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三 (12)
卷第六十三 (12)
1. 治一切惡毒瘡膏藥諸方
治一切惡毒瘡腫,抵聖雄黃膏方。
雄黃(一兩細研),黃丹(二兩),乳香(一分細研),沒藥(一分細研),麒麟竭(一分細研),密陀僧(半兩細研),麝香(半分細研),丁香(半分末),紅芍藥(一分銼),白芨(一分銼),白蘞(一分銼),白芷(一分銼),不灰木(一分銼),槐條,柳條(以上各一寸冬用根,夏用條,並亂髮都一處,水浸一日,濾出),亂髮(如球子大淨洗),油(半斤),蠟(四兩)
上件藥,從芍藥以下,以油煎令白芷焦赤,濾去滓,入蠟並雄黃以下八味,不住手以柳木篦攪,候色變黑,即傾入瓷盒中。看瘡大小,塗於故帛上,貼之。
治一切遠年惡毒瘡,發背,冷漏丁瘡,刀箭所傷,烏蛇膏方。
烏蛇(四兩),當歸(二兩),黃耆(一兩半),生乾地黃(一兩半),亂髮(三分燒灰),防風(一兩去蘆頭),甘草(二兩),黃丹(六兩),胡粉(四兩),蠟(二兩),松脂(二兩)
上件藥,都細銼,以清油二斤半,於鐺內,入蠟、松脂及藥,煎,令黑色,綿濾去滓,都納鐺中,下黃丹,便以武火上不住手攪,候色黑,滴安水中如珠子,硬軟得所,即膏成也,用故帛上攤,可瘡大小貼,日二易之,以瘥為度。
治一切癰疽惡毒瘡痛,挺子膏方。
附子(一兩去皮臍,生用),赤芍藥(一兩),當歸(一兩),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黃連(一兩),赤柳皮(四兩),麒麟竭(一兩),沒藥,黃丹(三兩),清油〔二(一)斤〕
上件藥,並細銼,先將清油及諸藥,入於鐺中,煎,令焦黃色,待冷澄,濾過,後下黃丹、麒麟竭、沒藥同煎,以柳木篦子不住手攪,候黑色,取少許滴水中成珠子,即膏成,放冷劑作挺子。多年冷漏惡瘡,先用甘草煎水洗,然後貼之;癰腫,皂莢酒調服一丸,如彈子大;齒斷癰腫,貼之,大效。
治一切惡毒瘡疼痛,生肌散方。
白朮(一升淘四十九遍),舊皮巾子(一隻)
上二味,入瓷瓶子內,泥固頭,以大火燒為灰,候冷,細研為末。日二、三上貼之。
治一切惡毒瘡,日夜疼痛,膿血不止,宜用此方。
雄黃(三分細研),麒麟竭(三分細研),乳香(三分細研),麝香(一分細研),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柳枝(一握銼),瀝棬油(八兩)
上件藥,先將油入銚子內,與杏仁、柳枝同煎至黑色,用綿濾過,淨拭銚子,入黃丹二兩,於油內熬,常以柳枝子攪,令黑色,候滴水中不散,入前四味藥末,久熬令稠,傾在瓷器中。於軟帛上攤貼,日二換之。
治一切惡毒瘡,挺子膏方。
麒麟竭(半兩),定粉(一兩),沒藥(半兩),自然銅(半兩),黃丹(一兩),無名異(半兩)蠟(四兩)
白話文:
治一切惡毒瘡膏藥諸方
抵聖雄黃膏方:
