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八 (2)

1. 傷寒敘論

若冬及始春天寒,宜服神丹丸,亦可摩膏火灸。若末春夏月初秋,凡此熱月,不宜火灸,又不宜厚覆,宜服六味青散。若無丸散及煎,但用柴胡數兩煎服,傷寒時行,皆可服也。亦可以發汗藥發汗,不但一也。直至再三發汗不解者,當與陽實者宜轉下之。其脈朝夕快者為實癖也。

朝平夕快非癖也,轉陽可早與服,但當少與,勿令下多。其間諸虛煩熱者,與傷寒相似,然不惡寒,身不疼痛,故知非傷寒也,不可發汗。若頭不痛,脈不緊數,故知非裡實,不可下也。如此外內皆不可攻,而醫強攻之,必致危損,多死難痊也。虛煩者但當與竹葉湯;若嘔者與橘皮湯。

不愈可重與服之。若得病連服湯藥發汗,汗不出者皆死病也。凡難得汗者可蒸之,如蒸中風法,蒸濕之氣於外迎之,不得不汗出也。

凡病發熱惡寒脈洪者,便宜發汗,後以粉粉之,勿令著風。若當發汗而其人適已失血,及大下利者,雖不可汗,如此者數與桂枝湯,使體中漐漐汗出,連日如此,自當解也。夫表和里病,下之則愈,汗之則死;里和表病,汗之則愈,下之則死。夫如是,則神丹不可以誤發,甘遂何可以妄攻。

然則桂枝下咽,表和則愈;承氣入胃,里平則痊。明當消息病之狀候,不可亂投湯藥,虛其胃氣也。經言:脈微不可吐;虛細不可下。此醫之大禁也。凡脈有浮沉,轉能變化。或人得疾數日,方以告醫,雖云初覺,視病已積日矣,其病源已成,非發汗所解,當診其脈,隨時救療。

必得瘥也。不可苟以次第為之,失其機要,乃致禍矣。傷寒病三日已在內。發汗者,謂當風解衣,夜臥失覆,寒溫所攻,賊風相染,易為惡邪所中也。至於人自飲食生冷過度,腹脹不消,轉動稍難,頭痛身熱,其脈實大者,便可吐下,不可發汗也。凡人有小病,覺不如常,則須早療。

若隱忍不療,冀望自瘥,須臾之間,以成痼疾。小兒、女子,益以滋甚。若天行不和,當自戒勒,小有不安,便須救療。尋其邪由,乃在腠理,陽散以時,鮮有不愈者。若患數日乃說,邪氣入臟,則難可制,雖和緩之功,亦無能為也。天行病五六日而渴欲飲水者,未宜多與也。

為腹中熱氣尚少,不能消之,便更與人作病深矣。若至七八日大渴欲飲水者,然當與之,常令不足,勿極意也。云能飲一斗者,而與五升。若飲水少腹滿,小便不利,若喘若噦者,不可與之。濈然大汗出者,已愈也。凡人得病能飲水者,為欲愈也。若小渴而強與之,因此成禍者,

其數極眾。凡傷寒病,若錯醫療,禍如反掌。其病有相類者:傷寒、熱病、風濕病、陰毒、溫疫、天行時氣,死生不同,形候亦別,宜審而詳之。

白話文:

在冬天和初春寒冷時,適合服用神丹丸,也可以用藥膏塗抹或進行艾灸。但在春夏之交和初秋這些炎熱的月份,不適合進行艾灸,也不要穿太厚蓋太暖,應該服用六味青散。如果沒有藥丸藥散或湯藥,可以用幾兩柴胡煎煮後服用。傷寒流行的時候,都可以這樣服用。也可以用發汗藥來發汗,不只一種方法,如果多次發汗都沒好轉,就要考慮把體質偏向陽實(體內實熱)的病人,用通下的方法來治療。如果脈象早上平和晚上加快,這是體內有實積的現象。

