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三 (14)
卷第六十三 (14)
1. 治一切毒腫膏藥諸方
治一切毒腫,不問大小,焮熱疼痛。不可忍,犀角膏方。
犀角屑(二兩),石長生(一兩),苦參(三兩),藍實(三兩),芎藭(一兩),赤芍藥(一兩)絡石(一兩)白蘞(一兩),半夏(一兩),連翹(一兩),商陸(一兩),玄參(一兩),桑寄生(二兩),酥(三兩),川硝石(三兩)
上件藥,細銼,以臘月豬脂煉成者三斤,入藥,以文火同煎,候白蘞黃赤色,以布絞去滓,淨拭鐺,重煎,下酥硝石,添火煉之,不得絕急,候如稀餳,又以綿濾,納瓷器中盛。於軟帛上攤貼,日二換之。
治一切毒腫,筋急疼痛,烏蛇膏方。
烏蛇(一兩),木香(半兩),訶黎勒皮(半兩),芎藭(半兩),細辛(半兩),牛蒡子〔半(十)兩〕,防風(半兩去蘆頭),垂柳枝(銼二合),黃丹(六兩),清油〔一升(斤)〕
上件藥,搗羅為末,於油內,先煎柳枝令黃黑色,綿濾去滓,澄清,拭鐺令淨,以慢火熬,入黃丹,攪,如黑豆色,一時下藥末,又攪,令勻,傾於不津器內。每使時,看瘡腫大小,火畔煨,以紙上攤貼,日二換之。
治一切毒腫疼痛,宜貼解毒膏方。
川升麻(一兩),白蘞(二兩),漏蘆(一兩),連翹(一兩),川芒硝(一兩),蛇銜草(二兩半),黃芩(一兩半),梔子仁(三十枚),蒴藋根(二兩)
上件藥,銼碎,以酒拌半日,用豬脂一斤半,煎藥令黑色,即膏成,綿濾去滓,以瓷器盛。於軟帛上攤貼,日二換之。
治一切毒腫熱疼,升麻膏方。
川升麻(一兩),犀角屑(一兩半),玄參(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赤芍藥(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梔子仁(一兩),甘草(一兩),川芒硝(一兩),芎藭(一兩),蛇銜草(一兩),白蘞(一兩),黃芩(一兩),莽草(一兩),桑寄生(一兩),白芷(一兩),射干(一兩),藍葉(一兩)地黃汁(五合),豬脂(四斤),醋(一升)
上件藥,都銼,以醋地黃汁。漬藥一宿,於鐺內先消豬脂,入藥,以慢火煎,候醋氣歇,白芷黃赤色,膏成,綿濾去滓,盛瓷器中。每日四、五度,塗摩腫處。
治一切毒腫,結硬疼痛,地黃膏方。
生地黃(半斤),辛夷(一兩),獨活(一兩),當歸(一兩),芎藭(一兩),黃耆(一兩),白芷(一兩),續斷(一兩),赤芍藥(一兩),黃芩(一兩),川大黃(一兩),薤白〔一(二)兩〕
上件藥,都細銼,以臘月豬脂一斤半,煎,候白芷黃赤色,以綿濾去滓,盛不津器中,日三、四度塗之。
治一切風毒氣流注,骨節筋脈結聚疼痛,敗龜膏方。
敗龜(一兩),桂心(半兩),木香(一分),木鱉子仁(半兩),防風(三分去蘆頭),白芷(一分),當歸(一分),槐白皮(一兩),獨活(一分),川烏頭(一分生,去皮臍),芎藭(一分),藁本(一分)黃丹(一兩),清油(十兩),松脂(一兩)
白話文:
[治療各種毒瘡腫痛的膏藥配方]
- 治療各種毒瘡腫痛,不論大小,紅腫發熱疼痛難忍的犀角膏配方: 犀角磨成的粉末(2兩)、石長生(1兩)、苦參(3兩)、藍實(3兩)、芎藭(1兩)、赤芍藥(1兩)、絡石(1兩)、白蘞(1兩)、半夏(1兩)、連翹(1兩)、商陸(1兩)、玄參(1兩)、桑寄生(2兩)、豬油(3兩)、硝石(3兩)。
將上述藥材切碎,用臘月煉製的豬油3斤,放入藥材,用小火一同煎煮,等到白蘞變成黃紅色時,用布濾去藥渣,將鍋擦乾淨,再次煎煮,加入豬油和硝石,加大火力熬煉,不要太急,等到像稀粥一樣時,再次用棉布過濾,放入瓷器中盛裝。將膏藥攤在軟布上貼敷,每天更換兩次。
- 治療各種毒瘡腫痛,筋脈拘急疼痛的烏蛇膏配方: 烏蛇(1兩)、木香(半兩)、訶黎勒皮(半兩)、芎藭(半兩)、細辛(半兩)、牛蒡子(半兩)、防風(半兩,去除蘆頭)、垂柳枝(切碎2合)、黃丹(6兩)、清油(1升)。