將雄黃研磨成細粉一兩,黃丹二兩,乳香、沒藥、麒麟竭各研磨成細粉一分,密陀僧研磨成細粉半兩,麝香研磨成細粉半分,丁香研磨成細末半分,紅芍藥、白芨、白蘞、白芷、不灰木各銼成碎片一分,槐條、柳條(冬天用根,夏天用條,各一寸長),以及亂髮(如彈珠大小,需清洗乾淨)一同用水浸泡一天,過濾取汁。將過濾後的汁液、亂髮以及半斤油、四兩蠟混合。將芍藥以下的藥材用油煎煮,直到白芷焦黃,過濾掉渣滓。然後加入蠟以及雄黃等八味藥材,用柳木篦子不停攪拌,直到顏色變黑,再倒入瓷盒中。根據瘡瘍大小,塗抹在舊布上敷貼。
烏蛇膏方:
將烏蛇四兩、當歸二兩、黃耆一兩半、生乾地黃一兩半、亂髮三分(燒成灰)、防風(去蘆頭)一兩、甘草二兩、黃丹六兩、胡粉四兩、蠟二兩、松脂二兩,都切成細末。用二斤半清油,放入鍋中,加入蠟、松脂和藥材煎煮,直到顏色變黑,用棉布過濾掉渣滓。將過濾後的藥液倒回鍋中,加入黃丹,用大火不停攪拌,直到顏色變黑,滴入水中能成珠狀,硬度適中,即成膏藥。用舊布攤開膏藥,根據瘡瘍大小敷貼,一日換藥兩次,直到痊癒。
挺子膏方:
將附子(一兩,去皮臍,生用)、赤芍藥一兩、當歸一兩、杏仁(二兩,湯浸後去皮尖、雙仁)、黃連一兩、赤柳皮四兩、麒麟竭一兩、沒藥、黃丹三兩、清油一斤到二斤,都切成細末。先將清油和藥材一起放入鍋中煎煮,直到顏色焦黃,待冷卻後過濾。然後加入黃丹、麒麟竭、沒藥繼續煎煮,用柳木篦子不停攪拌,直到顏色變黑,取少量滴入水中能成珠狀,即成膏藥,放涼後製成挺子狀。多年冷漏惡瘡,需先用甘草煎水清洗,再敷貼;癰腫者,可服用皂莢酒調和的藥丸(如彈珠大小);齒斷癰腫,也可用此膏藥敷貼,效果顯著。
生肌散方:
將白朮(一升,淘洗四十九遍)和舊布巾(一隻)放入瓷瓶中,用泥土封住瓶口,用大火燒成灰,放涼後研磨成細末。每日敷貼兩到三次。
治一切惡毒瘡日夜疼痛膿血不止方:
將雄黃、麒麟竭、乳香各研磨成細粉三分,麝香研磨成細粉一分,杏仁(二兩,湯浸後去皮尖、雙仁),柳枝(一握,切碎),瀝青油(八兩)混合。先將油放入銚子中,與杏仁、柳枝一起煎煮至黑色,用棉布過濾。清洗銚子,加入黃丹二兩,在油中熬煮,用柳枝不停攪拌,直到顏色變黑,滴入水中不散開,再加入前四味藥粉,繼續熬煮至濃稠,倒入瓷器中。攤在柔軟的布上敷貼,每日換藥兩次。
挺子膏方(第二方):
將麒麟竭半兩、定粉一兩、沒藥半兩、自然銅半兩、黃丹一兩、無名異半兩、蠟四兩搗碎過篩成粉末。先將蠟放入銚子中熔化,然後加入藥粉,用柳枝不停攪拌,直到冷卻凝固成挺子狀。使用時,在漆碟子上滴一點生油,將膏藥磨成糊狀,每日敷貼兩次。
白薇膏方:
將白薇、白蘞、白芨、白附子、白芷、赤芍藥各半兩切碎,用油浸泡七天,放入瓷瓶中,用三層厚的紙封住瓶口,用繩子紮緊,放在煮熟的米飯上蒸五次,然後用銚子煎煮五六沸,用棉布過濾掉渣滓。再加入胡粉二兩(研磨成細粉)、乳香一分(研磨成細粉)、白蠟三兩,繼續煎煮一兩沸,倒入瓷器中。攤在柔軟的布上敷貼,每日換藥兩次。
莨菪膏方:
將莨菪子搗碎,用棉布包好放入油鍋中煎煮,直到顏色焦黑,過濾。然後加入白蘞、黃丹等藥材,用柳木篦子不停攪拌,直到稀稠適中,即成膏藥,貯存在瓷盒中。用舊布攤開敷貼,每日換藥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