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三 (3)
卷第六十三 (3)
1. 治一切癰疽發背通用膏藥諸方
亂髮(一兩),黃丹(六兩),緋絹(方一尺二寸燒灰),松脂(二兩),丁香末(半兩),蠟(一兩),鹽(一兩),柴胡(一兩去苗),黃耆(一兩),乳香(半兩細研),莨菪子(二兩),清麻油(一斤),驢耳塞(半兩),曲頭棘針(五十枚)
上件藥,煉油令煙絕。即下緋帛、發鬆、脂、蠟等,煎,令發盡,取前柴胡等,碎銼,下油鐺中,以文火煎一炊久,綿濾去滓,油都安鐺內,下黃丹,攪勿住手,候藥色黑。入丁香、乳香末,令勻,時時點於鐵上,試捻成丸,即藥成。用不津器盛。每用,於帛上攤貼,每日兩遍換之。
治一切瘡腫,神效烏膏方。
清油(一升),黃耆(一兩銼),木通(一兩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皂莢(一挺不蚛者,去皮、子,生銼),亂髮(如雞子大)
以上藥,先以油浸一宿,明旦以文火煎,待藥滓微燒黑,綿濾去滓,都入鐺,更煎。入蜡月煉成豬脂五兩,黃丹(七兩炒令紫色)
上入前油中煎,以柳木篦不住手攪,待黃丹消盡,油麵清,次下成煉松脂一兩,舶上柴䤵末一兩,入畢,不停手攪,時時滴少許漆器上,試看,凝不黏手,去火,下麝香一分。細研。攪令勻,傾入瓷盒中,收之。一切瘡腫,故帛上貼之。未作頭者,貼之當消;如已成頭,當自穴矣;瘡腫焮痛,及金瘡折傷,火炙,乘熱貼之,即定;腸癰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以溫酒下十丸。
治發背及諸癰疽瘡,木通膏方。
木通〔二(三)兩銼〕,露蜂房(二兩),連翹(二兩銼),黃芩(二兩銼),商陸(二兩銼),黃耆(二兩銼),牛蒡根(二兩銼),乳頭香(二兩細研),松脂(二兩),蠟(一兩),黃丹(七兩),羊腎脂(三兩),緋帛(一尺燒灰,細研),硝石(一兩細研),曲頭棘針(一百枚)
上件藥,以生麻油二斤,於鐺中,文火煎,令香,下銼藥,急火煎,候藥色赤黑,下松脂、蠟,消,以綿濾去滓,下黃丹及羊脂,攪勿住手,候色黑。時時點於鐵上。試看凝如餳,去火,適火熱下乳香、帛、灰、硝石等,攪勻,用不津器盛。每用,塗於帛上,貼之。如腫未成膿,即內消;已成膿,即日二貼之。
治風毒瘡腫,癰疽丁贅瘤癭,十香膏方。
沉香(半兩銼),檀香(半兩銼),丁香(半兩末),鬱金香(半兩銼),甘松香(半兩銼),麝香(一分細研),薰陸香(半兩細研),白膠香(半兩細研),龍齒(半兩細研),黃丹(六兩),麻油(一斤),蘇合香(半兩銼),木香(半兩末)
上件藥,先取沉香、檀香、鬱金香、甘松香等五味,於油中浸七日,都入鐺內,以少炭火溫養,五日後,以武火煎三二十沸,濾出香,用綿濾過,淨拭鐺,油都入鐺內,下黃丹,以柳木篦,不住手於火上攪,候色黑,滴水中如珠子,軟硬得所,去火,將煎丁香等六味,入膏中攪三、五百遍,膏成,盛瓷盒內。用軟帛上攤貼,日三度換之。
白話文:
通用膏藥配方,可治療各種癰疽和背瘡
配方一:
準備:亂髮一兩、黃丹六兩、燒成灰的紅色絲綢一尺二寸、松脂二兩、丁香粉半兩、蜂蠟一兩、鹽一兩、去除莖的柴胡一兩、黃耆一兩、研磨成粉的乳香半兩、莨菪子二兩、清麻油一斤、驢耳屎半兩、曲頭棘針五十枚。
