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二 (4)

1. 治瘭疽諸方

凡瘭疽者。肉中忽生點子如豆粒。小者如米粟。劇者如梅李。或赤黑青白不定。一種其狀有根。不浮腫。痛瘮應根。深至肌少分。使四面悉腫。疱點紫黑色。能爛壞筋骨也。南方名為榻著毒。厚肉處即割去之。亦燒鐵烙卻。或令焦如炭。亦灸百壯。飲葵根汁。及藍青汁。若犀角汁。

升麻汁。竹瀝。及黃龍湯。諸單方療。折其熱爾。其病亦喜著指。故與代指相似。人不識之。呼作代指。不急療之。亦遂脈上入臟殺人。西方人得之。皆截去指。疽發初。指頭先作點。後如腫赤黑。疼痛入心是也。後有惡肉。病者身上。忽有肉如豆粒突出。便長。推出如牛馬乳。

上如雞冠狀。不療自長出。不入痛癢。此春冬時受惡風。入肌脈中久。變成此疾。療之。宜服漏蘆湯。外燒烙。日日為之。令焦盡。兼以膏敷之。積日乃瘥。

治瘭疽。皮肉中忽生點子如麻豆。或大如桃李。腫痛不可忍。射干散方。

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枳實(一兩麩炒微黃),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麝香(一分細研),前胡(一兩半去蘆頭),犀角屑(三分),羚羊角屑(三分),甘草(一兩半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入麝香令勻。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瘭疽。疼痛徹心。四肢壯熱。漏蘆散方。

漏蘆(一兩),白蘞(一兩),黃芩(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枳實(一兩麩炒微黃),川升麻(一兩),赤芍藥(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瘭疽。毒氣不散。皮肉黯黑。疼痛不可忍。枳實散方。

枳實(一兩麩炒微黃),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生乾地黃(一兩),犀角屑(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前胡(一兩半去蘆頭),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入麝香令勻。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瘭疽。消毒止痛。丹砂膏方。

丹砂(一兩細研),犀角屑(二兩),射干(三兩),生乾地黃〔一(十)兩〕,川大黃(二兩),芎藭〔三(五)兩〕,川升麻(三兩),前胡(三兩去蘆頭),沉香(三兩),黃芩(三兩),麝香(半兩細研),木香(一兩)

上件藥。細銼。以醋半升。拌令濕。經一縮。以豬脂二升。微火煎。候大黃赤色。綿濾去滓。後入丹砂麝香末。攪令勻。收瓷盒中。不計時候。以溫水調下半匙。

治瘭疽。散毒氣。麝香摩膏方。

麝香(半兩細研),莽草(一兩),川升麻(三兩),寒水石(二兩),黃芩(二兩),羚羊角屑(三兩),射干(三兩)丹砂(一兩細研),芎藭(二兩),川大黃〔二(三)兩〕,雞舌香(二兩),生地黃汁(二升),羊脂(一斤),木香〔一(二)兩〕

白話文:

標題:[治療瘭疽各種方法]

內容: 凡患瘭疽者,肉裡會突然冒出像豆粒大小的點子,小的像米粒,嚴重的像梅子或李子大小,顏色可能是紅、黑、青、白,不一定。其中一種情況是有根部的,不會浮腫,疼痛感來自根部,深入肌肉,使得四周都腫脹,泡泡呈現紫黑色,可能腐蝕筋骨。南方稱這種病為榻著毒,如果在肉厚的地方出現,應立即割除,也可以用燒熱的鐵烙掉,或是讓它燒焦如炭,或進行百次的灸療,同時飲用葵根汁、藍青汁、犀角汁、升麻汁、竹瀝以及黃龍湯等,這些都是單方療法,用來抑制熱氣。此病也常發生在手指,所以和「代指」類似,人們往往誤認為是「代指」,如果不立即治療,病氣會沿脈絡進入臟腑,危及生命。西方人得了此病,通常會切斷手指。病初發時,手指頭會先出現小點,後逐漸腫脹變黑,劇烈疼痛直至心臟,就是這種情況。之後會有惡性組織長出,患者身上會突然有像豆粒大小的肉塊突起,並持續增長,形狀像牛或馬的乳頭,上面有如雞冠狀的突起,如果不治療會自行長大,不痛不癢。這種病多在春冬季節因受到惡風侵襲,進入肌肉脈絡中,久而久之就會變成此病。治療上,應服用漏蘆湯,並進行外部燒烙,每天都要做,直到完全燒焦,再輔以藥膏敷用,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痊癒。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藥方:

