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六 (2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六 (22)

1. 治螻蛄瘻諸方

夫螻蛄瘻者。由食果蓏子不避有蟲。即便啖食。內傷於腸。有毒不去。變化所生也。始發之時。在於頸上。狀如蝸形。癮疹而出。其根在大腸也。

治螻蛄瘻。生於項間。腫硬疼痛。丹參散方。

丹參(二兩),蒴藋根(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秦艽(一兩去苗),獨活(一兩),牛蒡子(一兩),躑躅花(半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牛膝(一兩去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服之。

治螻蛄瘻。亭長散方。

亭長(六枚去頭足翅糯米拌炒令黃色),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細辛(半兩),桂心(一分),鯪鯉甲(一兩炙令黃),楓樹甲蟲糞(三指撮)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日空心。溫酒調下一錢。晚食前再服。

治螻蛄瘻。疼痛出膿水。桂心丸方。

桂心(一分),黃耆(半兩銼),礜石(煉了者一分),獨活(半兩),芎藭(一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烏喙(半兩炮去皮臍),川椒(一百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虎脛骨(半兩塗醋炙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漿水下二十丸。

治螻蛄瘻。馬齒莧膏方。

馬齒莧(陰乾半兩),臘月淳麻燭燼(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臘月豬脂和如膏。先暖泔清洗淨。拭乾塗之。

又方。

槲葉(燒灰細研)

上以泔。別漬槲葉取汁洗瘡。拭乾。納少許灰於瘡中。

白話文:

螻蛄瘻是一種疾病,是由於吃了帶蟲的果實,蟲體進入腸道,毒素殘留,造成身體變化而引起的。初期症狀出現在頸部,形狀像蝸牛,伴隨疹子出現,其病根則在大腸。

治療螻蛄瘻(長在頸項,腫痛堅硬)的丹參散:

丹參、蒴藋根各二兩,炙微赤、切碎的甘草半兩,去苗的秦艽、獨活各一兩,牛蒡子一兩,躑躅花半兩,川椒(去蒂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半兩,去苗的牛膝一兩。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約半碗水煎至六分,去渣服用,每日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治療螻蛄瘻的亭長散:

亭長蟲(六枚,去頭足翅,用糯米拌炒至黃色),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細辛、桂心各半兩(桂心取十分之一),鯪鯉甲(一兩,炙至黃色),楓樹甲蟲糞(三指撮)。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日早晚飯前,溫酒送服一錢。

治療螻蛄瘻(疼痛並有膿水流出)的桂心丸:

桂心(十分之一),黃耆(半兩,切碎),煉過的礜石(十分之一),獨活、芎藭各半兩(芎藭取十分之一),川大黃(半兩,切碎微炒),炮製去皮臍的烏喙半兩,川椒(一百粒,去蒂及閉口者,微炒去汗),塗醋炙黃的虎脛骨半兩。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煉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日早晚飯前,溫米湯送服二十丸。

治療螻蛄瘻的馬齒莧膏:

陰乾的馬齒莧半兩,臘月淳麻燭灰半兩。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臘月豬油調製成膏狀。先用溫水洗淨患處,擦乾後塗抹藥膏。

另一種方法:

將槲葉燒成灰,研磨成細粉。用溫水浸泡槲葉取汁清洗患處,擦乾後將少許槲葉灰敷於患處。

2. 治蜂瘻諸方

夫蜂瘻者。由食飲勞倦。渴乏。多飲流水。即蜂毒不去。變化所生也。始發之時。其根在頸。癧歷三四處。但腫潰生瘡。狀如癰形。瘥而復生。其根在脾也。

治蜂瘻發於頸項。累累相連。腫痛。宜服五香散方。

沉香,丁香,木香,薰陸香,川升麻,連翹,麝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同研令勻。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溫服。

治蜂瘻生於項間。三五相連。如彈子。腫赤疼痛。皂莢丸方。

皂莢(八兩四兩捶碎以新汲水二升浸一宿揉絞取汁四兩去皮以酥一兩塗炙令焦黃),牛蒡子(一兩半),蝸牛(一兩半焙乾),牽牛子(一兩半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取前皂莢汁。於銀鍋中。以慢火熬至一升以來。入藥末更熬令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黃耆湯下二十丸。