如果脈象早上平和晚上加快但不是實積的現象,那麼轉為陽證的時候,可以早點給予藥物,但要少量給予,不要過量導致瀉下過多。這期間,如果有虛煩發熱的症狀,和傷寒相似,但病人不畏寒,身體也不疼痛,因此可以判斷不是傷寒,不能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頭不痛,脈象也不緊不數,就可以知道病不在體內,不能用通下的方法治療。像這樣外表和內部都不適合用攻伐的方法,但醫生強行攻伐,必定會導致病情危險加重,甚至死亡且難以痊癒。如果是虛煩,只要服用竹葉湯;如果是嘔吐,就服用橘皮湯。

如果沒好轉,可以重複服用。如果得病後連續服用湯藥發汗,卻不出汗,這就是將要死亡的病症。如果很難出汗,可以用蒸的方式,就像治療中風的方法一樣,用濕熱之氣從外往裡蒸,就一定會出汗。

凡是發熱、畏寒、脈象洪大的病,適合用發汗的方式治療,之後用粉敷在身上,不要讓身體吹到風。如果應該發汗而病人恰好失血或腹瀉嚴重,雖然不能發汗,這種情況就多次給予桂枝湯,讓身體微微出汗,連續幾天這樣做,自然就會好轉。如果病在表而內部沒有問題,用通下的方法就會好,用發汗的方法就會死;如果病在內而表沒有問題,用發汗的方法就會好,用通下的方法就會死。如果是這樣,那麼神丹丸就不能隨便亂用,甘遂這種藥也不能輕易攻伐。

因此,桂枝湯一下肚,表面的病症就會好轉;承氣湯進入胃裡,內部的病症就會痊癒。應該仔細觀察病情的狀況,不能胡亂用藥,這樣會耗損胃氣。經書上說脈象微弱不能催吐,虛弱細小的脈象不能用通下的方法,這是醫生的大忌。凡是脈象有浮沉變化的,或者有人得病幾天後才告訴醫生,雖然說是剛發覺,但看來病已經積累了幾天。病源已經形成,不是用發汗就能解決的,這時應該診斷脈象,隨時進行治療。

這樣才能夠痊癒,不能隨便按照步驟來,錯失了治療的時機,就會導致禍患。傷寒病三天已經進入體內,發汗的人,是因為受到風寒侵襲、晚上睡覺沒蓋好等原因,受到寒溫侵襲,被邪風侵染,容易被病邪侵入。至於有人因為吃生冷食物過多,導致腹脹不消化,稍微活動就困難,並且頭痛發熱,脈象實大的,就可以用催吐或通下的方法來治療,不可以用發汗的方法。一般來說,人只要感覺身體有些小毛病,覺得和往常不一樣,就要及早治療。

如果忍著不治療,希望自己好轉,很快就會變成頑疾,尤其是小孩子和婦女,會更加嚴重。如果遇到天時不好,要自我約束,稍微感到不舒服,就要及時治療,找出病邪的來源,通常在皮膚的紋理之間,陽氣能及時散發,很少有不好轉的。如果生病幾天才說,病邪已經入臟,就很難控制,即使是溫和的治療方法,也無能為力。如果天行病到了五六天,出現口渴想喝水的情況,不應該給他喝太多水。

因為這時候腹中的熱氣還不足,不能消化這些水,反而會加重病情。如果到了七八天,非常口渴想喝水,可以給他喝,但要常讓他覺得不夠,不要讓他喝到飽。例如能喝一斗水的人,就給他喝五升。如果喝了少量水就腹脹,小便不順暢,或者喘氣、打嗝,就不能給他喝水。如果汗出很多,就代表快要好了。一般來說,生病能喝水,是想要好轉的徵兆。如果只是稍微口渴卻強迫他喝水,因此造成災禍的,數量非常多。凡是傷寒病如果治療錯誤,災禍很快就會發生。這些病有很多相似之處,如傷寒、熱病、風濕病、陰毒、溫疫、天行時氣等,生死不同,症狀也不同,應該仔細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