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六 (1)
卷第六十六 (1)
1. 卷第六十六
2. 治瘰癧結腫寒熱諸方
夫瘰癧者。由風熱毒氣壅滯於胸膈之間。不得宣通。而搏於肝。肝主筋。故令筋蓄結而腫。多生於頸腋之間。浮於筋皮之中。有結核累累相連。大小無定。其初發之時。熱毒腫結。故令寒熱也。
治瘰癧結腫疼痛。時發寒熱。連翹散方。
連翹(一兩),射干(三分),玄參(三分),赤芍藥(半兩),木香(半兩),川芒硝(一兩),川升麻〔二(三)分〕,梔子仁(半兩),前胡(半兩去蘆頭),當歸(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瘰癧寒熱。結腫疼痛。心胸壅滯。宜服沉香散方。
沉香(一兩),桑寄生(一兩),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防風(三分去蘆頭),薰陸香(三分),麝香(一分細研),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藿香(三分),連翹(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入麝香研勻。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瘰癧初生結腫。發歇寒熱。玄參散方。
玄參(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木通(一兩銼),獨活(一兩),犀角屑(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瘰癧初結腫痛。寒熱。四肢不安。栝蔞子散方。
栝蔞子(三分微炒),皂莢子仁(三分微炒),連翹(三分),牛蒡子(三分微炒),牽牛子(三分微炒)何首烏(三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梔子仁(一兩),甘草(一兩生銼),白螺殼(一兩)漏蘆(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二錢。
治瘰癧結腫。寒熱疼痛。心腹煩壅。石燕丸方。
石燕(一枚細研),真珠末(一錢),麩金石(三分細研),木香〔二(三)分〕,井泉石(三分)續隨子(三分去皮),檳榔(一兩),郁李仁(一兩湯浸去皮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同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十丸。
治瘰癧結腫不散。欲成膿。致寒熱不通。連翹丸方。
連翹(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沉香(一兩),薰陸香(一兩),黃耆(一兩銼),牛蒡子(一兩微炒),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三分),玄參(三分),川升麻(三分),羌活(三分),皂莢子仁(四十九枚炒黃焦),占斯(三分),芎藭(三分),黃芩(三分),紅鹽(一分波斯者)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瘰癧是由風熱毒氣阻塞於胸膈之間,無法宣洩暢通,而聚集在肝臟所致。肝臟主導筋脈,因此造成筋脈阻塞結腫,多發生在頸部和腋下,位於筋皮層之間,呈現多個結節互相連接,大小不一。初期發病時,熱毒聚集結腫,所以會出現寒熱症狀。
以下是一些治療瘰癧結腫、寒熱等症狀的藥方:
連翹散方 (治瘰癧結腫疼痛,時發寒熱):連翹、射干、玄參、赤芍藥、木香、芒硝、升麻、梔子仁、前胡、當歸、炙甘草、大黃。將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約半碗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每日服用三到四次。
沉香散方 (治瘰癧寒熱,結腫疼痛,心胸壅滯):沉香、桑寄生、射干、升麻、防風、薰陸香、麝香、大黃、藿香、連翹。將藥物研磨成粗粉,加入麝香研磨均勻,每次服用四錢,用約半碗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每日服用三到四次。
玄參散方 (治瘰癧初生結腫,發作性寒熱):玄參、枳殼、木通、獨活、犀角屑、大黃、杏仁。將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約半碗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每日服用三到四次。
栝蔞子散方 (治瘰癧初結腫痛,寒熱,四肢不安):栝蔞子、皂莢子仁、連翹、牛蒡子、牽牛子、何首烏、大黃、梔子仁、生甘草、白螺殼、漏蘆。將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飯前用溫酒調服二錢。
石燕丸方 (治瘰癧結腫,寒熱疼痛,心腹煩悶):石燕、真珠末、麩金石、木香、井泉石、續隨子、檳榔、郁李仁。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飯前用粥服用十丸。
連翹丸方 (治瘰癧結腫不散,將要化膿,寒熱不通):連翹、大黃、沉香、薰陸香、黃耆、牛蒡子、枳殼、赤芍藥、玄參、升麻、羌活、皂莢子仁、占斯、芎藭、黃芩、紅鹽。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飯後用溫酒服用三十丸。
木通丸方 (治瘰癧結腫,身體寒熱,心胸壅滯):木通、玄參、連翹、升麻、敗醬、大麻仁、大黃、赤芍藥、犀角屑、黑豆、昆布。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煉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飯後用酸漿水服用三十丸。
貼敷白蘞散方 (治瘰癧生於頸腋,結腫寒熱):白蘞、甘草、玄參、木香、赤芍藥、大黃。將藥物研磨成細粉,用醋調成膏狀,貼敷患處,乾燥後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