治療瘭疽,皮肉中突然冒出像麻豆大小的點子,有的大如桃李,腫痛難忍,可用射干散方。

藥材包括射干、川升麻、枳實、川大黃、麝香、前胡、犀角屑、羚羊角屑、甘草。將藥材研磨成粗粉,加入麝香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至六分之一,去渣,不分時段溫服。

治療瘭疽,疼痛徹心,四肢高熱,可用漏蘆散方。

藥材包括漏蘆、白蘞、黃芩、麻黃、枳實、川升麻、赤芍藥、甘草、川大黃。將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至六分之一,去渣,不分時段溫服。

治療瘭疽,毒氣無法散開,皮肉暗黑,疼痛難忍,可用枳實散方。

藥材包括枳實、射干、川升麻、生乾地黃、犀角屑、川大黃、前胡、麝香。將藥材研磨成粗粉,加入麝香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至六分之一,去渣,不分時段溫服。

治療瘭疽,消除毒素,止痛,可用丹砂膏方。

藥材包括丹砂、犀角屑、射干、生乾地黃、川大黃、芎藭、川升麻、前胡、沉香、黃芩、麝香、木香。將藥材細切,用醋拌濕,加入豬脂,以微火煎熬,待大黃呈紅色,用綿布過濾去渣,再加入丹砂和麝香末,攪拌均勻,收在瓷盒中,不分時段,用溫水調下半匙服用。

治療瘭疽,散發毒氣,可用麝香摩膏方。

藥材包括麝香、莽草、川升麻、寒水石、黃芩、羚羊角屑、射干、丹砂、芎藭、川大黃、雞舌香、生地黃汁、羊脂、木香。將藥材細切,加入豬脂、生地黃汁和羊脂,煎熬待黃芩呈黑色,用綿布過濾去渣,再加入麝香和丹砂末,攪拌均勻,收在瓷盒中,頻繁地塗抹在傷口上。

治療瘡疽,感染範圍擴大,紅腫黑爛,可用甘草膏方。

藥材包括甘草、川大黃、胡粉、羊髓、豬脂。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放入鍋中,與豬脂和羊髓一同煎熬幾次沸騰,膏體形成後,加入胡粉,攪拌均勻,收在瓷盒中,隨時塗抹在傷口上。

治療瘭疽感染,未形成瘡但有如桃核或雞蛋大小,紅腫熱痛,可用甘草湯方。

藥材包括甘草、黃芩、川大黃、黃連、當歸、川芒硝。將藥材細切,加水煮至三分之一,去渣,再加入川芒硝,小火煮沸,將布在藥汁中浸濕,敷在腫脹處,多次使用有效。

治療瘭疽,十個手指頭紅腫癢,可用豬蹄湯浸泡。

藥材包括豬蹄、芎藭、川大黃、當歸、白芷、甘草、莽草、細辛、黃芩、黃連、藁本。將藥材細切,先用水煮豬蹄至三分之一,去渣,加入其他藥材,再煮至二分之一,去渣,稍微溫暖時浸泡傷口,效果良好。

治療瘡疽,感染多日,逐漸增大,可用胡粉散方敷。

藥材包括胡粉、黃連、甘草、茹。將藥材研磨成細粉,不分時段,塗抹在傷口上。

治療突然得到的瘭疽,又名爛瘡,可用黃連散方敷。

藥材包括黃連、胡粉。將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用油調和塗抹。這種瘡初發時,像疹子一樣疼痛紅腫,可用燒紅的鐵在水中燒幾次,每天兩三次,用來清洗傷口。

另一種方法是: 燒牛糞成灰,細研,用油調和塗抹。

治療無明顯頭腦的瘭疽,出現在指甲上,可用此方。

藥材包括獨頭蒜、杏仁。將藥材混合,研磨成泥,炒熱後敷在傷口上,用軟布固定,多次更換,效果神奇。

治療在手足上的瘭疽,像米豆一樣聚集,刮開後有液體流出,應立即治療。

藥材為蔓荊子,炒熟。將藥材研磨成細粉,與豬脂混合敷在傷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