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六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六 (10)

1. 治風毒瘰癧諸方

榆白皮(銼),槐白皮(銼),赤小豆,大麥面,桑白皮(銼),川朴硝,皂莢(去黑皮塗酥炙微黃焦去子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雞子清和如膏。以舊布上攤。可腫大小貼之。干即易之。

治風毒瘰癧。赤腫痛硬。宜用此方。

地菘(一斤)

上搗如泥。敷瘰癧上。干即易之。以瘥為度。

又方。

鼠黏子(一升微炒),荊芥穗(四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攪勻服之。日三服。

治瘰癧風毒結熱。腫硬疼痛。未破方。

槲白皮切三合。上每用一合。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良久當吐惡物。如人行十里未吐。再服。

又方。

上於三月內。取大槲葉一枰。銼令細。入大釜灶內。以水五斗。煎至一斗。濾去滓。卻入小鍋中。熬成膏。每服空心。以溫酒調半兩服之。良久當吐。未吐再服。吐出癧子根本為度。

治風毒所攻。繞項生瘰癧如連珠。宜服浸酒方。

海藻(五兩洗去鹹味焙乾),烏蛇(五兩酒浸去皮骨炙令黃色),共二味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以酒七升。浸五七日。每服。取酒半盞飲之。日再服。

治風毒瘰癧。皂莢針散方。

皂莢針(一斗不生子者),牛蒡子(半斤),共二味

上件藥。取皂莢針於盆中燒。候火盛時。撒牛蒡子於火中。候煙欲盡。以盆合之。冷定。搗羅為末。每於空心。以井華水調下三錢。良久利下惡物。如膠餳。永斷根本。利了補治。三五日只可吃軟粥飲。

又方。

牛蒡子三升。微炒。搗羅為散。用絹袋子盛。以無灰酒五升。漬二七日。每日空心溫服一盞。

治風毒癧子。黃花蛇散方。

黃花蛇一條酒浸一宿去皮骨炙令黃

上搗細羅為散。每服空心。以粥飲調下一錢。服盡即歇十日。看未消減。即更作服之。如已損即止。

白話文:

治療風毒引起的瘰癧(淋巴結腫大)的各種藥方

榆樹白皮(切碎)、槐樹白皮(切碎)、赤小豆、大麥麵粉、桑樹白皮(切碎)、芒硝、皂莢(去除黑皮,塗上酥油烤至微黃焦,去除種子,以上各取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用雞蛋清調和成膏狀,塗在舊布上,攤開敷在腫大的部位,大小可根據腫脹範圍調整,藥膏乾了就更換。

此方適用於治療風毒引起的瘰癧,出現紅腫、疼痛、堅硬的症狀。

地菘(一斤)

將地菘搗成泥狀,敷在瘰癧上,藥泥乾了就更換,直到痊癒。

另一個藥方。

鼠黏子(一升,稍微炒過)、荊芥穗(四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中碗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加入竹瀝半合,攪拌均勻後服用,每日三次。

此方適用於治療瘰癧因風毒引起,導致結塊發熱、腫脹疼痛,尚未破潰的情況。

槲樹白皮切三合,每次取一合,加水一大碗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溫服。過一段時間應當會嘔吐出污穢之物。如果走十里路還沒有嘔吐,就再服一次。

另一個藥方。

在三月份時,取一大片槲樹葉,切碎,放入大鍋灶中,加水五斗,煎煮至剩一斗,過濾去除藥渣,再倒入小鍋中熬成膏狀。每次空腹時,用溫酒調服半兩,過一段時間應當會嘔吐。如果還沒嘔吐就再服一次,直到吐出瘰癧的根源為止。

此方適用於治療風毒侵襲,導致頸部出現串珠狀的瘰癧,宜服用藥酒。

海藻(五兩,洗去鹹味,烘乾)、烏蛇(五兩,用酒浸泡,去除皮骨,烤至黃色),共兩味藥。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用酒七升浸泡五到七天,每次取半杯酒服用,每日兩次。

此方適用於治療風毒引起的瘰癧,使用皂莢針散。

皂莢針(一斗,不結籽的)、牛蒡子(半斤),共兩味藥。

將皂莢針放在盆中燒,待火勢旺盛時,將牛蒡子撒入火中,待煙快盡時,用盆蓋住,冷卻後搗成粉末。每次空腹時,用井水調服三錢,過一段時間會排出如膠狀的污穢之物,這樣可以徹底斷絕病根。排泄後需要補養身體,三五天內只能吃軟粥和流質食物。

另一個藥方。

牛蒡子三升,稍微炒過,搗成粉末,用絲綢袋子裝好,用無灰酒五升浸泡十四天,每天空腹溫服一盞。

此方適用於治療風毒引起的瘰癧,使用黃花蛇散。

黃花蛇一條,用酒浸泡一晚,去除皮骨,烤至黃色。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空腹時,用粥水調服一錢,服完就停藥十天,如果沒有消退,就再服用。如果已經減輕就停止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