將上述藥材搗成粉末,放入油中,先煎柳枝至黃黑色,用棉布濾去藥渣,澄清,將鍋擦乾淨,用慢火熬煮,加入黃丹,攪拌,等到顏色像黑豆時,加入藥末,繼續攪拌均勻,倒入不吸水的容器中。每次使用時,根據瘡腫大小,在火邊稍微加熱,將膏藥攤在紙上貼敷,每天更換兩次。
- 治療各種毒瘡腫痛疼痛,適合貼敷的解毒膏配方: 川升麻(1兩)、白蘞(2兩)、漏蘆(1兩)、連翹(1兩)、川芒硝(1兩)、蛇銜草(2兩半)、黃芩(1兩半)、梔子仁(30枚)、蒴藋根(2兩)。
將上述藥材切碎,用酒浸泡半天,用豬油1斤半,煎煮藥材至黑色,膏藥即成,用棉布濾去藥渣,放入瓷器中盛裝。將膏藥攤在軟布上貼敷,每天更換兩次。
- 治療各種毒瘡腫痛發熱疼痛的升麻膏配方: 川升麻(1兩)、犀角磨成的粉末(1兩半)、玄參(1兩)、杏仁(1兩,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和雙仁)、赤芍藥(1兩)、麻黃(1兩,去根節)、梔子仁(1兩)、甘草(1兩)、川芒硝(1兩)、芎藭(1兩)、蛇銜草(1兩)、白蘞(1兩)、黃芩(1兩)、莽草(1兩)、桑寄生(1兩)、白芷(1兩)、射干(1兩)、藍葉(1兩)、地黃汁(5合)、豬油(4斤)、醋(1升)。
將上述藥材都切碎,用醋和地黃汁浸泡藥材一晚,在鍋內先融化豬油,加入藥材,用小火煎煮,等到醋的氣味散去,白芷變成黃紅色,膏藥即成,用棉布濾去藥渣,盛入瓷器中。每天塗抹患處四五次。
- 治療各種毒瘡腫痛,結硬疼痛的地黃膏配方: 生地黃(半斤)、辛夷(1兩)、獨活(1兩)、當歸(1兩)、芎藭(1兩)、黃耆(1兩)、白芷(1兩)、續斷(1兩)、赤芍藥(1兩)、黃芩(1兩)、川大黃(1兩)、薤白(1或2兩)。
將上述藥材都切碎,用臘月煉製的豬油1斤半,煎煮,等到白芷變成黃紅色,用棉布濾去藥渣,盛入不吸水的容器中,每天塗抹患處三四次。
- 治療各種風毒之氣在體內流竄,導致關節筋脈結聚疼痛的敗龜膏配方: 敗龜(1兩)、桂心(半兩)、木香(1分)、木鱉子仁(半兩)、防風(3分,去除蘆頭)、白芷(1分)、當歸(1分)、槐白皮(1兩)、獨活(1分)、川烏頭(1分,生的,去皮臍)、芎藭(1分)、藁本(1分)、黃丹(1兩)、清油(10兩)、松脂(1兩)。
將敗龜、木香、桂心三味藥材合在一起搗成粉末,其餘藥材切碎,用油浸泡一晚,一起煎煮,直到槐白皮變成黑色,用棉布濾去藥渣,澄清,全部倒入鍋中,用小火熬煮,加入黃丹,用柳木攪拌棒不停攪拌,等到黃丹顏色變黑,滴入水中,看軟硬程度合適,膏藥即成,加入敗龜等三味藥粉,再次攪拌均勻,倒入不吸水的容器中盛裝。每次使用時,根據疼痛部位大小,在火邊稍微加熱,將膏藥均勻攤在紙上貼敷,每天更換二三次。
- 治療各種風毒,流竄不定,紅腫疼痛的天麻膏配方: 天麻、當歸、防風、烏頭(去皮臍,生用)、獨活、細辛、烏蛇、半夏、乾蠍、白殭蠶(各1兩)。
將上述藥材切碎,用臘月煉製的豬油1斤半,煎煮至沸騰,加入藥材,用小火熬煮,等到藥材變成黑色,過濾出藥渣,加入蜂蠟4兩,等到融化,用棉布過濾,放入瓷盒中。每天塗抹患處三五次,讓患處發熱,同時在空腹和晚飯前,用溫酒送服半匙。
- 治療各種風毒流竄,筋骨疼痛的換骨膏配方: 檳榔(1分)、沒藥(1分)、鹽(1分)、麝香(1分,研磨成粉末)、當歸(1分)、乾蠍(1分)、芎藭(1分)、黃丹(3兩)、清油(5兩)、垂柳枝(切碎2兩)。
將上述藥材搗成粉末,先用油煎柳枝,至黃黑色,過濾,用棉布過濾,全部倒入鍋中,加入鹽、黃丹,用柳木攪拌棒攪拌,用慢火熬煮,等到變成黑色,加入其他藥末,快速攪拌均勻,盛入瓷盒中。將膏藥攤在舊布上貼敷,每天更換兩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