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六 (12)
卷第六十六 (12)
1. 治氣毒瘰癧諸方
上件藥。搗羅為末。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十五丸。其病當從大小便下。
治氣毒瘰癧。結腫疼痛。服之令內消方。
豆豉(二合以湯浸一宿研如稀膏以布絞汁去滓),水蛭(一分炒令微黃),鵓鴿糞(一兩微炒)夜明砂(一兩微炒),當歸(半兩),赤芍藥(半兩),薰陸香(半兩),白礬灰(一分),雞子(二枚去殼)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豉汁雞子相和令勻。以油單裹。炊飯上蒸。候飯熟取出。入少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十丸。
治氣毒瘰癧。腫硬疼痛。時發寒熱。不思飲食。日漸羸瘦。皂莢丸方。
皂莢(五挺去黑皮塗酥炙微黃焦去子),蝸牛子(五十枚炒令微黃),雄黃(半兩細研),何首烏(一兩),陳軟棗(一兩),連翹(一兩),麝香(一分細研),龍腦(一錢細研),芫菁(七枚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翅頭足)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煎玄參湯下七丸。
治氣毒瘰癧。心胸壅悶。頸項腫。發歇疼痛。不欲飲食。薄荷丸方。
薄荷(四兩乾者),木香(一兩),連翹(一兩),麝香(一分細研),皂莢(一十挺長一尺不蚛者以漿水三升浸三日挼取汁煎為膏),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皂莢煎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荊芥湯下二十丸。
治氣毒結聚。生瘰癧漸多。腫硬。宜用此藥貼熁。令消爛自出方。
燕糞(一分),斑蝥(一分),芫菁(一分),砒黃(一分),青黛(一錢),麝香(一錢),水銀(一皂莢子大),豬脂(半兩)
上以豬脂先研水銀星盡。後入諸藥同研令細。每用小豆大。安在瀝子上。以醋麵糊紙花子蓋之。或先炙破。亦得經五七日。看癧子潰爛。經絲腳斷。即款款揭紙花子。其癧子隨藥自出。後用煮豬蹄溫湯洗卻。別貼膏藥止痛生肌。
治氣毒瘰癧。結硬疼痛。不能消散者。宜服膩粉丸方。
膩粉(一錢),定粉(半兩炒微黃),夜明砂(一兩微炒),桂心(半兩),斑蝥(一分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頭翅足),犀角屑(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同研令勻。用軟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於食前。以暖酒下五丸。
治氣毒瘰癧。結腫未潰者。令內消方。
槲白皮(三斤細銼),丁香(一兩半),麝香(半兩細研)
上以水五斗。於大釜中。先煮槲皮至一斗。去滓。更以慢火熬成膏。後入丁香等二味。攪令勻。收於瓷器中。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半匙。
治氣毒瘰癧遍項。及流注脅腋下。有頭。疼痛。宜服天靈散方。
天靈蓋(一兩帶血色者以茅香水洗五七度塗酥炙令焦黃),虎脛骨(一兩塗酥炙令黃焦)
白話文:
治氣毒瘰癧諸方
第一方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十五丸。病邪會從大小便排出。
第二方:治氣毒瘰癧,結腫疼痛,使其內消
將豆豉(二合,用熱水浸泡一晚,研磨成稀糊狀,用布絞汁去渣)、水蛭(一分,炒至微黃)、鵓鴿糞(一兩,微炒)、夜明砂(一兩,微炒)、當歸(半兩)、赤芍藥(半兩)、薰陸香(半兩)、白礬灰(一分)、雞蛋(兩個,去殼),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加入豆豉汁和雞蛋,攪拌均勻。用油布包裹,放在米飯上蒸,待飯熟取出,加入少量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十丸。
第三方:治氣毒瘰癧,腫硬疼痛,時發寒熱,不思飲食,日漸消瘦。皂莢丸方
將皂莢(五挺,去除黑色外皮,塗上酥油烤至微黃焦,去籽)、蝸牛子(五十枚,炒至微黃)、雄黃(半兩,研磨成細粉)、何首烏(一兩)、陳軟棗(一兩)、連翹(一兩)、麝香(一分,研磨成細粉)、龍腦(一錢,研磨成細粉)、芫菁(七枚,與糯米拌炒至米黃色,去除翅膀和頭足)等藥材搗碎磨成粉末,加入已研磨好的藥粉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搗杵三四百下,製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飯前用玄參湯送服七丸。
第四方:治氣毒瘰癧,心胸鬱悶,頸部腫脹,發作時疼痛,食慾不振。薄荷丸方
將薄荷(四兩,乾燥的)、木香(一兩)、連翹(一兩)、麝香(一分,研磨成細粉)、皂莢(十挺,長一尺,未被蟲蛀的,用漿水三升浸泡三日,揉搓取汁煎成膏)、青橘皮(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膜,烘乾)等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皂莢煎成的膏調和,搗杵三四百下,製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日空腹和晚飯前用荊芥湯送服二十丸。
第五方:治氣毒結聚,導致瘰癧逐漸增多,腫硬。宜用此藥貼敷,使其消爛自出
將燕糞(一分)、斑蝥(一分)、芫菁(一分)、砒黃(一分)、青黛(一錢)、麝香(一錢)、水銀(如一皂莢子大小)、豬油(半兩)等藥材,先將豬油研磨至水銀消失,再加入其他藥材一同研磨至細。每次取小豆大小,放置在瘡口上,用醋麵糊製成的紙片覆蓋。也可先將瘡口刺破。經過五到七天,觀察瘰癧潰爛,待膿液排出,即可慢慢揭去紙片,瘰癧會隨藥自行脫落。之後用煮過的豬蹄溫水洗淨,再敷上膏藥止痛生肌。
第六方:治氣毒瘰癧,結硬疼痛,無法消散。宜服膩粉丸方
將膩粉(一錢)、定粉(半兩,炒至微黃)、夜明砂(一兩,微炒)、桂心(半兩)、斑蝥(一分,與糯米拌炒至米黃色,去除頭翅足)、犀角屑(三分)等藥材搗碎磨成粉末,混合均勻,用軟米飯調和製成藥丸,如綠豆大小。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五丸。
第七方:治氣毒瘰癧,結腫未潰,使其內消
將槲白皮(三斤,切碎)、丁香(一兩半)、麝香(半兩,研磨成細粉),用水五斗,在大鍋中,先煮槲白皮至剩一斗,去渣,再用慢火熬成膏。後加入丁香等藥材,攪拌均勻,盛放於瓷器中。每次飯前用溫酒調服半匙。
第八方:治氣毒瘰癧遍布頸項,以及流注脅腋下,有膿頭,疼痛。宜服天靈散方
將天靈蓋(一兩,帶血色,用茅香水洗五七次,塗上酥油烤至焦黃)、虎脛骨(一兩,塗上酥油烤至黃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