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六 (19)
卷第六十六 (19)
1. 九瘻論
夫瘻者。皆由飲食著蟲鼠餘毒。或愁憂思慮。恚怒氣逆。變化入於臟。出於筋脈。稽留不去所成也。九瘻者。一曰狼瘻。二曰鼠瘻。三曰螻蛄瘻。四曰蜂瘻。五曰蚍蜉瘻。六曰蠐螬瘻。七曰浮疽瘻。八曰瘰癧瘻。九曰轉脈瘻。故謂之九瘻也。
白話文:
九瘻論
廔管的形成,都是因為飲食不潔,沾染了蟲鼠的毒素,或是憂愁思慮、憤怒氣逆,導致毒邪變化進入臟腑,從筋脈透出,長期停留在體內而形成的。九種廔管分別是:一、狼廔;二、鼠廔;三、螻蛄廔;四、蜂廔;五、蚍蜉廔;六、蠐螬廔;七、浮疽廔;八、瘰癧廔;九、轉脈廔。所以稱為九種廔管。
2. 治狼瘻諸方
夫狼瘻者。由寒暑不調。飲食有毒。或大怒。氣上不下之所生也。始發之時。在於頸項。耳根出缺盆上轉連耳本。其根在肝也。
治狼瘻發於頸耳。疼痛出膿水。空青散方。
空青(半兩燒過細研),蝟腦(半兩),蝟肝(一具微炙),芎藭(半兩),獨活(三分),黃芩(半兩),乾薑(一分炮裂銼),當歸(半兩銼微炒),斑蝥(一分以糯米拌炒令米黃為度去頭足翅),鱉甲(三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川椒(五十枚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蘹香子(一分),白礬(一兩燒灰)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諸藥研勻。每於食前。以暖酒調下一錢。
治狼瘻出膿水不絕。寒熱。肢節煩疼。神效蝟皮散方。
蝟皮(一枚炙黃),川椒(三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附子(三分炮裂去臍皮),當歸(三分銼微炒),露蜂房(三分微炙),地榆(三分銼),木通(三分銼),苦參(一兩銼),斑蝥(半兩以糯米拌炒令米黃為度去頭足翅),鯪鯉甲(四枚炙令黃),桂心(半兩),細辛(半兩),樗雞(三分炒黃),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蜈蚣(一枚微炙),雄黃(一兩半細研),蛇床子(一兩),蛇蛻皮(半兩燒灰),蜥蜴(一枚炙黃),薏苡仁(三分),䕡茹(一兩),牡丹(三分),龍膽(三分去蘆頭),雞骨(一兩炙黃),土瓜根(三分),藿蘆(三分),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一錢。以瘥為度。
治狼瘻頸項結腫。發歇疼痛。時作寒熱。空青丸方。
空青(燒過細研),商陸,知母,貍骨(炙黃),桔梗(去蘆頭),礜石(泥裹燒半日細研),防風(去蘆頭),荏子,白礬(燒令汁盡),蛇蛻皮(燒灰),白芷,赤芍藥,斑蝥(以糯米拌炒令米黃為度去頭翅足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醋湯下三丸。
治狼瘻芫菁丸方。
芫青(二十枚去頭足翅糯米拌炒令黃),地膽(十枚去頭足翅糯米拌炒令黃色),斑蝥(十枚去頭足翅糯米拌炒令黃色),生犀角屑(如棗大),黑豆黃(五十枚炒熱),牛黃(半棗大細研),蜈蚣(一枚去足大者炙令焦黃)
上件藥。前六味搗羅為末。入牛黃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初服藥。隔夜少食。每日空心。以溫水下二丸。須臾可煮醋漿水薄粥。稍稍飲之。其瘻有形狀。皆從小便中出。至日西甚虛悶。可煮蔓荊菜羹食之。如壯人。隔日一服。人弱隔兩三日一服。服藥後。瘡瘥蟲盡為度。若瘥。仍將息一月。藥欲盡。須預合。勿使斷絕藥氣。