治蜂瘻有頭。露蜂房散方。

露蜂房(一枚),鱉甲(一分),吳茱萸(一分),川椒(一分二百粒),乾薑(一分),雄黃(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研入雄黃。以生油調塗瘡口上。日三度用之。

治蜂瘻。赤小豆散方。

赤小豆(一兩炒熟),白蘞(一兩),牡蠣(一兩燒灰)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酒調下一錢。日三服。

又方。

上取鴉頭燒灰。細研敷之。

又方。

蛇蛻皮,人糞(各一分燒灰)

上件藥。研入麝香一錢,以臘月豬脂和塗之。

又方。

上以死蜣螂燒為灰細研。醋和塗之。

又方。

上以露蜂房燒灰細研。以臘月豬脂和塗之。

治蜂瘻初生。狀如桃而癢。搔之則引大如雞子。腫如覆手者。宜用此方。

上取鹽炒。以帛子裹熨之。三四日瘥。

治蜂瘻若著鼻。內外結瘤。膿血出方。

露蜂房(一兩微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空心。以粥飲調下一錢。

灸蜂瘻法。

上以硫黃隨多少細研。每用如豆許大。安紙上燃燭燒令汁出。著瘡口中。須臾間有氣似蜂兒出。即瘥。

白話文:

蜂瘻的成因是飲食勞累、口渴乏力、飲用大量生水,導致蜂毒無法排出體外,進而變化產生。初期蜂瘻的病根在頸部,會在頸部及周圍幾個地方出現腫塊,潰爛生瘡,形狀像癰疽,癒合後又會復發,其病根在脾臟。

治療蜂瘻,若長在頸項,腫塊連綿不斷,腫痛難忍,宜服用五香散:沉香、丁香、木香、薰陸香、川升麻、連翹、麝香,研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半碗水煎至六分,每日空腹和晚飯前溫服。

蜂瘻若長在頸項,數個腫塊相連,如彈丸大小,紅腫疼痛,可用皂莢丸:皂莢(八兩,四兩捶碎,用二升新汲水浸泡一夜,揉絞取汁四兩,去皮後塗上酥油,炙烤至焦黃)、牛蒡子(一兩半)、蝸牛(一兩半,焙乾)、牽牛子(一兩半,微炒),研磨成粉,用之前熬好的皂莢汁在銀鍋中慢火熬至一升,加入藥末再熬成丸藥,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日空腹和晚飯前,用黃耆湯送服二十丸。

蜂瘻若有蜂窩狀的突出,可用露蜂房散:露蜂房(一枚)、鱉甲(一分)、吳茱萸(一分)、川椒(一分,二百粒)、乾薑(一分)、雄黃(一分,細研),研磨成粉,加入雄黃,用生油調和,塗抹患處,每日三次。

蜂瘻可用赤小豆散:赤小豆(一兩,炒熟)、白蘞(一兩)、牡蠣(一兩,燒成灰),研磨成細粉,每次用溫酒送服一錢,每日三次。

其他療法:鴉頭燒成灰,研細敷於患處;蛇蛻皮、人糞(各一分,燒成灰),研磨後加入麝香一錢,用臘月豬油調和塗抹;死蜣螂燒成灰,研細,用醋調和塗抹;露蜂房燒成灰,研細,用臘月豬油調和塗抹。

蜂瘻初起,像桃子般大小,奇癢難忍,搔抓後會腫大如雞蛋,甚至腫脹如覆蓋手掌,可用鹽炒熱,用布包好熨敷患處,三四天即可痊癒。

蜂瘻若長在鼻子上,內外都有腫塊,膿血流出,可用露蜂房(一兩,微炙)研磨成細粉,每次空腹服用一錢,用粥水送服。

灸治蜂瘻:用硫磺研磨成細粉,每次取如黃豆大小,放在紙上,點燃蠟燭燒烤,直到藥汁滲出,然後敷在患處,很快就會有像蜂子一樣的氣體排出,蜂瘻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