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五 (8)
卷第十五 (8)
1. 治時氣口瘡諸方
夫時氣發汗吐下之後。表裡俱虛。毒氣未散。攻於心脾。上焦熱燥。故口舌生瘡也。
治時氣熱盛。口中生瘡。宜服升麻散方。
白話文:
在經歷了發汗、催吐或瀉下的治療後,身體的表層和內裏都變得虛弱。體內的邪氣尚未消散,影響到心臟和脾臟,導致上焦部位熱氣過重,因此會在口腔和舌頭上長瘡。 對於因季節性熱症而口腔內長瘡的情況,適合服用升麻散。
川升麻,木通(銼),射干,麥門冬(去心),蘆根(銼)〔以上各一(二)兩〕,羚羊角屑(一兩)
白話文:
川升麻、木通(切片)、射干、麥門冬(去核)、蘆根(切片)〔以上各 1(2) 兩〕,羚羊角磨粉(1 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治時氣咽痛口瘡。煩躁頭重。宜服大青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煎煮至剩五分滿。濾去藥渣。不分時間,溫服。 治療流行性喉痛口腔潰瘍、心煩頭重,適合服用大青散。
大青,黃芩,川升麻,麥門冬(去心焙),梔子仁,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綠豆殼、黃連、川升麻、麥門冬(去核炒)、梔子仁、甘草(微烤變紅,切碎)(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六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盞水,放入六七片竹葉。煎煮至水量剩六分之一。過濾掉藥渣。不限時段,溫熱服用。
治時氣熱盛。昏如醉。及腸脅痛。百節痠疼。舌裂生瘡。宜服麥門冬散方。
白話文:
治療時氣熱盛,人感到昏昏如醉,以及腸脇疼痛,全身關節酸痛,舌頭開裂並長瘡,應該服用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川升麻(三分),柴胡(一兩去苗),赤芍藥(三分),石膏(二兩),苦竹葉(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豉(二合)
白話文:
- 麥冬(1 兩,去核)
- 川升麻(3 分)
- 柴胡(1 兩,去根鬚)
- 赤芍藥(3 分)
- 石膏(2 兩)
- 苦竹葉(3 分)
- 甘草(3 分,炙至微赤,切碎)
- 豆豉(2 升)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二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治時氣心神脾臟熱毒。舌裂。滿口生瘡。宜服此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 5 錢重,加入一大杯水和兩根蔥白,煮到只剩下五分之一的量,並去除藥渣。不限時間,趁溫熱時服用。
川升麻(一兩),黃柏(半兩銼),苦竹葉(半兩),射干(三分),大青(半兩),龍膽(半兩去蘆頭),玄參(半兩),生乾地黃(半兩)
白話文:
川升麻(60克),黃柏(30克,研成小塊),苦竹葉(30克),射干(15克),大青葉(30克),龍膽草(30克,去除根莖),玄參(30克),生乾地黃(30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合。攪令勻。不計時候。徐徐含咽之。
治時氣。心脾臟熱毒上衝。遍口生瘡。宜服犀角散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煎煮至剩五分之一體積。濾去藥渣,加入半合蜂蜜,攪拌均勻。不限時間,慢慢含服吞下。 治療時疫,心脾臟熱毒上攻,口腔內長滿瘡疹,應服用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玄參(一兩),胡黃連(半兩),川升麻(三分),甘草(三分生用),大青(半兩)
白話文:
犀牛角粉末(5克),玄參(5克),黃連(2.5克),川升麻(1.5克),生甘草(1.5克),大青葉(2.5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時氣兼口舌瘡生。宜服黃連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大碗,煎煮至剩下五分之一體積。去掉渣滓,不論時間,溫熱服用。 治療時疫伴有口腔潰瘍,宜服用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須),川大黃(銼碎微炒),大青,川升麻,黃芩,甘草(生銼)(以上各三分)
白話文:
- 黃連:一兩,去除雜質
- 川大黃:銼碎,稍微炒一下
- 大青:三分
- 川升麻:三分
- 黃芩:三分
- 甘草(生):三分,銼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治時氣壅熱。口內生瘡方。
黃連(一兩半去須),甘草(生銼),麥門冬(去心焙),玄參,柴胡(去苗)(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黃連(去鬚)、甘草(生)、麥門冬(去心焙)、玄參、柴胡(去苗)各一兩,搗碎過篩製成藥粉。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碗水煎煮至剩下五分,濾去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可以治療因時氣燥熱導致口內生瘡的病症。
2. 治時氣結胸諸方
夫時氣結胸者。謂熱毒氣結聚於心胸也。此由病發於陽。而下之早。熱毒之氣。乘虛而痞結。按之乃痛。其寸口脈浮。關上沉細是也。脈大不可下。下之即死。脈沉而大下之。為逆。若陽脈浮。關上沉緊者。名為臟結病。舌上白苔滑者。為難治。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苔滑者。不可攻之也。
治時氣結胸。心下堅實滿痛。宜服桂心散方。
白話文:
