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六 (1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六 (11)

1. 治氣毒瘰癧諸方

夫氣毒瘰癧者。由風熱毒氣攻於肺故也。肺主通行諸臟之氣。若經絡壅澀。則衛氣凝滯不得宣行。邪熱與氣相搏。結聚於皮膚肌肉之間。而生瘰癧者也。又有憂愁不足。思慮干情。恚怒傷於心肝。氣毒滯於胸膈。致臟腑否澀。氣血凝留。亦因茲而成氣癧也。

治氣毒瘰癧。心膈壅悶。不可飲食。檳榔散方。

檳榔(一兩),前胡(一兩去蘆頭),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枳殼(半兩麩炒令黃去瓤),防風(半兩去蘆頭),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沉香(半兩),牛蒡子(一兩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溫服。

治氣毒瘰癧。結腫疼痛。斑蝥散方。

斑蝥(半兩去頭翅足糯米拌炒黃),牽牛子(一兩生用),雄雀糞(三分),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五更初。用粥飲調下。或有吐逆。即服枳殼湯投之。日午後當取下惡物。

治氣毒瘰癧。生於頸腋。累累如桃子大小不定。腫硬疼痛。蝸牛散方。

蝸牛殼(一錢末),皂莢子(煨去皮取末三錢),乳香(如蓮子大一枚),膩粉〔一(二)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雞子一枚。開取清。去黃。調藥末。卻入殼內。以濕紙三五裹。於飯甑內蒸。候飯熟取出。空心以五味肉汁嚼下。後冷暖水漱口。良久。瀉出青物。少年者只作一服。年老者分為二分。臨時以意加減服之。

治氣毒瘰癧。結硬疼痛。皂莢子丸方。

皂莢子(二十枚炒熟),巴豆(二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乳香,斑蝥(二枚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去頭翅足)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軟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二丸。

治氣毒瘰癧。服之令內消。斑蝥丸方。

斑蝥(一兩去頭翅足以糯米拌炒米黃為度),麝香(半兩細研),硃砂(半兩細研),乾薑(一分生),甘草(半兩生銼),犀角屑(半兩),粟米(三合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蜀葵根白皮。杵自然汁。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蜀葵根湯下五丸。空心臨臥服。

治氣毒。心膈壅滯。頸項生瘰癧。咽喉不利。何首烏丸方。

何首烏(二兩),昆布(二兩洗去鹹味),雀兒糞(一兩微炒),雄黃(半兩細研),麝香(一分細研),皂莢(十挺去黑皮塗酥炙令黃去子)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前研了藥一處。同研令勻。用精白羊肉一斤。細切。更研相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荊芥湯下十五丸。

治氣毒瘰癧。結硬不消。日夜疼痛。海金花丸方。

海金花(一分),丁香〔一兩(分)〕,琥珀(一分細研),敗龜(一分塗酥炙令黃),甜葶藶(一分隔紙炒令黃色),麝香(一錢細研),皂莢子(二十枚炒黃搗羅為末約重一斤)

白話文:

氣毒瘰癧的成因,是因為風熱毒氣侵犯肺部所致。肺主導全身氣血的運行,若經絡阻塞,衛氣運行受阻,邪熱與氣相搏,聚集在皮膚肌肉之間,就會形成瘰癧。此外,憂愁、思慮過度、情緒暴躁都會損傷心肝,導致氣血瘀滯於胸膈,臟腑功能失調,氣血凝滯,也會形成瘰癧。

以下是一些治療氣毒瘰癧的處方:

檳榔散方 (治氣毒瘰癧,心膈壅悶,不能進食)

藥材:檳榔一兩、前胡一兩(去蘆頭)、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枳殼半兩(麩炒至黃色,去瓤)、防風半兩(去蘆頭)、甘草一分(炙微赤,切碎)、沉香半兩、牛蒡子一兩(微炒)。

製法: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

用法: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加生薑半片,煎煮至六分,去渣,空腹或晚飯前溫服。

斑蝥散方 (治氣毒瘰癧,腫痛)

藥材:斑蝥半兩(去頭翅足,用糯米拌炒至黃色)、牽牛子一兩(生用)、雄雀糞三分、枳殼一兩(麩炒至微黃,去瓤)。

製法: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

用法:每次服用一錢,凌晨五點左右,用粥服用。若有嘔吐,則服用枳殼湯。下午應能排出毒物。

蝸牛散方 (治氣毒瘰癧,頸腋部生出多個腫塊,大小不一,腫硬疼痛)

藥材:蝸牛殼一錢(研末)、皂莢子三錢(煨去皮,研末)、乳香一粒(如蓮子大小)、膩粉一到二錢。

製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雞蛋一個,取蛋清,去除蛋黃,調和藥末,放回蛋殼中,用濕紙包好,放在蒸飯的鍋中蒸熟。

用法:空腹服用,用五味肉湯送服。服藥後,用溫水漱口,過一段時間後,會排出青色的物質。年輕人一次服用,老年人分兩次服用,可根據情況增減藥量。

皂莢子丸方 (治氣毒瘰癧,腫塊堅硬疼痛)

藥材:皂莢子二十枚(炒熟)、巴豆二枚(去皮、心,研碎,用紙包裹壓榨去油)、乳香、斑蝥二枚(用糯米拌炒至米黃色,去頭翅足)。

製法: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軟飯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日空腹,用溫酒送服兩丸。

斑蝥丸方 (治氣毒瘰癧,內服使腫塊消散)

藥材:斑蝥一兩(去頭翅足,用糯米拌炒至米黃色)、麝香半兩(研細)、硃砂半兩(研細)、乾薑一分(生用)、甘草半兩(生用,切碎)、犀角屑半兩、粟米三合(微炒)。

製法: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蜀葵根白皮搗碎取汁,混合藥粉,充分攪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每次服用五丸,用蜀葵根湯送服,空腹或睡前服用。

何首烏丸方 (治氣毒,心膈壅滯,頸項生瘰癧,咽喉不適)

藥材:何首烏二兩、昆布二兩(洗淨,去除鹹味)、雀兒糞一兩(微炒)、雄黃半兩(研細)、麝香一分(研細)、皂莢十枚(去黑皮,塗酥炙至黃色,去子)。

製法: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與研細的藥材混合均勻,再加入一斤細切的精白羊肉,充分攪拌,搗五百到七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

用法:飯後,用荊芥湯送服十五丸。

海金花丸方 (治氣毒瘰癧,腫塊堅硬不消,日夜疼痛)

藥材:海金花一分、丁香一兩、琥珀一分(研細)、敗龜一分(塗酥炙至黃色)、甜葶藶一分(隔紙炒至黃色)、麝香一錢(研細)、皂莢子二十枚(炒黃,研末,約重一斤)。

製法與用法:原文未詳細說明,需查閱更多資料。

注意:以上僅為古代醫方翻譯,並非現代醫療建議。服用任何中藥前,請務必諮詢專業的中醫師,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