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六 (23)
卷第六十六 (23)
1. 治蚍蜉瘻諸方
夫蚍蜉瘻者。因寒腹中臚脹。所得寒毒不去。變化所生也。始發之時。在其頸項。使人壯熱若傷寒。有似疥癬。屢屢孔出。其根在肺也。
治蚍蜉瘻發於頸上。初得壯熱。後即成瘡。出膿水疼痛。宜服桃白皮散方。
桃白皮(半兩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知母(一分),生乾地黃(半兩),雌黃(一分細研),蝟皮(一兩炙令黃),獨活(半兩),青黛(一分細研),川椒(一百枚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白芷(一分)松脂(半兩),赤芍藥(一分),海苔(一分),當歸(半兩),斑蝥(一分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頭足翅)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溫粥飲調下一錢。
治蚍蜉瘻。赤小豆散方。
赤小豆(一合炒熟),白蘞(一兩),露蜂房(一分炙黃色),蛇蛻皮(二尺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日空心。以溫酒調下一錢。晚食前再服。
又方。
龜膽(三枚),犬牙(三枚炙令黃色),琥珀(半兩),虺蛇頭(一枚炙令黃色),雄黃(半兩細研),豬牙(三枚炙令黃色)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醋和勻。敷瘡一宿神驗。
治蚍蜉瘻。浮核不盡。及諸息肉在肌中。藜蘆散方。
藜蘆(一兩去蘆頭以雞子一枚取白塗炙令盡),䕡茹(一兩),雄黃(二兩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雄黃末更研令勻。敷瘡上。不得入眼。
白話文:
治蚍蜉瘻諸方
蚍蜉瘻是因腹部受寒,造成腹脹,寒毒不去而引起的疾病。初期發病時,會出現在頸項部位,讓人發高燒,類似傷寒,也像疥癬一樣,皮膚上會反覆出現孔洞,其病根在肺部。
治療頸部蚍蜉瘻,初期發燒,之後形成潰瘍,流膿疼痛,宜服用桃白皮散:
桃白皮(半兩,銼碎)、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知母(一分)、生乾地黃(半兩)、雌黃(一分,細研)、蝟皮(一兩,炙至黃色)、獨活(半兩)、青黛(一分,細研)、川椒(一百枚,去除蟲蛀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白芷(一分)、松脂(半兩)、赤芍藥(一分)、海苔(一分)、當歸(半兩)、斑蝥(一分,用糯米拌炒至米黃色為度,去除頭、足、翅)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研磨均勻。每日空腹及晚飯前,用溫粥調服一錢。
治療蚍蜉瘻的赤小豆散:
赤小豆(一合,炒熟)、白蘞(一兩)、露蜂房(一分,炙至黃色)、蛇蛻皮(二尺,微炒)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日空腹用溫酒調服一錢,晚飯前再服用一次。
另一方:
龜膽(三枚)、犬牙(三枚,炙至黃色)、琥珀(半兩)、虺蛇頭(一枚,炙至黃色)、雄黃(半兩,細研)、豬牙(三枚,炙至黃色)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醋調勻,敷於患處過夜,效果神奇。
治療蚍蜉瘻,如果腫塊未消,以及肌膚內的息肉,可以使用藜蘆散:
藜蘆(一兩,去除蘆頭,用雞蛋清塗抹後炙烤至完全乾燥)、䕡茹(一兩)、雄黃(二兩,細研)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加入雄黃粉末再研磨均勻,敷於患處,避免接觸眼睛。
2. 治蠐螬瘻諸方
夫蠐螬瘻者。由恐懼愁憂思慮。哭泣不止。餘毒變化所生也。始發之時。在其頸項。無頭尾。如棗核。或移動皮中。使人寒熱。心滿。其根在心也。
治蠐螬瘻。結核腫痛。宜服玄參散方。
玄參(二兩),川升麻(二兩),獨活(二兩),漢防己(一兩),甘菊花(一兩),連翹(三兩)犀角屑(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
治蠐螬瘻。發於頸。如棗核在皮中。不能消散。結腫疼痛。空青散方。
空青(三分燒過細研),當歸(三分),細辛(三分),枸杞根(三分),蝟皮(三分炙令黃),干烏腦(三大豆大),斑蝥(一分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頭足翅),地膽(一分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頭翅足)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漿水調下一錢。
治蠐螬瘻。久不瘥者。芫菁散方。
芫菁(四十枚去頭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黃去米),海藻(二兩洗去鹹味),地膽(二十枚去頭足翅以糯米拌炒令米黃去米),昆布(二兩洗去鹹味),雄黃(一兩細研),貍骨(一兩炙令黃色),牡蠣(一兩燒灰),木香(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日空心及夜臥時。以溫酒調下七錢。病當從小便出。如爛筋相似。
治蠐螬瘻。神驗犀角丸方。
犀角屑(三分),麝香(半兩),甘草(半兩炙令微黃),生黑豆黃(半兩),斑蝥(一分去頭足翅以糯米拌令米黃為度去米)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以粥飲下十丸。其病根。當從小便中出。瘥。
又方。
蝸牛殼(一兩以牛乳半升炒令乾細研),川大黃(三分搗為末)
上件藥相和。研令勻。每日空心。以溫酒調下一錢。即於大便中瀉出惡物。
白話文:
蠐螬瘻是一種疾病,起因於長期恐懼、憂愁、思慮和持續哭泣,導致體內毒素積累變化而產生。初期症狀會在頸部出現類似棗核大小的腫塊,沒有頭尾,可在皮膚下移動,並伴隨寒熱、心滿等症狀,其病根在於心臟。
治療蠐螬瘻及伴隨的結核腫痛,可以用玄參散:玄參、川升麻、獨活、漢防己、甘菊花、連翹、犀角屑、川大黃(微炒、銼碎)等藥材研末服用,每次四錢,用半碗水煎至六分,去渣,飯前溫服。
治療頸部出現如棗核般大小,無法消散,且腫痛的蠐螬瘻,可用空青散:空青(燒過研細)、當歸、細辛、枸杞根、蝟皮(炙黃)、干烏腦、斑蝥(去頭足翅,以糯米拌炒至米黃色)、地膽(去頭翅足,以糯米拌炒至米黃色)等藥材研末服用,每次一錢,飯前用溫開水送服。
治療久治不癒的蠐螬瘻,可用芫菁散:芫菁(去頭足翅,以糯米拌炒至米黃色去米)、海藻(洗去鹹味)、地膽(去頭足翅,以糯米拌炒至米黃色去米)、昆布(洗去鹹味)、雄黃、貍骨(炙黃)、牡蠣(燒灰)、木香等藥材研末服用,每日空腹及睡前各服七錢,用溫酒送服,藥效會從尿液排出,如同爛筋般。
治療蠐螬瘻,效果神奇的犀角丸:犀角屑、麝香、甘草(微炙)、生黑豆皮、斑蝥(去頭足翅,以糯米拌炒至米黃色去米)等藥材研末,用蜂蜜煉製成丸藥,如綠豆大小,每日空腹用粥服用十丸,病根會從尿液排出而痊癒。
另一方:蝸牛殼(以牛乳炒乾研細)、川大黃(研末)等藥材混合研勻,每日空腹用溫酒送服一錢,藥效會從大便排出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