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五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五 (10)

1. 治一切惡瘡諸方

夫諸瘡生身體者。皆是體虛受於風熱。風熱與血氣相搏。故發瘡也。風熱夾濕毒之氣者。則瘡癢痛焮腫。而瘡多汁。身體壯熱。謂之惡瘡也。

治一切惡瘡。烏金散方。

附子,蛇蛻皮,乾薑,故紙(多年者),黃丹,川大黃,重臺,藜蘆,檳榔,舊綿絮,亂髮,胡粉,蓼葉,榆皮,楸皮(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並細銼。入瓷瓶中固濟。燒令熟。取出搗羅為末。入麝香龍腦各一分。更於乳缽中細研。先以甘草一兩。槌蔥白七莖。白礬半兩。以水二升。煎取一升。看冷暖。淨洗瘡後。干貼日再貼之。

治一切惡瘡。宜塗疊螵蛸散方。

桑螵蛸(半兩),地龍(半兩),乳香(半兩),麝香(一分細研),黃丹(半兩),黃柏(半兩銼),粳米粉(一分),膩粉(一分)

上件藥。搗羅都研為散。每用。以不食井水。和沙糖調藥少許塗之。

又方。

蔞蔥(一斤和須葉細切曬乾以慢火炒令黃色),臭黃(一兩細研),麝香(半兩細研)

上件藥。都細研為散。先以熱鹽漿水洗瘡。拭乾。以生油調貼。逐日換之。

治一切惡瘡及瘻瘡等方。

蛇床子末,硫黃,膩粉(各等分)

上件藥。合研為散。以生麻油調如糊。以鹽湯淨洗瘡。拭乾。即先以口脂塗之。然後敷藥。不過三五度瘥。

治惡瘡疼痛不可忍。宜敷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須),檳榔(一兩),母丁香(半分),麝香(半錢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麝香研令勻。先用鹽漿水洗。候乾以藥摻之。

治一切惡瘡不瘥者。宜敷鹿角散方。

鹿角(一兩燒灰),膩粉(半兩),百合(半兩生研),木槿花(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膩粉百合生油。調塗。日再用之。

治諸惡瘡。烏膏方。

雄黃(半兩細研),雌黃(半兩細研),芎藭(半兩銼),川升麻(半兩),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胡粉(一分),巴豆(二十枚去皮心),松脂(如雞子大),黃柏(半兩銼),烏頭(半兩銼)亂髮(如雞子大),黃連(半兩去須銼),水銀(半兩與胡粉入少水同研星盡),蠟(一兩),竹灰(半兩)

上件藥。以酒一盞。拌一時久。安鐺於火上。先取煉了豬膏三升。急煎發令消。下諸藥。以文火煎攪。候杏仁黃黑色。以綿濾去滓。入研了真珠末二錢。雄黃胡粉等。攪令相得。收瓷盒中。每日二三上塗之。

又方。

皂莢(五挺銼),蜣螂(五枚去頭足),砒霜(半分細研),密陀僧(一兩細研),乳香(一兩細研)

上件藥。先以醋一升於鐺中。慢火煎皂莢蜣螂十餘沸。濾去滓。入諸藥煎成膏。置於瓷盒中。每攤在故帛上貼之。

治一切惡瘡。及沙蝨水弩甲疽。並皆治方。

蜣螂(一枚端午日收者佳)

白話文:

治一切惡瘡諸方

各種惡瘡的產生,都是因為身體虛弱,受到風熱侵襲,風熱與血氣相搏,所以才會長瘡。如果風熱夾雜濕毒之氣,就會造成瘡瘍疼痛紅腫,並且流出許多膿液,身體還會發熱,這就是所謂的惡瘡。

治一切惡瘡。烏金散方。

附子、蛇蛻皮、乾薑、陳年舊紙、黃丹、川大黃、重台、藜蘆、檳榔、陳年棉絮、亂髮、胡粉、蓼葉、榆皮、楸皮(以上各一兩)

將所有藥材切碎,放入瓷瓶中密封,燒煮至熟透。取出後研磨成細粉,加入麝香、龍腦各一分,再用乳缽細細研磨。先用甘草一兩,搗碎蔥白七莖,白礬半兩,加水二升,煎煮至一升,待溫涼後,清洗乾淨患處,然後將藥粉乾燥後敷貼,每日敷貼兩次。