製作方法: 將麻油加熱至冒煙,加入燒成灰的緋帛、亂髮、松脂和蜂蠟,煎煮至亂髮完全溶解。接著加入切碎的柴胡等藥材,用小火煎煮約半小時。用棉布過濾藥渣,將油倒入鍋中,加入黃丹,不停攪拌至藥油變黑。加入丁香粉和乳香粉,攪拌均勻。取少量藥膏滴在鐵片上,試著搓成丸狀,若成丸即可。將藥膏裝入不透水的容器中。 使用方法: 每次取適量藥膏塗在布上,貼於患處,每日更換兩次。
特效烏膏,治療各種瘡腫
準備:清麻油一升、切碎的黃耆一兩、切碎的木通一兩、湯泡後去皮尖雙仁的杏仁一兩(研磨)、去除外皮和籽的未受蟲蛀的皂莢一挺(切碎)、雞蛋大小的亂髮。
製作方法: 先將上述藥材用麻油浸泡一晚。隔天早上用小火煎煮,待藥渣微焦黑時,用棉布過濾藥渣,將油倒入鍋中。加入十二月煉製的豬油五兩、炒至紫色的黃丹七兩,一同煎煮。用柳木刮刀不停攪拌,待黃丹完全溶解,油面變得清澈時,加入煉製的松脂一兩和從外地來的柴䤵粉末一兩,繼續不停攪拌。不時滴少量藥膏在漆器上,試看藥膏是否凝固且不黏手,若凝固不黏手即可熄火。加入研磨成粉的麝香少許,攪拌均勻,倒入瓷盒中保存。
使用方法: 各種瘡腫皆可用布貼敷。未化膿者可消散,已化膿者會自行潰破。瘡腫紅腫疼痛、金創傷折、火傷時,趁熱貼敷可止痛。腸癰則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用溫酒送服十丸。
木通膏,治療背瘡和各種癰疽
準備:切碎的木通二至三兩、露蜂房二兩、切碎的連翹二兩、切碎的黃芩二兩、切碎的商陸二兩、切碎的黃耆二兩、切碎的牛蒡根二兩、研磨成粉的乳頭香二兩、松脂二兩、蜂蠟一兩、黃丹七兩、羊腎油三兩、燒成灰的紅色絲綢一尺(研磨成粉)、研磨成粉的硝石一兩、曲頭棘針一百枚。
製作方法: 將生麻油二斤倒入鍋中,用小火加熱,待油散發香味後,加入切碎的藥材,用大火煎煮,待藥材顏色變成紅黑色時,加入松脂和蜂蠟,待其溶解後,用棉布過濾藥渣,接著加入黃丹和羊脂,不停攪拌,待顏色變黑。不時滴少量藥膏在鐵片上,試看藥膏是否凝固如麥芽糖,若凝固如麥芽糖即可熄火。趁熱加入乳香粉、絲綢灰和硝石粉,攪拌均勻,裝入不透水的容器中保存。
使用方法: 每次取適量藥膏塗在布上,貼於患處。若腫脹未化膿,可使其消散;若已化膿,則每日貼敷兩次。
十香膏,治療風毒瘡腫、癰疽、丁腫、贅瘤、癭瘤
準備:切碎的沉香半兩、切碎的檀香半兩、丁香粉半兩、切碎的鬱金香半兩、切碎的甘松香半兩、研磨成粉的麝香少許、研磨成粉的薰陸香半兩、研磨成粉的白膠香半兩、研磨成粉的龍齒半兩、黃丹六兩、麻油一斤、切碎的蘇合香半兩、木香粉半兩。
製作方法: 先將沉香、檀香、鬱金香、甘松香等五味藥材放入麻油中浸泡七天,接著將其全部倒入鍋中,用微火保溫,五天後,用大火煎煮約二十分鐘,濾出藥材,用棉布過濾,將鍋擦拭乾淨。將油倒入鍋中,加入黃丹,用柳木刮刀不停攪拌,待藥膏顏色變黑,滴入水中呈珠狀,軟硬適中時,熄火。加入丁香等六味粉末,在藥膏中攪拌三五百次,即完成藥膏,裝入瓷盒中保存。
使用方法: 每次取適量藥膏塗在軟布上,貼於患處,每日更換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