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五 (15)
卷第六十五 (15)
1. 治浸淫瘡諸方
夫浸淫瘡者。是心家有風熱。發於肌膚也。初生甚小。先癢後痛而成瘡。汁出侵潰肌肉。浸淫漸闊。乃至遍身。其瘡若從口出。流散四肢者則輕。若從四肢生。然後入口者則重。以其漸漸增長。故名浸淫也。
治浸淫瘡多汁。胡粉散方。
胡粉(研炒黃),甘草,䕡茹,黃連(去須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日三四上以敷之。
又方。
鯽魚(一枚長五寸者去骨取肉),豉(一百粒)
上件藥。相和搗令極爛。敷於瘡上。
又方。
苦瓠(一兩),蛇蛻皮(半兩燒灰),露蜂房(半兩微炙),梁上塵(一合)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米粉為粥。調塗紙上貼之。數數易之。
又方。
戎鹽(半兩),川大黃(一兩銼碎),䕡茹(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酒和塗之。
又方。
苦楝樹枝並皮
上燒為灰細研。如瘡濕。即干敷之。如瘡干。以豬脂調塗之。兼治小兒禿瘡等。
白話文:
浸淫瘡是心臟部位有風熱之邪,發作於皮膚的疾病。初期瘡瘍很小,先發癢後疼痛,形成潰爛,膿液滲出腐蝕肌肉,範圍逐漸擴大,甚至蔓延全身。若瘡瘍從口部開始,向四肢蔓延則較輕;若從四肢開始,再蔓延至口部則較嚴重。因為這種瘡瘍會逐漸擴大,所以稱為浸淫瘡。
治療浸淫瘡流膿液的方子:胡粉散
將胡粉(研磨炒至黃色)、甘草、萆薢、黃連(去鬚,以上各半兩)搗碎過篩,製成藥粉,每日敷藥三到四次。
另一個方子:
取一條長五寸的鯽魚(去骨取肉),與一百粒豆豉混合搗爛,敷在患處。
另一個方子:
將苦瓠(一兩)、蛇蛻皮(半兩,燒成灰)、露蜂房(半兩,微炙)、梁上塵(一合)搗碎過篩,製成藥粉,用米粉粥調和,塗在紙上貼敷患處,需經常更換。
另一個方子:
將戎鹽(半兩)、川大黃(一兩,切碎)、萆薢(半兩)搗碎過篩,製成藥粉,用酒調和塗抹患處。
另一個方子:
取苦楝樹枝連皮燒成灰,研磨成細粉。如果瘡瘍潮濕,就乾敷;如果瘡瘍乾燥,就用豬油調和塗抹。此方也可治療小兒禿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