治一切惡瘡。宜塗疊螵蛸散方。

桑螵蛸(半兩)、地龍(半兩)、乳香(半兩)、麝香(一分,研細)、黃丹(半兩)、黃柏(半兩,切碎)、粳米粉(一分)、膩粉(一分)

將所有藥材搗碎、研磨成細粉。每次使用時,用非井水和少許砂糖調和藥粉塗抹患處。

又方。

蔞蔥(一斤,連須葉切碎曬乾,用慢火炒至黃色)、臭黃(一兩,研細)、麝香(半兩,研細)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先用熱鹽水清洗患處,擦乾後,用生油調和藥粉敷貼,每日更換。

治一切惡瘡及瘻瘡等方。

蛇床子末、硫黃、膩粉(各等分)

將所有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用生麻油調成糊狀。用鹽水清洗乾淨患處,擦乾後,先塗抹口脂,再敷藥。通常三五次即可痊癒。

治惡瘡疼痛不可忍。宜敷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鬚)、檳榔(一兩)、母丁香(半分)、麝香(半錢,研細)

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細粉,加入麝香研磨均勻。先用鹽水清洗患處,待乾燥後,將藥粉敷於患處。

治一切惡瘡不瘥者。宜敷鹿角散方。

鹿角(一兩,燒成灰)、膩粉(半兩)、百合(半兩,生研)、木槿花(一兩)

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細粉,加入膩粉、百合、生油調和後塗抹,每日兩次。

治諸惡瘡。烏膏方。

雄黃(半兩,研細)、雌黃(半兩,研細)、芎藭(半兩,切碎)、川升麻(半兩)、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胡粉(一分)、巴豆(二十枚,去皮心)、松脂(如雞蛋大小)、黃柏(半兩,切碎)、烏頭(半兩,切碎)、亂髮(如雞蛋大小)、黃連(半兩,去鬚切碎)、水銀(半兩,與胡粉加少量水研磨至細膩)、蠟(一兩)、竹灰(半兩)

將所有藥材與一盞酒混合拌勻,放入鍋中,先放入煉製好的豬油三升,大火加熱至溶化,再加入其他藥材,用小火煎熬並不斷攪拌,直到杏仁呈黃黑色,用棉布過濾去渣,加入研磨好的珍珠粉二錢、雄黃、胡粉等,攪拌均勻,收存於瓷盒中。每日塗抹二三次。

又方。

皂莢(五挺,切碎)、蜣螂(五枚,去頭足)、砒霜(半分,研細)、密陀僧(一兩,研細)、乳香(一兩,研細)

先用一升醋在鍋中慢火煎煮皂莢、蜣螂十餘沸,過濾去渣,加入其他藥材煎熬成膏,收存於瓷盒中。每次使用時,塗抹在舊布上敷貼。

治一切惡瘡。及沙蝨水弩甲疽。並皆治方。

蜣螂(一枚,端午時節採集者最佳)

將蜣螂搗碎研磨成細粉,用油調和後敷貼。

又方。

藜蘆(一兩,去蘆頭燒成灰)、虎頭骨(一兩,燒成灰)

將兩種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用臘月豬油調和後塗抹,每日兩次。

治惡瘡黃水出流。痛不止方。

將舊鞍墊或氈子燒成灰,研磨成細粉,用臘月豬油調和後塗抹。

又方。

取豆豉三合,炒至黃色,搗碎研磨成細粉,用豬油調和後塗抹。

又方。

取栝蔞一個,燒成灰,研磨成細粉,每次使用時,撒在患處。

又方。

取蜣螂二枚,取出內臟,放在紙的中央,四周用醋和麵糊封好,貼在患處。

治卒得惡瘡方。

取蒼耳子、桃皮等分,搗碎成末,每日兩三次塗抹於患處。

治惡瘡腫痛方。

用白芨用水煮取汁,清洗患處後,塗抹藥膏。藥膏用東向採摘的桑葉研磨成末,與臘月豬油調和後塗抹。

又方。

將竹子燒成灰,研磨成細粉,用豬油調和後塗抹。

又方。

取羊糞和乾麻根等分,燒成灰,研磨成細粉,用豬油調和後塗抹,每日三到五次。如果患處有膿液,則先擦乾後再塗抹藥膏,以痊癒為度。

又方。

將野豬糞燒成灰,加豬油研磨後塗抹。

又方。

將莨菪子燒成灰後敷於患處。

又方。

將苦瓠子燒成灰後敷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