反倒不出汗,身體感覺像有蟲子在皮膚裡爬一樣,這是因為久病體虛。應該服用朮附湯。

冬天患陽明病,反而不出汗,但小便通利,嘔吐咳嗽,手腳厥冷,頭一定痛。應該服用建中湯。

冬天患陽明病,脈搏浮而緊,一定會發潮熱,脈搏浮的,應該服用黃芩湯。

陽明病不出汗,小便不利,心中熱邪壅塞,一定會發黃。應該服用茵陳湯。

陽明病被火灼傷,額頭微微出汗,小便不利,一定會發黃。應該服用茵陳湯。

陽明病口乾,只想漱口卻不想吞咽,一定會鼻出血。應該服用黃芩湯。

陽明病如果小便量少,是因為津液回流到胃中。凡是發汗過度,都會導致大小便困難。應該服用茯苓湯。

陽明病心下堅硬脹滿,不可瀉下。應該服用半夏湯。

陽明病不吐不瀉而煩躁,可以服用承氣湯。

陽明病脈象遲緩,雖然出汗但不惡寒,身體一定沉重、腹部脹滿、呼吸急促,有潮熱,可以攻其裡。手腳微微出汗,是大便已經堅硬。應該服用承氣湯。

陽明病如果出汗多,而微微惡寒,是外邪未解,沒有潮熱,不可服用承氣湯。如果腹部膨大,大便困難,可以服用小承氣湯,和解胃氣,不要瀉下太多。陽明病有潮熱,大便堅硬,可以服用承氣湯。如果大便乾燥,可以緩緩攻之。如果沒有壅塞,不可攻之。攻之,必定腹脹不能進食,想喝水就嘔逆,其症狀發熱必定腹部堅硬脹滿,應該服用小承氣湯。

陽明病病人多汗,津液外洩,胃中乾燥,大便必定堅硬,堅硬則神志不清。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陽明病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發潮熱,脈搏滑數有力,應該服用承氣湯。

陽明病脈搏浮,咽乾口苦腹脹,出汗而呼吸急促,不惡寒反而惡熱,心煩躁,神志不清睡不好,胃虛,外感熱邪,舌頭乾燥。應該服用梔子湯。

陽明病如果脈搏浮,發熱,口渴想喝水,小便不利,應該服用豬苓湯。

陽明病如果脈搏浮而遲,表熱裡寒,下痢水穀,應該服用四逆湯。

陽明病如果胃中虛寒,病人能進食,喝水就嘔逆,脈搏浮,發熱,口鼻乾燥,能進食,必定鼻出血。應該服用黃芩湯。

陽明病出汗而很渴,不可服用豬苓湯。汗多的,胃中乾燥;汗少的,應該服用豬苓湯,利其小便。

陽明病固執地瀉下,其外有熱,手腳溫暖,心中煩躁壅塞,飢餓卻不能進食,頭上出汗,應該服用梔子湯。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瀉,小便自利,胸脅煩滿不止,應該服用小柴胡湯。

陽明病脅下堅硬脹滿,大便祕結而嘔吐,口乾。應該服用柴胡湯。

陽明病中風,脈搏浮大,呼吸短促心痛,鼻子乾燥嗜睡,不出汗,全身發黃,小便困難,有潮熱而嘔逆,耳朵前後腫脹,針灸雖然略有好轉,外邪如果未解,應該服用柴胡湯。

陽明病脈象遲緩,出汗多而微微惡寒,是表邪未解,應該服用桂枝湯。

陽明病脈搏浮弱不出汗,病人一定呼吸急促,應該讓其出汗,應該服用麻黃湯。

陽明病發熱而汗出,這是熱邪退卻,不會發黃。但只有頭出汗,身體不出汗,小便不利,口渴想喝水,這是瘀熱在裡,一定會發黃,應該服用茵陳湯。

陽明病病人喜歡胡言亂語,一定有蓄血,是本來就有瘀熱,大便必定祕結,應該服用抵當湯。

陽明病脈象實的應該瀉下,脈象浮弱的應該發汗。瀉下的應該服用承氣湯,發汗的應該服用桂枝湯。

陽明病發作有時,汗不出,腹脹痛,應該服用承氣湯。

陽明病與少陰病合併,而自行腹瀉,脈搏浮的,是順利的;脈搏滑數的,是有宿食,應該服用承氣湯。

陽明病脈搏浮,發熱不出汗,表邪未解,口渴想喝水,應該服用白虎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