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四 (7)
卷第六十四 (7)
1. 治丁瘡諸方
上件藥。合研令勻。每服空腹。以溫水調下二錢。
治惡腫丁瘡。及雜瘡方。
皂莢(一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麝香和勻。以人糞少許和如泥。塗封五日。後開之。根自出矣。
治丁腫毒氣方。
蛇皮灰(二合),露蜂房灰(二合)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溫酒空腹調服。晚再服之。
治丁瘡。無問雄雌方。
鐵粉(一兩),蔓荊根(三兩)
上二味。和搗如泥。封腫上。日二換之。
治丁腫。皮肉突起。如魚眼狀。赤黑磣痛方。
上以白馬牙齒。燒作灰。細研。先以針刺瘡令破。以灰敷之。上用面封。卻候腫軟。用好醋洗去灰。其根當出。便瘥。
治丁瘡方。
附子(去皮臍生用),巴豆(去皮),胡粉(以上各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用烏麻油調如稠膏。先以鈹針。於瘡四邊出血。即用藥封之。其四面亦以藥蓋。勿令泄氣。從早至午。其根自出。
又方。
上以鬼傘。形如地菌。多叢生糞堆上。見日消。黑者。取燒灰。以針刺瘡四邊。至瘡際作孔。納藥孔中。經縮瘡發。用鑷拔根出。大良。
又方。
搗白蘞末。水調敷腫上。神效。
治丁瘡。根入腹方。
上取母獵糞和水。絞汁服三(一二)合。立瘥。
治丁腫至甚。蜣螂心。療之如神方。
蜣螂(破其腹下取之其內白色者是也)
上一物可及半兩。研敷於腫上。即穴再易之。血根盡出即瘥。
又方。
上以黑牛垢封之瘥。
又方。
上刮竹箭竿取茹。作炷就上灸之二七壯。即消。
又方。
上用附子搗末。醋和塗之。干即更塗。
又方。
上以生薺苨根。搗絞取汁塗之。干即再塗。
又方。
柳枝葉(一束長三尺圍四尺)
上細銼。以水五斗。煮取三斗。去滓。煎如餳。刺破塗之。
又方。
上用益母草莖葉。爛搗敷瘡上。又絞取汁五合服之。即丁腫內消。
又方。
上先灸瘡上三壯。以鍾乳末六錢。及漿水和研。敷上。須臾拔根盡出。
又方。
上用白殭蠶。搗為末。水調封之。丁瘡根當自出。
又方。
甘菊花(不限多少)
上絞取汁。服一小盞。入口即效。冬用菊根。
白話文:
[治療疔瘡的各種方法]
將以上藥材混合研磨均勻,每次空腹時,用溫水沖服二錢。
[治療惡性腫塊疔瘡及各種瘡的藥方]
皂莢(一兩,去除黑皮,塗上酥油烤至焦黃,去籽),麝香(一分,仔細研磨)。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加入麝香混合均勻,再用少量人糞調成泥狀,塗敷在患處並封住,五天後打開,病根會自行 বের。
[治療疔腫毒氣的藥方]
蛇皮灰(二合),露蜂房灰(二合)。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空腹調服,晚上再服用一次。
[治療疔瘡,不論男女的藥方]
鐵粉(一兩),蔓荊根(三兩)。
將以上兩味藥材混合搗成泥狀,敷在腫塊上,每天更換兩次。
[治療疔腫,皮肉突起,像魚眼狀,紅黑疼痛的藥方]
用白馬牙齒燒成灰,仔細研磨。先用針刺破瘡口,將灰敷在上面,再用麵粉封住。等腫脹消軟後,用好醋洗去灰,病根就會 نکل到,即可痊癒。
[治療疔瘡的藥方]
附子(去除皮和臍,生用),巴豆(去皮),胡粉(以上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末,用黑芝麻油調成濃稠的膏狀。先用針在瘡的四周刺出血,然後用藥膏封住,四周也用藥膏覆蓋,不要漏氣。從早到中午,病根就會自行 نکل。
[又一方]
用鬼傘,形狀像地上的菌類,多叢生在糞堆上,見到陽光就會消失。選擇黑色的,取其燒成灰,用針刺瘡的四周,直到瘡的邊緣,在孔中放入藥粉。經過收縮,瘡會發出來,用鑷子拔出病根,效果很好。
[又一方]
將白蘞磨成粉末,用水調敷在腫塊上,效果神奇。
[治療疔瘡,病根深入腹部的藥方]
取產婦糞便和水混合,絞汁服用三(或一、二)合,立刻見效。
[治療嚴重疔腫,用蜣螂的心,療效如神的藥方]
蜣螂(破開腹部取出其內白色部分)。
用以上一物,約半兩,研磨敷在腫塊上,立即會出現孔洞,再更換一次,血和病根全部 نکل到即可痊癒。
[又一方]
用黑牛的污垢封住患處即可痊癒。
[又一方]
刮下竹箭竿的內皮,做成艾炷,在患處灸二七壯,腫就會消退。
[又一方]
用附子搗成末,用醋調和塗抹,乾了就再塗。
[又一方]
用生薺苨根,搗爛絞汁塗抹,乾了就再塗。
[又一方]
柳枝葉(一束,長三尺,周長四尺)。
將柳枝葉切碎,用五斗水煮取三斗,去除殘渣,煎煮至像麥芽糖一樣。刺破患處塗抹。
[又一方]
用益母草的莖葉,搗爛敷在瘡上,再絞取汁五合服用,疔腫就會在內部消退。
[又一方]
先在瘡上灸三壯,然後用鐘乳末六錢,用米漿水調和研磨,敷在患處,很快就會將病根全部拔出。
[又一方]
用白殭蠶搗成末,用水調和封住,疔瘡的病根就會自己 نکل。
[又一方]
甘菊花(不限數量)。
絞取汁液,服用一小杯,入口即見效。冬天可用菊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