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五 (9)
卷第六十五 (9)
1. 治乾疥瘡諸方
夫乾疥者。但癢。搔之皮起作干痂。此風熱氣。深在肌肉間故也。
治乾疥瘙癢久不瘥。黃耆丸方。
黃耆(二兩銼),烏蛇(四兩酒浸去皮骨炙令黃),川烏頭(二兩炮裂去皮臍),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茵芋(二兩),石南(一兩),秦艽(一兩去苗)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荊芥湯下三十丸。
治遍身生疥。干癢。搔之皮起。秦艽丸方。
秦艽(二兩去苗),黃耆(二兩銼),漏蘆(一兩半),烏蛇(四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防風(一兩半去蘆頭),黃連(一兩半去須),苦芩(二兩銼),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乾疥久不瘥。皮膚瘙癢方。
水銀(一分並胡粉點少水研令星盡),胡粉(一兩),蛇床子(半兩搗為末),黃連(三分去須搗為末)
上件藥。都以生麻油和如稀膏。每用藥時。先以鹽漿水洗瘡令淨。後以藥塗之。干即更換。不過三五度瘥。
治皮膚風熱生疥。干癢。宜塗皂莢膏方。
獵牙皂莢,膩粉,硫黃(細研),臭黃(細研),白礬灰,黃蠟,巴豆(去皮),烏頭(生用)吳茱萸
上件藥各一分。搗羅為末。都研令勻。先以麻油三二合。以慢火消蠟了。攪和令勻。日二塗之。
又方。
白礬(一兩燒灰),硫黃(一兩細研),黃連(一兩半去須末),雌黃(一兩細研),蛇床子(三分末)
上件藥。都研令勻。以煉了豬脂和如餳。每用。先以鹽漿水洗令淨。拭乾塗之。
治疥瘡生干痂。瘙癢不止方。
皂莢(一兩),臭黃(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醋二升熬成膏。塗之。
又方。
豬脂(一斤),巴豆(半兩去皮研爛),蠟(半兩),硫黃(一分末)
上件藥。先煎豬脂令沸。入巴豆煎候黃。次下蠟令熔。又下硫黃末。攪令勻。盛於瓷盒內。日三五度塗之。
白話文:
治乾疥瘡諸方
乾疥,症狀只有發癢,抓撓後皮膚隆起形成乾燥的痂皮,這是因為風熱之邪深入肌肉之間造成的。
治療乾疥瘙癢久治不癒的黃耆丸方:
黃耆(二兩,切碎),烏蛇(四兩,用酒浸泡,去除皮骨,炙烤至黃色),川烏頭(二兩,炮製後裂開,去除皮和根心),附子(二兩,炮製後裂開,去除皮和根心),茵芋(二兩),石南(一兩),秦艽(一兩,去除苗)。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細末,用煉蜜調和,反覆搗杵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後服用,每次三十丸,用荊芥湯送服。
治療全身長疥瘡,乾燥瘙癢,抓撓後皮膚隆起的秦艽丸方:
秦艽(二兩,去除苗),黃耆(二兩,切碎),漏蘆(一兩半),烏蛇(四兩,用酒浸泡,去除皮骨,炙烤至微黃),防風(一兩半,去除蘆頭),黃連(一兩半,去除須根),苦芩(二兩,切碎),川大黃(二兩,切碎,微炒)。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細末,用煉蜜調和,反覆搗杵三百至二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後服用,每次三十丸,用溫酒送服。
治療乾疥久治不癒,皮膚瘙癢的方子:
水銀(一分,與胡粉少許水研磨至細膩),胡粉(一兩),蛇床子(半兩,搗碎成末),黃連(三分,去除須根,搗碎成末)。
將以上藥材用生麻油調和成稀膏狀。每次使用前,先用鹽水清洗患處,使其乾淨,然後塗抹藥膏,乾燥後再更換,一般三到五次即可痊癒。
治療皮膚風熱引起的疥瘡,乾燥瘙癢,宜塗抹皂莢膏方:
皂莢(獵牙皂莢),膩粉,硫黃(細研),臭黃(細研),白礬灰,黃蠟,巴豆(去皮),烏頭(生用),吳茱萸。
以上藥材各取一分,搗碎成細末,研磨均勻。先用麻油三到二合,用小火熬化黃蠟,攪拌均勻。每天塗抹兩次。
另一個方子:
白礬(一兩,燒成灰),硫黃(一兩,細研),黃連(一兩半,去除須根,研成末),雌黃(一兩,細研),蛇床子(三分,研成末)。
將以上藥材研磨均勻,用煉製過的豬油調和成膏狀。每次使用前,先用鹽水清洗患處,擦乾後再塗抹。
治療疥瘡生有乾燥痂皮,瘙癢不止的方子:
皂莢(一兩),臭黃(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細末,用醋二升熬製成膏狀,塗抹患處。
另一個方子:
豬油(一斤),巴豆(半兩,去皮研磨成泥),黃蠟(半兩),硫黃(一分,研成末)。
先將豬油煎沸,加入巴豆煎至呈黃色,然後加入黃蠟使其熔化,最後加入硫黃末,攪拌均勻。盛放在瓷盒內,每天塗抹三到五次。
2. 治濕疥瘡諸方
夫濕疥者。起小瘡。皮薄常有黃水出。此風熱氣淺在皮膚間故也。
治濕疥常有黃水。瘙癢不絕。烏頭散方。