當「時氣結胸」時,是指熱毒之氣聚集在心胸之中。這通常是因為疾病發生於陽氣較盛的時候,卻過早服用了瀉藥。熱毒之氣趁虛而入,在心胸中凝結鬱積。按壓時會感到疼痛。
檢查脈象時,會發現寸口脈浮出,關上脈沉細。此時脈象較大,不宜再服瀉藥,否則會危及生命。如果脈象沉大,再服瀉藥,則會違背病理。
如果陽脈浮出,關上脈沉緊,則稱為「臟結病」。如果舌苔白而滑潤,則較難治療。患者不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反而會表現出神志淡漠。此時舌苔滑潤,不宜再用攻伐之法治療。
桂心(一兩),甘遂(半兩煨令微黃),人參(一兩去蘆頭),栝蔞(一枚取子用)
白話文:
- 桂心(50克)
- 甘遂(25克,炙制至微黃)
- 人參(50克,去蘆頭)
- 栝蔞(1個,取瓜子使用)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時氣結胸。心下滿實。煩悶。宜服豬苓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加入三顆大棗,煎煮至剩五分之一體積,濾去藥渣,不論時間,溫熱後服用。 治療時疫引起的胸悶,心下硬滿,煩躁不安,應服用豬苓散。
豬苓(一兩去黑皮),澤瀉(一兩),桂心(半兩),赤茯苓(三分),川朴硝(三兩)
白話文:
- 豬苓(一兩,去除黑皮)
- 澤瀉(一兩)
- 桂心(半兩)
- 赤茯苓(三分)
- 川朴硝(三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
治時氣結胸。心下堅。按之即痛。其脈沉滑。宜服陷胸湯方。
白話文:
這些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不分時間。用粥或水送服兩錢。 治療因季節性氣候引起的胸部悶塞,心口處硬塊,按壓會感到疼痛,脈象沈滑,應服用陷胸湯方。
栝蔞(一枚大者取子),黃連(一兩去須),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白話文:
栝樓(一顆大的,取裡面的果核),黃連(一兩,去除鬚鬚),半夏(一兩,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液)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時氣結胸。煩悶喘急。宜服檳榔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為散,每次服用五錢重。加入一大碗水和半片生薑,煎煮到只剩五分之一的水量。將藥渣濾除,不限服用的時間,溫服即可。
檳榔(半兩),馬藺花(一分微炒),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豬牙皂莢(半兩去皮炙令黃焦)
白話文:
- 檳榔:半兩(約7.5克)
- 馬藺花:一分(約1.5克),微炒
- 甜葶藶:半兩(約7.5克),隔紙炒至紫色
- 豬牙皁莢:半兩(約7.5克),去皮,炙烤至黃焦
上件藥。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竹葉湯下二十丸。
治時氣結胸。熱毒在內。宜服苦參丸方。
白話文:
把上列的藥材搗碎篩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和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的時間不受限制,用竹葉湯送服 20 丸。
苦參(半兩銼),黃連(一兩去蘆頭),黃芩(一兩),梔子仁(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苦參(30 克,搗碎),黃連(60 克,去蘆頭),黃芩(60 克),梔子仁(30 克),川大黃(60 克,搗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竹葉湯下二十丸。
治時氣結胸。熱實在內。其脈沉堅。心下痛滿。按之如石。宜服陷胸丸方。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碎成細粉。加入蜂蜜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不限服用時間,用竹葉湯送服 20 丸。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黃(紫)色),川朴硝(二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大黃(2 兩,切碎後小火微炒) 甜葶藶(1 兩,用紙包住後炒到黃色(或紫色)) 川硝(2 兩) 杏仁(1 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去尖,兩仁合為一仁,用麩皮包著炒到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廿(一)丸。用甘遂末半錢。蜜一小匙。水一中盞。同煎。至七分。溫溫化丸藥。不計時候服之。以利為度。
治時氣。熱毒在胸膈。六七日。垂死者。宜服此方。
苦參(一分銼)
白話文:
把上列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搓成丸子,像彈珠那麼大。每次服用 20 至 24 顆。用半錢甘遂粉末、一小勺蜂蜜、一中碗的水混合煎煮。煎到剩七分之一的時候,趁溫熱時用藥汁溶解藥丸。不限制服用時間,以瀉出腸道中的宿便作為服用準則。
上搗碎。以酒二大盞。煎取一盞。去滓。看冷暖得所。不計時候。都為一服。服後當聞苦參氣。即吐毒如羊膽汁。便愈。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加入兩大盞的酒。煮沸到剩下一盞。過濾渣滓。等到藥液冷暖適宜,一次喝完。服用後會聞到苦參的味道。這時會吐出毒液,就像羊膽汁一樣,吐完後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