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四 (12)
卷第六十四 (12)
1. 治熱瘡諸方
夫諸陽氣在表。陽氣盛則表熱。因運動勞役。腠理則虛而開。為風邪所客。風熱相搏。留於皮膚則生瘡。初作瘭漿黃汁出。風多則癢。熱多則痛。血氣乘之則多膿血。故名熱瘡也。
治遍身熱毒瘡。及皮膚瘙癢。煩躁。白蘚皮散方。
白蘚皮(半兩),子芩(半兩),川升麻(半兩),玄參(半兩),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桔梗(半兩去蘆頭),防風(半兩去蘆頭),前胡(半兩去蘆頭),百合(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梔子仁(半兩),馬牙硝(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茯神(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後。以薄荷湯調下二錢。
治熱毒攻皮膚。生瘡疼痛。犀角散方。
犀角屑,木香,川升麻,吳藍,玄參,子芩,羚羊角屑,防風(去蘆頭),白蒺藜(微炒去刺),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兩),麝香(一錢細研入)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後。煎竹葉湯調下二錢。
治熱毒瘡。瘙癢。心神壅躁。白蒺藜散方。
白蒺藜(一兩微炒去刺),白蘚皮(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子芩(一兩),玄參(一兩)赤芍藥(一兩),梔子仁(一兩),桔梗(一兩去蘆頭),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前胡(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後。煎薄荷湯調下二錢。
治熱毒赤瘡子。心神煩熱方。
梔子仁(二兩炙酥拌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後。以溫水調下二錢。
治一切熱毒瘡。宜塗紫金散方。
紫草(半兩),赤小豆(一合),黃芩(半兩),漏蘆(半兩),車前子(草)(半兩),黃柏(半兩銼),糯米(一合炒令焦)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生油調令稀稠得所。日三塗之。以瘥為度。
治熱毒瘡水銀膏方。
水銀(二兩並胡粉入少水研令星盡),胡粉(二兩),松脂(二兩),豬脂(半斤煉了者)
上件藥。先以豬脂煎松脂令消。次下水銀胡粉。攪令勻。瓷器中盛。旋取塗瘡。日再用之。
治熱毒風瘡腫痛。宜塗膩粉膏方。
膩粉(一兩),胡粉(一兩細研),松脂(半兩),豬脂(六兩煉了者),黃連(一兩去須搗末)甘草(一兩生搗末)
上件藥。先以豬脂煎松脂。化後去滓。下四味攪令勻。傾於瓷盒中。每日三四度用塗之。
治熱毒瘡腫痛。宜塗赤小豆散方。
赤小豆(三合),糯米(三合),松脂(半兩),黃柏(半兩微炙銼),白礬灰(半兩),萵苣子(三合),黃丹(半兩微炒),密陀僧(半兩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生油調。日三兩上塗之。
治熱毒瘡多汁。大黃散方。
白話文:
治熱瘡諸方
因為人體陽氣都聚集在體表,陽氣旺盛就會導致體表發熱。如果因為勞動過度,導致皮膚毛孔疏鬆,容易受到風邪入侵,風熱交搏,停留在皮膚上就會長瘡。初期會出現水泡,流出黃色液體,風邪盛則瘙癢,熱邪盛則疼痛,若血氣鬱滯則膿血較多,因此稱為熱瘡。
治遍身熱毒瘡、皮膚瘙癢、煩躁的白蘚皮散方:
白蘚皮、黃芩、川升麻、玄參、白蒺藜(微炒去刺)、桔梗(去蘆頭)、防風(去蘆頭)、前胡(去蘆頭)、百合、甘草(炙微赤,切碎)、梔子仁、芒硝、麥門冬(去心,焙乾)、茯神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飯後服用,每次二錢,用薄荷湯送服。
治熱毒侵犯皮膚,生瘡疼痛的犀角散方:
犀角屑、木香、川升麻、藍靛、玄參、黃芩、羚羊角屑、防風(去蘆頭)、白蒺藜(微炒去刺)、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甘草(炙微赤,切碎)各一兩,麝香一錢(研磨細粉後加入)。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飯後服用,每次二錢,用竹葉湯送服。
治熱毒瘡、瘙癢、心煩意亂的白蒺藜散方:
白蒺藜(微炒去刺)、白蘚皮、防風(去蘆頭)、黃芩、玄參、赤芍藥、梔子仁、桔梗(去蘆頭)、川大黃(切碎,微炒)、麥門冬(去心,焙乾)、前胡(去蘆頭)、甘草(炙微赤,切碎)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飯後服用,每次二錢,用薄荷湯送服。
治熱毒赤瘡,心煩熱的方子:
梔子仁二兩(炙酥拌,微炒)。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飯後服用,每次二錢,用溫水送服。
治一切熱毒瘡,外用紫金散:
紫草、赤小豆、黃芩、漏蘆、車前子、黃柏(切碎)、糯米(炒焦)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生油調成糊狀,每日塗抹三次,直到痊癒。
治熱毒瘡的水銀膏:
水銀二兩(加少量水與胡粉研磨至水銀粒消失)、胡粉二兩、松脂二兩、豬油半斤(煉製過)。
先用豬油煎煮松脂至溶化,再加入水銀和胡粉,充分攪拌均勻,盛放在瓷器中,隨時取用塗抹瘡患處,每日使用兩次。
治熱毒風瘡腫痛,外用膩粉膏:
膩粉、胡粉(研磨細粉)各一兩,松脂半兩,豬油六兩(煉製過),黃連(去鬚,研磨成末)、甘草(生,研磨成末)各一兩。
先用豬油煎煮松脂至溶化,濾去雜質,再加入其他四味藥材,充分攪拌均勻,盛放在瓷盒中,每日塗抹三四次。
治熱毒瘡腫痛,外用赤小豆散:
赤小豆、糯米各三合,松脂半兩,黃柏(微炙,切碎)、白礬灰、萵苣子各半兩,黃丹(微炒)、密陀僧(研磨細粉)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研磨均勻,用生油調成糊狀,每日塗抹兩三次。
治熱毒瘡流汁過多的方子:
川大黃(生用)、白蘞、赤芍藥、黃連(去鬚)、槐白皮(切碎)、龍骨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敷在瘡患處,三次為宜。
治熱毒惡瘡,久不癒合的密陀僧散:
密陀僧、雄黃、雌黃、定粉各半兩,膩粉三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先用柳枝一把,生甘草一兩,搗碎,加水二升,煎煮六七沸,濾去藥渣,稍涼後清洗瘡患處,再敷上藥粉。
治身體生熱毒瘡,似火燒般灼熱的方子:
胡粉、黃連(去鬚)、膩粉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敷在瘡患處,每日四五次。
另一方:
密陀僧、胡粉各一兩(研磨細粉),黃連(去鬚,研磨成細粉)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均勻。先用溫水洗淨瘡痂,擦乾,每日敷三四次。
治熱毒惡瘡,外洗狼牙湯:
狼牙、赤芍藥、白芷、黃柏、丹參各五兩,川大黃(生用)三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分成六份,每次取一份,加水四升,煎煮至二升半,濾去藥渣,待藥液溫涼後清洗瘡患處,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