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二 (6)

1. 治附骨疽諸方

夫附骨疽者。由當風露臥。風入骨髓與熱氣相搏。復遇冷濕。或秋夏露臥。為冷所折。風熱伏結壅遏。附骨成疽。喜著大節解間。及額頭䏶膝上。嬰孩亦著髆肘背脊也。其大人患急者。則先覺痛。不得轉動。按之應骨便覺。皮肉微急。洪洪如肥狀是也。其小兒抱之。便即啼喚。

則是肢節已有痛處。蓋其候也。若不知覺。乃至遍身成膿不潰。唯身體變青黯。不悟是疽。乃至於死也。

治附骨疽。腫痛有膿久不瘥。天靈蓋散方。

天靈蓋(一兩燒灰),狗頭骨(半兩燒灰),白礬(半兩燒灰汁盡),麝香(一錢細研),黃連(一分去須),黃柏(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研入麝香令勻。每使。先煎甘草湯洗。拭乾。用生油調塗之。

治附骨疽。及一切惡瘡。宜絍藥方。

牛黃(一分細研),麝香(一分細研),木香(一分),丁香(一分),蘹香子(一分),乳香(一分細研),硃砂(一分細研),雄黃(一分細研),黃丹(一分),黃柏(一分銼),苦參(一分銼),膩粉(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同研令勻。剪單紙條子。看瘡眼子大小。每一條子紙。用藥末一字以下。捻藥末在紙條子內。絍於瘡中。不計近遠。如藥無力。紙絍子自退。即依前更用藥末。為紙絍子更絍。侯紙絍漸短。迫至好痊為度。若患惡瘡。不計任甚處。看瘡眼大小。皆用絍子。不計個數。以瘥為度。

治附骨疽及冷瘻。一切惡瘡等方。

蜣螂(燒灰一兩),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藥。同研為細散。用敷瘡上。日一換之。多時患者。不過三上效。

治附骨疽久不瘥。瘥後復發。骨從瘡孔中出方。

上用豬膽和楸葉。爛搗封之。

又方。

上以枸杞自然汁。以慢火熬成煎。後入煉過白礬。團令堅實陰乾。搗羅為末。先以甘草水洗之。拭乾。以唾塗瘡。將藥末周匝敷之。

治附骨疽腫痛。皂莢膏方。

皂莢(十挺蘼蕪融者細研),吳茱萸(二兩末),杏仁(一兩湯浸去皮炙研如泥),水銀(一兩以李棗瓤同研令星盡)

上件藥。以醋三升。煎皂莢取一升五合。濾去滓。下茱萸杏仁。以文火熬成膏。次下水銀和勻。置不津器中。於故帛上塗貼於患處。

治附骨疽。多年不瘥方。

多年油腳(一兩),獖豬𩩅骨髓(一兩),麝香(一錢細研)

上件藥。都研為膏。塗於瘡上。

治附骨疽。及魚眼瘡方。

杏仁(五十枚燒為灰),亂髮灰(一兩),膩粉(一分)

上件藥。同研令細。入油三合。蠟半兩。煎攪令勻。入瓷盒盛。淨洗貼之。

又方。

上以蜣螂七枚。和大麥面。爛搗封之。

又方。

上以狗頭燒煙燻之。

又方。

上用雞子五枚。煮熟。去白取黃。於銚子內。以慢火炒令黑。候自然為膏。瀝於盞。納黃丹膩粉各三錢。拌和令勻。每用時。先用米泔煎湯洗患處。拭乾。用藥敷之妙。

白話文:

治附骨疽諸方

附骨疽是由於睡眠時受風寒露氣侵襲,寒風侵入骨髓,與體內熱氣相搏,又遇上寒冷潮濕,或者在秋冬季節露宿受寒,導致風熱之邪鬱結阻塞,附著於骨骼形成癰疽。這種病好發於身體較大的關節部位,例如肩、肘、膝關節以及額頭、膝蓋上方,嬰兒則常見於腕、肘、背脊等處。成人患病初期,會先感到疼痛,難以活動,按壓患處時,疼痛會傳至骨骼,皮膚和肌肉略微緊繃,腫脹起來像肥肉一樣。嬰兒患病時,抱起就會啼哭不止。

