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二 (5)
卷第六十二 (5)
1. 治瘭疽諸方
上件藥。細銼。以豬脂二斤。入生地黃汁。羊脂諸藥。煎候黃芩黑色。綿濾去滓。入麝香丹砂末。攪令勻。收瓷盒中。頻頻以摩瘡上。
治瘡疽。浸淫廣大。焮赤黑爛成瘡。甘草膏方。
甘草(二兩生用),川大黃(一兩),胡粉(一兩細研),羊髓(二兩),豬脂(二合)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鐺中。與脂髓同煎三五沸。膏成。下胡粉。攪令勻。收瓷盒中。每用。可瘡塗之。
治瘭疽浸淫。欲作未成。如桃核。或如雞子。赤腫焮熱。宜拓甘草湯方。
甘草(一兩),黃芩(一兩),川大黃(一兩),黃連(一兩),當歸(一兩),川芒硝〔三(二)兩〕
上件藥。細銼。以水六升。煮至三升。去滓。還鐺中。納芒硝令小沸。將帛於藥汁中浸。以拓腫上。數用之效。
治瘭疽。十指頭焮赤癢。豬蹄湯漬之方。
豬蹄(一具治凡食法),芎藭(半兩),川大黃(半兩),當歸(半兩),白芷(半兩),甘草(半兩),莽草(半兩),細辛(半兩),黃芩(半兩),黃連(半兩),藁本(半兩)
上件藥。細銼。先以水五升。煮豬蹄至三升。去滓。納諸藥。更煮至二升。去滓。稍溫漬瘡良。
治瘡疽。浸淫多日。漸大。宜敷胡粉散方。
胡粉(二兩),黃連〔二兩去須〕,甘草(二兩),䕡茹(二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粉瘡上。
治卒得瘭疽。一名爛瘡。宜敷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須搗皮),胡粉(一兩)
上件藥相和。研令勻細。以油調塗之。此瘡初起。作癮疹疼痛焮赤。宜用生鐵燒赤。二七遍注水中。日二三度。以洗之。
又方。
上燒牛糞作灰。細研。用油調塗之。
治瘭疽無頭腦。出在指甲上。宜用此方。
獨頭蒜(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
上件藥相和。爛研。炒令熱。敷瘡上。以軟帛系之。數易神驗。
治瘭疽著手足。累如米豆。刮之汁出。急療之方。
蔓荊子(二兩炒熟)
上搗細羅為散。以豬脂和敷其上。
白話文:
治療瘭疽的各種藥方
將上述藥材切細,放入二斤豬油,加入生地黃汁、羊油等藥材一起煎煮,直到黃芩變成黑色,用棉布過濾去除藥渣,再加入麝香、丹砂末,攪拌均勻,裝入瓷盒中。頻繁地將藥膏塗抹在瘡上。
治療瘡疽,蔓延擴大,紅腫發黑潰爛成瘡:甘草膏藥方
甘草(二兩,生用),川大黃(一兩),胡粉(一兩,研磨細),羊髓(二兩),豬油(二合)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放入鍋中,與豬油、羊髓一起煎煮三五次沸騰,熬成膏狀。加入胡粉,攪拌均勻,裝入瓷盒中。每次取用塗抹在瘡上。
治療瘭疽蔓延,即將發作未成形,如桃核或雞蛋大小,紅腫發熱:宜用甘草湯外敷方
甘草(一兩),黃芩(一兩),川大黃(一兩),黃連(一兩),當歸(一兩),芒硝(二或三兩)
將上述藥材切細,用水六升煮至三升,去除藥渣,再放回鍋中,加入芒硝使其略微沸騰。用布浸泡在藥汁中,然後敷在腫脹處。多次使用有效。
治療瘭疽,手指頭紅腫癢:用豬蹄湯浸泡方
豬蹄(一具,處理過可食用),芎藭(半兩),川大黃(半兩),當歸(半兩),白芷(半兩),甘草(半兩),莽草(半兩),細辛(半兩),黃芩(半兩),黃連(半兩),藁本(半兩)
將上述藥材切細,先用水五升煮豬蹄至三升,去除藥渣,加入其他藥材,再煮至二升,去除藥渣。稍微溫熱時用來浸泡瘡口,效果良好。
治療瘡疽,蔓延多日,逐漸擴大:宜敷胡粉散方
胡粉(二兩),黃連(二兩,去須),甘草(二兩),䕡茹(二兩)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不計時間,直接將藥粉敷在瘡上。
治療突然發作的瘭疽,又名爛瘡:宜敷黃連散方
黃連(一兩,去須搗爛),胡粉(一兩)
將上述藥材混合,研磨均勻細緻,用油調和後塗抹。此瘡初起時,會出現隱疹、疼痛、紅腫。宜用燒紅的生鐵,在水中浸泡二七次,每日二三次用此水清洗。
另一個藥方
將燒過的牛糞研磨成灰,用油調和後塗抹。
治療瘭疽沒有膿頭,長在指甲上:宜用此方
獨頭蒜(一兩),杏仁(一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
將上述藥材混合搗爛,炒熱後敷在瘡上,用軟布綁好。多次更換,效果顯著。
治療瘭疽長在手足,如米粒豆粒,刮之有汁液流出:急救方
蔓荊子(二兩,炒熟)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用豬油調和後敷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