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四 (5)

1. 治一切丹毒諸方

夫一切丹毒者。為人身體。忽然變赤如丹之狀。故謂之丹毒也。或發手足。或發腹上。如手大。皆風熱惡毒所為。重者亦有疽之類也。若不急治。則痛不可忍。久乃壞爛。出膿血數升。若發於節間。便令人四肢毒腫。入於腸則煞人。小兒得之。最為急也。

治一切丹毒。熱焮疼痛。金花散方。

鬱金(一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糯米(三合)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用蜜水。調令稀稠得所。用雞翎薄掃丹上。干即更塗。

治一切丹毒。惡氣攻刺。身體赤腫。疼痛不可忍。宜用此方。

車前草,益母草,地膽草(以上各等分)

上件藥。爛研塗之。干即更塗。

治一切丹毒惡氣。五色無常。不即療之。痛不可忍。若壞皮膚。用大出膿血。或發節解。即斷人四肢。此蓋疽之類也。宜速治之方。

上搗大蒜或小蒜如泥。筆塗之。干即更塗。以瘥為度。

又方。

赤小豆(一升),羊角燒灰(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以雞子白和塗之。如無羊角。即單用小豆亦良。

治一切丹毒。走皮中。浸淫疼痛方。

蠐螬(研)

上以雞子清調塗之。干即再塗。

治一切丹毒流腫方。

榆白皮末(半兩)

上以雞子白調塗之。

又方。

上用地龍糞水和塗之。

又方。

鼠黏草根(勿使見風洗去土)

上搗爛貼之。絞取汁飲之。亦良。

治一切丹毒遍身方。

蕓薹子(一兩)

上以酒一大盞。和研去滓。煎五七沸。不計時候。溫服一合。

治一切丹毒方。

上用蛇銜草。搗取汁塗之。

又方。

上用生地黃。搗取汁塗之。

又方。

上用護火草。爛搗敷之。

又方。

上用五葉草。爛搗敷之。

又方。

上用浮萍草。爛搗敷之。

又方。

上用豉。搗羅為末。以水調塗之。

又方。

上用川大黃。搗羅為末。以水調塗之。

又方。

上用梔子仁。搗羅為末。以水調塗之。

又方。

上用黃芩。搗羅為末。以水調塗之。

又方。

上用川芒硝。細研為末。以水調塗之。

又方。

上用五葉藤。搗羅為末。以水調塗之。

白話文:

一切丹毒,是指身體某處突然出現像丹砂一樣紅腫的現象。它可能發生在手腳或腹部,大小不一,都是風熱邪毒引起的。嚴重者甚至會發展成疽,如果不積極治療,疼痛難忍,久而久之會潰爛,流出大量膿血。如果丹毒發生在關節處,會導致四肢腫毒;侵入腸道,則可能危及生命。兒童患此病,病情發展最快也最危險。

以下是一些治療丹毒的方劑:

治療丹毒熱腫疼痛的金花散:

鬱金、黃連、黃芩各一兩,糯米三合。將藥物搗碎研磨成細粉。每次用蜜水調成糊狀,用雞毛輕輕塗抹在患處,乾燥後重複塗抹。

治療丹毒惡氣攻刺,身體紅腫疼痛難忍的方劑:

車前草、益母草、地膽草等量。將藥物搗爛後塗抹患處,乾燥後重複塗抹。

治療丹毒惡氣,顏色變化不定,疼痛難忍,皮膚潰爛流膿,或蔓延到關節處危及四肢的方劑(此屬疽):

將大蒜或小蒜搗成泥狀,用筆塗抹患處,乾燥後重複塗抹,直到痊癒。

另一方劑:

赤小豆一升,羊角燒灰半兩。將兩種藥物搗碎研磨成細粉,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患處。如果沒有羊角,單用赤小豆也行。

治療丹毒浸淫疼痛的方劑:

蠐螬研磨後,用雞蛋清調和塗抹患處,乾燥後重複塗抹。

治療丹毒流腫的方劑:

榆白皮粉半兩,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患處。

另一方劑:

用地龍糞水調和後塗抹患處。

另一方劑:

鼠黏草根(不要風吹,洗去泥土),搗爛後敷貼患處,並絞取汁液服用。

治療全身性丹毒的方劑:

蕓薹子一兩,用一杯酒研磨去渣,煎煮五七沸,溫服一合,時間不限。

治療丹毒的方劑:

蛇銜草搗汁塗抹患處。

另一方劑:

生地黃搗汁塗抹患處。

另一方劑:

護火草搗爛敷貼患處。

另一方劑:

五葉草搗爛敷貼患處。

另一方劑:

浮萍草搗爛敷貼患處。

另一方劑:

豉搗碎研磨成細粉,用水調和後塗抹患處。

另一方劑:

川大黃搗碎研磨成細粉,用水調和後塗抹患處。

另一方劑:

梔子仁搗碎研磨成細粉,用水調和後塗抹患處。

另一方劑:

黃芩搗碎研磨成細粉,用水調和後塗抹患處。

另一方劑:

川芒硝研磨成細粉,用水調和後塗抹患處。

另一方劑:

五葉藤搗碎研磨成細粉,用水調和後塗抹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