這說明肢體關節已經出現疼痛,這是疾病的徵兆。如果沒有察覺,病情發展到全身化膿而不潰爛,只有身體變青發黑,而不認識是附骨疽,就會危及生命。

治療附骨疽腫痛,膿液久治不癒的方劑:天靈蓋散

天靈蓋(一兩,燒成灰)、狗頭骨(半兩,燒成灰)、白礬(半兩,燒成灰,取其汁)、麝香(一錢,研細)、黃連(一分,去鬚)、黃柏(一分)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過篩,加入研磨好的麝香拌勻。每次使用前,先用甘草水煎煮清洗患處,擦乾後,用生油調和藥粉塗敷。

治療附骨疽及一切惡瘡的方劑:絍藥方

牛黃(一分,研細)、麝香(一分,研細)、木香(一分)、丁香(一分)、蘹香子(一分)、乳香(一分,研細)、硃砂(一分,研細)、雄黃(一分,研細)、黃丹(一分)、黃柏(一分,切碎)、苦參(一分,切碎)、膩粉(一分)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過篩,混合研磨均勻。剪裁細長的紙條,根據瘡口的尺寸,取藥粉少許填入紙條內,然後將紙條塞入瘡口,不論瘡口深淺皆可使用。如果藥力不足,紙條會自行脫落,則需按照之前的步驟,重新用藥粉製作紙條塞入。等到紙條逐漸縮短,直至痊癒為止。如果患的是其他惡瘡,不論位置,都可根據瘡口大小,使用此法,直到痊癒。

治療附骨疽、冷瘻及一切惡瘡的方劑

蜣螂(燒成灰一兩)、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磨後用紙包好壓榨去除油分)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敷於瘡口,每日更換一次。即使是久病患者,通常三次敷藥就能見效。

治療附骨疽久治不癒,癒合後又復發,甚至骨頭從瘡口穿出的方劑

將豬膽和楸樹葉搗爛後敷於患處。

另一方劑

將枸杞的汁液用文火熬成膏,加入煉製過的白礬,揉成團狀,陰乾後研磨成粉。使用前,先用甘草水清洗患處,擦乾,用唾液塗抹患處,再將藥粉均勻地敷於患處四周。

治療附骨疽腫痛的方劑:皂莢膏

皂莢(十挺,用蘼蕪煮爛後研細)、吳茱萸(二兩,研磨成粉)、杏仁(一兩,用溫水浸泡去皮,焙乾後研磨成泥狀)、水銀(一兩,與李子核內的棗瓤一同研磨至水銀分散成小顆粒狀)

將皂莢用三升醋煎煮,取一升五合的藥汁,過濾掉藥渣,加入吳茱萸和杏仁,用文火熬成膏狀,再加入水銀拌勻,放入乾燥的容器中保存。使用時,將膏藥塗抹在乾淨的布上,貼敷於患處。

治療多年不癒的附骨疽的方劑

多年油垢(一兩)、野豬脛骨髓(一兩)、麝香(一錢,研細)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膏狀,塗敷於瘡口。

治療附骨疽及魚眼瘡的方劑

杏仁(五十枚,燒成灰)、亂髮灰(一兩)、膩粉(一分)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加入三合油和半兩蠟,煎煮攪拌均勻,放入瓷盒中保存。使用前清洗患處,然後將藥膏敷於患處。

另一方劑

取蜣螂七枚,與大麥麵一起搗爛後敷於患處。

另一方劑

用狗頭燒出的煙熏患處。

另一方劑

取雞蛋五枚,煮熟後去蛋白取蛋黃,放在銚子裡用文火炒至變黑,自然凝結成膏狀,倒入碗中,加入黃丹和膩粉各三錢,拌勻。每次使用前,先用米湯清洗患處,擦乾後,敷上藥膏。

另一方劑

取乾燥的蜣螂,研磨成細粉,過篩。使用前,先在瘡口塗抹烏雞油,再敷上藥粉。

治療附骨疽久治不癒,癒合後又復發,骨頭從瘡口穿出的方劑

一歲母雞的骨頭(一兩,燒成灰)、三家不同人家使用的桐木棺材屑(一兩,燒成灰)、三家不同人家使用的炊煙草灰(一兩,燒成灰)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次取少許藥粉塞入瘡口,碎骨頭就會自行排出,傷口自然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