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四 (8)
卷第六十四 (8)
1. 治魚臍丁瘡諸方
夫瘡頭黑深。破之黃水出。四畔浮漿起。狹長似魚臍。故謂之魚臍丁瘡也。
治魚臍丁瘡。疼痛不可忍。宜用此神效方。
淘河舌(一枚),天南星(一分),肉桂(一分去粗皮),砒黃(半錢),硃砂(一分),巴豆(五枚去皮),麝香(半錢),硇砂(一分)
上件藥。搗羅及細研為散。用黃蠟並豬膽汁相和。消熔為丸。如綠豆大。一丸於瘡上取穴為度。其藥卻收取。每一丸可醫五六人效。
治魚臍丁瘡。久療不瘥。宜貼芫花根膏方。
芫花根(二兩),豬牙皂莢(五挺),白礬(三兩燒令汁盡細研),黑豆(三合)
上件藥。用醋一斗。先浸芫花根及皂莢黑豆三日。於釜中。以火煎至二升。去滓後。卻入鐺中。煎至一升。入白礬末搗令勻。去火成膏。但是魚臍丹惡瘡。攤於帛上貼。日二易之。
治魚臍丁瘡如黑豆色者。以大針刺瘡四邊。兼中央。後宜此方。
臘月豬頭(一枚燒灰)
上搗細羅為散。以雞子清調令勻。敷瘡上。日三易之。
又方。
上以寒食干餳糖。燒為灰敷之。即瘥。
治魚臍丁瘡。其頭似白。腫痛不可忍方。
白苣(絞取汁)
上以針刺瘡上四畔。塗汁於瘡中。即瘥。
又方。
蛇蛻皮(一兩炙微黃),雞子(一枚取清)
上件藥。以水一大盞。煎蛇皮至六分。去滓。入雞子清。攪令勻。更煎三兩沸。頓服立愈。或以蛇皮灰。用雞子清調塗之。
白話文:
治魚臍丁瘡諸方
患處瘡頭顏色黑而深陷,破裂後流出黃色膿水,周圍浮腫發炎,形狀狹長像魚的肚臍,所以稱為魚臍丁瘡。
治療魚臍丁瘡疼痛難忍的特效方:
取河豚魚的舌頭一片、天南星一分、肉桂一分(去粗皮)、砒霜半錢、硃砂一分、巴豆五粒(去皮)、麝香半錢、硇砂一分。將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細粉,再用黃蠟和豬膽汁混合熔化,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取一丸藥敷在患處,藥丸用後收回,一丸藥可治療五到六個人。
治療久治不癒的魚臍丁瘡的芫花根膏方:
取芫花根二兩、豬牙皂莢五挺、白礬三兩(燒至汁液乾涸,再研磨成粉)、黑豆三合。將芫花根、皂莢、黑豆用一斗醋浸泡三日,然後在釜中煎煮至二升,去渣後再在鍋中煎至一升,加入研磨好的白礬粉,攪拌均勻,離火製成膏狀。將膏藥塗抹在布上,敷貼於患處,每日更換兩次,適用於治療魚臍丹等頑固性瘡瘍。
治療顏色像黑豆的魚臍丁瘡,可用粗針刺破患處的四邊和中央,然後再使用以下方法:
取臘月豬頭一個,燒成灰,研磨成細粉,用雞蛋清調和均勻,敷在患處,一日更換三次。
另一個方法:
將寒食節的乾餳糖燒成灰,敷於患處,即可痊癒。
治療瘡頭發白,腫痛難忍的魚臍丁瘡的方法:
取白苣菜榨汁,用針刺破患處四周,再將汁液塗抹於患處,即可痊癒。
另一個方法:
取蛇蛻皮一兩(炙烤至微黃)、雞蛋一個(取蛋清)。將蛇蛻皮用一盞水煎煮至六分,去渣,加入雞蛋清攪拌均勻,再煎煮三兩沸,趁熱服用,即可痊癒。或者用蛇蛻皮燒成灰,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患處。
2. 治惡肉諸方
夫惡肉者。身里忽有肉如小豆突出。細長乃如牛馬乳。亦如雞冠之狀。不癢不痛。久不治。長不已。由春冬被惡風所傷。風入肌肉。結瘀血積而生也。
治惡肉。漏蘆散方。
漏蘆(半兩),白蘞(半兩),黃芩(半兩),白薇(半兩),枳實(半兩麩炒微黃),川升麻(半兩),甘草(半兩生銼),赤芍藥(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麻黃(半兩去根節)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惡肉不瘥方。
䕡茹(半兩末),白礬(三分燒令汁盡),雄黃(三分細研)
上件藥。同細研為散。用敷肉上。
蝕惡肉散方。
硫黃(細研),馬齒莧,白礬(燒令汁盡),䕡茹,丹參(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塗敷惡肉上。
治惡肉久不瘥。宜用大黃膏方。
川大黃(一兩生用),附子(一兩生去皮臍),芎藭(一兩),黃芩(二兩),白蘞(二兩),雄黃(一兩細研),真珠末(一兩),䕡茹(二兩別搗為末),白礬(二兩燒令汁盡細研)
上件藥。大黃等五味並銼。先以豬脂一斤半。煎十餘沸。濾去滓。納雄黃真珠䕡茹白礬等末。攪令勻。塗於惡肉上即消。
治瘡中惡肉出方。
烏梅(一七顆燒為灰末之)
上以敷瘡中惡肉。立效。
白話文:
治惡肉諸方
所謂惡肉,是指身體內部突然長出像小豆般突出、細長如牛馬乳頭或雞冠狀的肉疙瘩,不癢不痛。若長期不治,就會不斷增長。這是因為春冬季節受寒風侵襲,風寒入侵肌肉,導致瘀血積聚而形成的。
治惡肉漏蘆散方:
漏蘆、白蘞、黃芩、白薇、枳實(麩炒微黃)、川升麻、甘草(生銼)、赤芍藥、川大黃(銼碎微炒)、麻黃(去根節),各半兩。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二至三錢,用一杯水煎至五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治惡肉不癒方:
䕡茹半兩研末,白礬三分燒至水分完全蒸乾,雄黃三分細研。將以上藥材混合研細,製成散劑,敷在患處。
蝕惡肉散方:
硫黃(細研)、馬齒莧、白礬(燒至水分完全蒸乾)、䕡茹、丹參,各半兩。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製成散劑,塗敷在惡肉上。
治惡肉久不癒,宜用大黃膏方:
川大黃一兩(生用)、附子一兩(生用,去皮臍)、芎藭一兩、黃芩二兩、白蘞二兩、雄黃一兩(細研)、真珠末一兩、䕡茹二兩(另搗研末)、白礬二兩(燒至水分完全蒸乾,細研)。將川大黃等五味藥材切碎,先用豬脂一斤半煎煮十餘沸,過濾去渣,再加入研細的雄黃、真珠、䕡茹、白礬等藥末,攪拌均勻。塗抹在惡肉上,即可使其消退。
治瘡中惡肉出方:
烏梅十七顆,燒成灰末,敷在瘡瘍中的惡肉上,效果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