治狼瘻。鯪鯉甲散方。
鯪鯉甲(一兩),鴆鳥嘴(半兩),蝟皮(一枚),犬牙(一分),蜈蚣(一枚)
白話文:
治狼瘻諸方
狼瘻是由於寒暑不調、飲食中毒或大怒,導致氣機逆亂而引起的疾病。初期症狀會出現在頸項、耳根及鎖骨上方,並向上延伸至耳後,其病根在肝臟。
針對狼瘻發於頸耳,疼痛並伴有膿水流出的情況,可以使用空青散:
空青(半兩,燒過研細)、蝟腦(半兩)、蝟肝(一隻,微炙)、芎藭(半兩)、獨活(三分)、黃芩(半兩)、乾薑(一分,炮裂切碎)、當歸(半兩,切碎微炒)、斑蝥(一分,用糯米拌炒至米黃色,去頭足翅)、鱉甲(三分,塗醋炙至黃色,去邊緣)、川椒(五十枚,去蒂及閉口者,微炒去汗)、蘹香子(一分)、白礬(一兩,燒成灰)。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一錢。
針對狼瘻膿水不斷流出,伴有寒熱、關節疼痛的症狀,可以使用神效蝟皮散:
蝟皮(一片,炙至黃色)、川椒(三分,去蒂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附子(三分,炮裂去臍及外皮)、當歸(三分,切碎微炒)、露蜂房(三分,微炙)、地榆(三分,切碎)、木通(三分,切碎)、苦參(一兩,切碎)、斑蝥(半兩,用糯米拌炒至米黃色,去頭足翅)、鯪鯉甲(四枚,炙至黃色)、桂心(半兩)、細辛(半兩)、樗雞(三分,炒黃)、川大黃(一兩,切碎微炒)、蜈蚣(一隻,微炙)、雄黃(一兩半,研細)、蛇床子(一兩)、蛇蛻皮(半兩,燒成灰)、蜥蜴(一隻,炙至黃色)、薏苡仁(三分)、䕡茹(一兩)、牡丹(三分)、龍膽(三分,去蘆頭)、雞骨(一兩,炙至黃色)、土瓜根(三分)、藿蘆(三分)、白蒺藜(三分,微炒去刺)。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一錢,直至痊癒。
針對狼瘻頸項腫脹,疼痛時發時止,並伴有寒熱的症狀,可以使用空青丸:
空青(燒過研細)、商陸、知母、貍骨(炙至黃色)、桔梗(去蘆頭)、礜石(用泥裹燒半日,研細)、防風(去蘆頭)、荏子、白礬(燒至水分蒸乾)、蛇蛻皮(燒成灰)、白芷、赤芍藥、斑蝥(用糯米拌炒至米黃色,去頭足翅,以上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日空腹用醋湯送服三丸。
針對狼瘻,可以使用芫菁丸:
芫青(二十枚,去頭足翅,用糯米拌炒至黃色)、地膽(十枚,去頭足翅,用糯米拌炒至黃色)、斑蝥(十枚,去頭足翅,用糯米拌炒至黃色)、生犀角屑(如棗子大小)、黑豆黃(五十枚,炒熱)、牛黃(半棗子大小,研細)、蜈蚣(一隻,去足,較大者炙至焦黃)。
將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牛黃研磨均勻,用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初次服用後,隔夜少吃東西。每日空腹用溫水送服二丸,服用後可煮醋漿水或稀粥少量飲用。如果狼瘻有形體,會從小便排出。傍晚若感到虛弱不適,可煮蔓荊菜羹食用。體質強健者隔日服用一次,體質虛弱者隔兩三日服用一次。藥物服用至瘡瘍癒合,蟲體排出為度。痊癒後仍需休養一個月。藥物將盡時,需提前準備,避免斷藥。
針對狼瘻,可以使用鯪鯉甲散:
鯪鯉甲(一兩)、鴆鳥嘴(半兩)、蝟皮(一片)、犬牙(一分)、蜈蚣(一隻)。
將以上藥材放入瓦罐中,燒煙燻至藥材幾乎燃盡,用盆蓋住,不要燒成灰燼。待冷卻後研磨成細粉,用臘月豬油煉製後,塗敷患處,每日換藥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