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七 (12)
卷第七 (12)
1. 治腎臟風虛耳鳴諸方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用羊腎一對。切去脂膜。入生薑半分。薤白三莖。每用磁石包子同煎至五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溫服。
治腎臟風虛。耳內常鳴。宜服肉蓯蓉丸方。
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銼去皴皮炙令乾),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熟乾地黃(一兩),黃耆(一兩銼),巴戟(一兩),防風(三分去蘆頭),鹿角膠(二兩搗碎炒令黃燥),五味子(一兩),菖蒲(一兩),山茱萸(一兩),牛膝(一兩去苗),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澤瀉(一兩),乾薑(半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漸加至五十丸。
治腎臟風虛。耳內恆鳴。腰腳疼痛。宜服鹿茸丸方。
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磁石(二兩燒醋淬七遍搗碎細研水飛過),天雄(一兩半炮裂去皮臍),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令乾),桂心(一兩半),巴戟(一兩),五味子(一兩),石斛(一兩去根銼),菖蒲(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腎臟風虛耳鳴。腰脊強直。小便數滑。桑螵蛸丸方。
桑螵蛸(三分微炒),菖蒲(三分),山茱萸(三分),磁石(二兩燒醋淬七遍搗碎細研水飛過),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令乾),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續斷(三分),五味子(三分),薯蕷(一兩),萆薢(一兩),沉香(一兩),蘹香子(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治療腎臟虛弱引起的耳鳴諸方
將以上藥材粗略搗碎成散劑,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杯水,加入一對去除脂肪膜的羊腎,切片,再加入半份生薑和三根薤白,用磁石包好一同煎煮至剩下一半的量。去渣後,在早上空腹或晚上吃飯前溫服。
治療腎臟虛弱,耳朵內經常鳴叫,適合服用肉蓯蓉丸。
藥材包含:肉蓯蓉(二兩,用酒浸泡一晚,刮去粗糙表皮並烤乾),菟絲子(一兩,用酒浸泡三天,曬乾後另外搗成粉末),熟地黃(一兩),黃耆(一兩),巴戟天(一兩),防風(三分,去除蘆頭),鹿角膠(二兩,搗碎炒至黃色乾燥),五味子(一兩),菖蒲(一兩),山茱萸(一兩),牛膝(一兩,去除莖),附子(一兩,炮製裂開並去除皮和臍),澤瀉(一兩),乾薑(半兩,炮製裂開後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調和,再搗三五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早上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三十丸,晚上吃飯前再服一次,可以逐漸增加到五十丸。
治療腎臟虛弱,耳朵內持續鳴叫,腰部和腿腳疼痛,適合服用鹿茸丸。
藥材包含:鹿茸(一兩,去除毛,塗上酥油稍微烤黃),磁石(二兩,燒紅後用醋淬七次,搗碎細磨,用水飛過),天雄(一兩半,炮製裂開並去除皮和臍),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晚,刮去粗糙表皮並烤乾),桂心(一兩半),巴戟天(一兩),五味子(一兩),石斛(一兩,去除根後切碎),菖蒲(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調和,再搗三二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在吃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治療腎臟虛弱引起的耳鳴,腰背僵硬,小便頻繁且容易滑脫,適合服用桑螵蛸丸。
藥材包含:桑螵蛸(三分,稍微炒過),菖蒲(三分),山茱萸(三分),磁石(二兩,燒紅後用醋淬七次,搗碎細磨,用水飛過),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晚,刮去粗糙表皮並烤乾),附子(一兩,炮製裂開並去除皮和臍),續斷(三分),五味子(三分),薯蕷(一兩),萆薢(一兩),沉香(一兩),茴香子(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調和,再搗三二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早上空腹和晚上吃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