川烏頭(半兩),藜蘆(半兩),白礬灰(半兩),馬腸根(半兩),石菖蒲(半兩),硫黃(半兩細研),杏仁(半兩去皮),苦參(半兩銼),膩粉(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用時。先以桃湯洗。拭乾後。用油漿水和塗之。三日一塗。不過三兩上瘥。
治濕疥有黃水。皮膚髮癢。黃連散方。
黃連(二兩去須),蛇床子(半兩),水銀(一兩半),赤小豆(一兩),糯米(一兩),胡粉(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生麻油和研。候水銀星盡如膏。旋取塗之。
治濕疥久不瘥方。
硫黃(半兩細研),蛇床子(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同研令勻。夜間欲臥時。先以熱鹽漿水洗瘡。拭乾。取生麻油調塗之。於避風處。以綿被蓋之。取汗為度。
又方。
硫黃(一兩),硝石(半兩)
上件藥同研如粉。以生麻油調塗之。
又方。
豬脂(五兩),芫花(一兩)
上件藥。於鍋中煎五七沸。去滓。日用塗之。
治濕疥遍身方。
黃柏(微炒銼),綠礬,膩粉,硫黃(以上各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以生油調塗之。
又方。
硫黃(一錢),膩粉(半兩),砒霜(半兩),斑蝥(一枚微炒)
上件藥細研。以口脂調塗之。
又方。
臭黃(二兩細研),熟艾(二兩)
上件藥。以煉了豬脂半斤先煎艾。十餘沸。濾去滓。入臭黃末。和令勻。收於瓷盒中。旋取摩塗。不得近眼。
又方。
皂莢,臭黃(各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醋二升熬為膏。塗之。
又方。
巴豆(二枚去皮),乳頭香,硫黃,水銀(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同研。令水銀星盡。油調少許。安在手中。夜後合手便臥。神效。
治濕疥及惡瘡方。
葶藶子(一兩炒令黑色),白礬(一兩燒令沸定)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生油調塗之。
治濕疥常有黃水出方。
豆豉(一兩炒令煙出)
上細研。以生油調塗之。
白話文:
濕疹疥瘡的各種治療方法:
濕疹疥瘡會起小水泡,皮膚薄,經常有黃水滲出,這是因為風熱之邪淺表侵犯皮膚所致。
治療濕疹疥瘡,經常有黃水滲出,奇癢難忍的烏頭散:
川烏頭、藜蘆、白礬灰、馬腸根、石菖蒲、硫磺(研細)、杏仁(去皮)、苦參、膩粉(各半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研磨均勻。使用時,先用桃樹枝煮的水清洗患處,擦乾後,用油膏水調和藥粉塗抹,三日塗抹一次,一般塗抹二三次就能痊癒。
治療濕疹疥瘡,有黃水滲出,皮膚發癢的黃連散:
黃連(二兩,去鬚)、蛇床子(半兩)、水銀(一兩半)、赤小豆(一兩)、糯米(一兩)、胡粉(一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用生麻油調和研磨,直到水銀消失,成為膏狀,然後塗抹。
治療久治不癒的濕疹疥瘡:
硫磺(半兩,研細)、蛇床子(一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研磨均勻。晚上睡覺前,先用熱鹽水清洗患處,擦乾,用生麻油調和藥粉塗抹,在避風處用棉被蓋住,出汗即可。
另一方:
硫磺(一兩)、硝石(半兩)。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生麻油調和塗抹。
另一方:
豬脂(五兩)、芫花(一兩)。將以上藥物在鍋中煎煮五七沸,去除渣滓,每日塗抹。
治療全身性濕疹疥瘡:
黃柏(微炒,切碎)、綠礬、膩粉、硫磺(以上各等分)。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研磨均勻,用生油調和塗抹。
另一方:
硫磺(一錢)、膩粉(半兩)、砒霜(半兩)、斑蝥(一枚,微炒)。將以上藥物研磨細膩,用口脂調和塗抹。
另一方:
臭黃(二兩,研細)、熟艾(二兩)。用煉好的豬脂(半斤)先煎煮艾葉十餘沸,過濾去渣,加入臭黃末,混合均勻,收在瓷盒中,隨時取用塗抹,避免接觸眼睛。
另一方:
皂莢、臭黃(各二兩)。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用醋(二升)熬製成膏,塗抹。
另一方:
巴豆(二枚,去皮)、乳香、硫磺、水銀(以上各一分)。將以上藥物研磨,直到水銀消失,用油調和少許,放在手中,晚上睡覺時合起雙手,療效神奇。
治療濕疹疥瘡及惡瘡:
葶藶子(一兩,炒至黑色)、白礬(一兩,燒至沸騰後冷卻)。將以上藥物搗碎過篩,用生油調和塗抹。
治療濕疹疥瘡,經常有黃水滲出的方法:
豆豉(一兩,炒至冒煙)。研磨細膩,用生油調和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