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七 (3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30)

1. 治膀胱虛冷諸方

夫膀胱者。脬囊也。合於腎。足太陽是其經。為津液之府。凡五臟六腑。五味五穀之津液。悉歸於膀胱。氣化出焉。可溲便下注也。若虛則生寒。寒則脬滑。小便不禁。尿多白色。面黑脛酸。兩脅脹滿。則是膀胱虛冷之候也。

治膀胱虛冷。飢不欲食。面色萎黑。腰脅疼痛。宜服磁石散方。

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黃耆(一兩銼),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五味子(一兩)白石英〔一(二)兩細研入水〕,白茯苓(一兩),白朮(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沉香(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生薑半分。棗五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膀胱虛。冷氣攻注。腰胯疼痛。宜服杜仲散方。

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石斛(三分去根銼),檳榔(三分)當歸(三分銼微炒),牛膝(三分去苗),桂心(三分),丹參(三分去蘆頭),木香(三分),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白茯苓(三分),蘹香子(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膀胱虛。冷氣攻腰間。及腹脅疼痛。宜服沉香散方。

沉香(一兩),木香(三分),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蓽澄茄(三分),桂心(三分),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蘹香子(三分),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檳榔(一兩)

上件藥。細羅為散。每服食前。以生薑熱酒調下二錢。

治膀胱虛冷。兩脅脹滿。腳脛多疼。腰脊強痛。小便滑數。宜服石斛散方。

石斛(一兩去根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五味子(三分),澤瀉(三分),當歸(三分銼微炒),牛膝(三分去苗),白茯苓(三分),沉香(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桂心(三分),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黃耆〔三(半)兩銼〕,肉蓯蓉(一兩酒浸去皴皮微炒),蘹香子(三分),枳實(三分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膀胱虛冷。面色萎黑。小便不禁。腰膝痠疼。兩脅脹滿。不能飲食。肌膚消瘦。宜服鹿茸丸方。

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肉蓯蓉(一兩酒浸去皴皮微炙),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桑螵蛸(半兩微炙),石斛(一兩去根銼),蘹香子(一兩),鍾乳粉(一兩研入),白龍骨(一兩),沉香(一兩),菟絲子(一兩半酒浸三宿刮搗如泥焙乾),磁石(一兩半燒醋淬七遍搗碎細研),木香(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溫酒下三十丸。漸加至四十丸。空心及晚食前服。

白話文:

治膀胱虛冷諸方

膀胱是儲存尿液的器官,與腎臟相連,足太陽經脈循行於此,是體內津液的貯藏場所。人體五臟六腑、五味五穀所產生的津液,都會匯聚到膀胱,經過氣化後排出體外,形成小便。如果膀胱虛弱,就會產生寒邪,寒邪入侵膀胱,就會出現尿頻、尿失禁、尿液清稀、面色發黑、腿酸、兩肋脹滿等症狀,這就是膀胱虛冷的表現。

治療膀胱虛冷、食慾不振、面色萎黃、腰肋疼痛,宜服用磁石散:

磁石(二兩,搗碎後用水淘洗去除紅色汁液)、黃耆(一兩,切碎)、杜仲(一兩,去除粗皮,炙烤至微黃,切碎)、五味子(一兩)、白石英(一或二兩,研磨成細粉)、白茯苓(一兩)、白朮(一兩)、當歸(一兩,切碎,微炒)、沉香(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加生薑半片、大棗五枚,煎煮至五分,去除藥渣,溫服,飯前服用。

治療膀胱虛冷,寒邪侵襲腰胯,引起腰胯疼痛,宜服用杜仲散:

杜仲(一兩,去除粗皮,炙烤至微黃,切碎)、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石斛(三分,去除根部,切碎)、檳榔(三分)、當歸(三分,切碎,微炒)、牛膝(三分,去除苗)、桂心(三分)、丹參(三分,去除蘆頭)、木香(三分)、青橘皮(三分,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後焙乾)、白茯苓(三分)、蘹香子(三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粗略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半杯水,加生薑半片,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飯前溫服。

治療膀胱虛冷,寒邪侵襲腰腹部,引起腹脅疼痛,宜服用沉香散:

沉香(一兩)、木香(三分)、桃仁(三分,用湯浸泡去除皮尖,取雙仁,麩炒至微黃)、蓽澄茄(三分)、桂心(三分)、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蘹香子(三分)、白蒺藜(三分,微炒去除刺)、檳榔(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過篩,製成細粉。每次飯前服用二錢,用熱酒和生薑調服。

治療膀胱虛冷,兩肋脹滿,腿痛,腰脊強痛,尿頻,宜服用石斛散:

石斛(一兩,去除根部,切碎)、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五味子(三分)、澤瀉(三分)、當歸(三分,切碎,微炒)、牛膝(三分,去除苗)、白茯苓(三分)、沉香(三分)、人參(三分,去除蘆頭)、桂心(三分)、磁石(二兩,搗碎後用水淘洗去除紅色汁液)、黃耆(三或半兩,切碎)、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去除粗糙的皮,微炒)、蘹香子(三分)、枳實(三分,麩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粗略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用半杯水,加生薑半片,煎煮至五分,去除藥渣,飯前溫服。

治療膀胱虛冷,面色萎黃,尿失禁,腰膝痠痛,兩肋脹滿,不能進食,消瘦,宜服用鹿茸丸:

鹿茸(一兩,去除毛,塗上酥油炙烤至微黃)、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去除粗糙的皮,微炙)、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桑螵蛸(半兩,微炙)、石斛(一兩,去除根部,切碎)、蘹香子(一兩)、鍾乳粉(一兩,研磨成細粉)、白龍骨(一兩)、沉香(一兩)、菟絲子(一兩半,用酒浸泡三天,刮去皮,搗碎成泥狀,焙乾)、磁石(一兩半,燒紅後用醋淬煉七次,搗碎,研磨成細粉)、木香(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研磨成細粉,用酒煮熟的麵糊和成丸藥,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逐漸增加到四十丸,空腹或晚飯前,用溫酒送服。

治療膀胱虛冷,寒邪侵襲腹脅,引起脹滿疼痛,腰腳冷痛,面色發黑,體虛無力,宜服用蓽澄茄丸:

蓽澄茄(一兩)、安息香(一兩)、木香(一兩)、肉桂(一兩半,去除粗糙的皮)、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當歸(半兩,切碎,微炒)、補骨脂(一兩)、蘹香子(一兩)、沉香(半兩)、檳榔(半兩)、肉豆蔻(半兩,去除殼)、青橘皮(半兩,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微炒)、吳茱萸(半兩,用湯浸泡七次,焙乾,微炒)、桃仁(半兩,用湯浸泡去除皮尖,取雙仁,麩炒至微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研磨成細粉,用酒煮熟的麵糊和成丸藥,用力搗三百至二百下。丸藥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飯前服用二十丸,用溫酒送服。

治療膀胱虛冷,寒邪侵襲腹脅,引起脹滿疼痛,宜服用蘹香子丸:

蘹香子(一兩)、木香(一兩)、桃仁(一兩,用湯浸泡去除皮尖,取雙仁,麩炒至微黃)、附子(一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桂心(一兩)、安息香(一兩)、胡蘆巴(半兩)、青橘皮(半兩,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內瓤,微炒)。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研磨成細粉,用酒煮熟的麵糊和成丸藥,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不限時間,用熱酒和生薑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