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七 (33)
卷第七 (33)
1. 治膀胱虛冷小便滑數白濁諸方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用羊腎一對。切去脂膜。每用磁石包子。及入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之。
治膀胱虛冷。小便滑數。白濁。夢中失精。宜服肉蓯蓉丸方。
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令乾),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白龍骨(二兩燒過),澤瀉(一兩),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補骨脂〔一(二)兩微炒〕,山茱萸(一兩),椒紅(二兩微炒),菟絲子(一兩酒浸三宿曝乾別杵為末)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膀胱虛冷。腎氣衰微。小便滑數。白濁。宜服牡蠣丸方。
牡蠣(二兩燒為粉),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狗脊(一兩),白龍骨(二兩燒過),椒紅(一兩微炒),澤瀉(一兩),韭子(一兩微炒),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令乾)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膀胱及腎臟久虛積冷。上焦煩熱。小便滑數。如米泔。宜服黃耆丸方。
黃耆(一兩銼),熟乾地黃〔二(一)兩〕,土瓜根(一兩),玄參(三分),栝蔞根(一兩),白龍骨(一兩),薐(菝)𦸈(一兩銼),牡蠣(一兩燒為粉),人參(三分去蘆頭),桑螵蛸(三分微炒),五味子(一兩),沉香(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白話文:
第一個方子: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加入一對去掉脂肪膜的羊腎(每個羊腎用磁石包裹)和三顆紅棗一起煎煮,直到剩下一半的量,去除藥渣,在飯前溫熱服用。
第二個方子:肉蓯蓉丸
治療膀胱虛寒、小便頻繁且失禁、尿液混濁、夢遺等問題,可以服用肉蓯蓉丸。
藥材包括:用酒浸泡一晚,去除表皮後烤乾的肉蓯蓉二兩,去掉毛塗上酥油烤至微黃的鹿茸二兩,燒過的白龍骨二兩,澤瀉一兩,炮製後去除皮臍的附子二兩,稍微炒過的補骨脂一(或二)兩,山茱萸一兩,稍微炒過的椒紅二兩,用酒浸泡三天後曬乾,另外搗成粉末的菟絲子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後搗打二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在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第三個方子:牡蠣丸
治療膀胱虛寒、腎氣衰弱、小便頻繁且失禁、尿液混濁等問題,可以服用牡蠣丸。
藥材包括:燒成粉末的牡蠣二兩,炮製後去除皮臍的附子一兩,狗脊一兩,燒過的白龍骨二兩,稍微炒過的椒紅一兩,澤瀉一兩,稍微炒過的韭菜子一兩,去掉毛塗上酥油烤至微黃的鹿茸二兩,用酒浸泡一晚,去除表皮後烤乾的肉蓯蓉二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後搗打二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在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第四個方子:黃耆丸
治療膀胱及腎臟長期虛弱積寒、上身煩熱、小便頻繁且失禁,像米泔水一樣混濁等問題,可以服用黃耆丸。
藥材包括:切碎的黃耆一兩,熟地黃二(或一)兩,土瓜根一兩,玄參三分,栝樓根一兩,白龍骨一兩,切碎的菝葜一兩,燒成粉末的牡蠣一兩,去除蘆頭的人參三分,稍微炒過的桑螵蛸三分,五味子一兩,沉香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後搗打三五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在飯前用粥湯送服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