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七 (11)
卷第七 (11)
1. 治腎臟風冷氣諸方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酒煮麵糊。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蔥白煎酒。下二十丸。
治腎臟風冷氣攻。心腹疼痛。宜服此蛜𧌴丸方。
蛜𧌴(一兩微炒),硇砂(半兩),木香(半兩),肉豆蔻(一兩去殼),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阿魏(一分麵裹煨面熟為度),自然銅(一兩細研),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安息香(半兩),硫黃(半兩細研),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磁石(二兩燒醋淬七遍搗碎細研水飛過)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醋浸蒸餅。和搗三二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生薑酒下一(二)十丸。
白話文:
針對腎臟風寒之氣的各種療法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煮成的麵糊調和,搗製一百多下,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生薑蔥白煎煮的酒送服二十丸。
治療腎臟受風寒之氣侵襲,引起心腹疼痛,宜服用此蛜𧌴丸
蛜𧌴(稍微炒過,一兩),硇砂(半兩),木香(半兩),肉豆蔻(去殼,一兩),青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瓤並烘乾,半兩),阿魏(用麵包裹後煨烤至麵熟,一分),自然銅(細研磨,一兩),桃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並去除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半兩),安息香(半兩),硫磺(細研磨,半兩),附子(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臍部,半兩),磁石(燒紅後用醋淬七次,搗碎細研並用水淘洗過,二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浸泡過的蒸餅調和,搗製三四百下,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熱的生薑酒送服一二十丸。
2. 治腎臟風虛耳鳴諸方
夫足少陰腎之經者。是宗脈之所聚也。其氣上通於耳。耳者腎之竅。若經脈虛損。氣血不足。為風邪所乘。入於耳脈。則正氣痞塞。不能宣通。邪正相擊。故令耳虛鳴也。
治腎臟風虛。兩耳常鳴。腰背痛強。小便多利。虛羸無力。宜服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石斛(三分去根銼),杜仲(三分去粗皮炙微黃銼),五味子(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熟乾地黃(一兩),續斷(三分),牛膝(三分去苗),桂心(一兩),沉香(一兩),黃耆(三分銼),當歸(三分銼微炒),木香(三分),白龍骨(一兩),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腎臟風虛。耳中常鳴。或如風雨聲。宜服菖蒲散方。
菖蒲(一兩),遠志(三分去心),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一兩),防風(三分去蘆頭),人參(三分去蘆頭),山茱萸(三分),杜仲(三分去粗皮炙微黃銼),熟乾地黃(一兩),天麻(三分),石斛(三分去根銼),沉香(一兩),黃耆(三分銼),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以帛包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磁石包子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腎臟風虛。兩耳常鳴。宜服腎瀝湯方。
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以帛包之),巴戟(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沉香(半兩),石斛(半兩去根銼),人參(半兩去蘆頭),肉桂(一兩去皴皮),白茯苓(半兩),牛膝(三分去苗),黃耆(半兩銼),五味子(半兩),桑螵蛸(半兩微炒),澤瀉(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熟乾地黃(一兩),山茱萸(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用羊腎一對。切去脂膜。入生薑半分。每用磁石包子同煎至五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溫服。
治腎臟風虛耳鳴。四肢羸瘦。小便滑數。夜臥多寒。吃食減少。宜服腎瀝湯方。
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以帛包之),肉蓯蓉〔一兩酒浸(洗)去皴皮微炙〕,人參(三分去蘆頭),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黃耆(三分銼),熟乾地黃(一兩),桑螵蛸(一兩微炒),桂心(三分),石南(三分),五味子(三分),白龍骨(三分),白茯苓(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用羊腎一對。切去脂膜。生薑半分。棗三枚。每用磁石包子同煎。至五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溫服。
治腎臟風虛。兩耳常鳴。宜服腎瀝湯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三分),熟乾地黃(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山茱萸(三分),磁石(二兩搗碎水淘去赤汁以帛包之),肉蓯蓉(二兩酒浸一宿去皴皮炙令乾)
白話文:
治療腎臟虛弱引起的耳鳴諸方
說明:
足少陰腎經是身體經脈匯聚的地方,腎氣上通於耳,耳朵是腎臟的孔竅。如果經脈虛弱損傷,氣血不足,被風邪侵入耳脈,就會導致正氣阻塞,無法順暢運行。正邪之氣相互衝擊,就會造成耳朵因虛弱而產生鳴響。
第一方:治療腎臟虛弱,兩耳常鳴,腰背疼痛,小便頻繁,身體虛弱無力的情況。服用附子散。
- 藥材:炮製過的附子(一兩)、石斛(三分)、杜仲(三分)、五味子(三分)、人參(三分)、熟地黃(一兩)、續斷(三分)、牛膝(三分)、桂心(一兩)、沉香(一兩)、黃耆(三分)、當歸(三分)、木香(三分)、白龍骨(一兩)、磁石(二兩)。
-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
- 用法: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半分、紅棗三枚,煎煮至六分,去渣,飯前溫服。
第二方:治療腎臟虛弱,耳中常有鳴響,有時像風雨聲。服用菖蒲散。
- 藥材:菖蒲(一兩)、遠志(三分)、炮製過的附子(一兩)、桂心(一兩)、防風(三分)、人參(三分)、山茱萸(三分)、杜仲(三分)、熟地黃(一兩)、天麻(三分)、石斛(三分)、沉香(一兩)、黃耆(三分)、磁石(二兩)。
-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磁石搗碎後用水淘洗去除紅色汁液,再用布包起來。
- 用法: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加入用布包好的磁石同煎,煎煮至六分,去渣,飯前溫服。
第三方:治療腎臟虛弱,兩耳常鳴。服用腎瀝湯。
- 藥材:磁石(二兩)、巴戟天(一兩)、炮製過的附子(一兩)、沉香(半兩)、石斛(半兩)、人參(半兩)、肉桂(一兩)、白茯苓(半兩)、牛膝(三分)、黃耆(半兩)、五味子(半兩)、桑螵蛸(半兩)、澤瀉(半兩)、防風(半兩)、熟地黃(一兩)、山茱萸(三分)。
-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磁石搗碎後用水淘洗去除紅色汁液,再用布包起來。
- 用法: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加入羊腎一對(切除脂肪和筋膜)、生薑半分,以及用布包好的磁石同煎至五分,去渣,早晨空腹和晚上飯前溫服。
第四方:治療腎臟虛弱,耳鳴,四肢瘦弱,小便滑數,夜間怕冷,食慾減退。服用腎瀝湯。
- 藥材:磁石(二兩)、酒浸泡過的肉蓯蓉(一兩)、人參(三分)、炮製過的附子(一兩)、黃耆(三分)、熟地黃(一兩)、桑螵蛸(一兩)、桂心(三分)、石南(三分)、五味子(三分)、白龍骨(三分)、白茯苓(三分)。
-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磁石搗碎後用水淘洗去除紅色汁液,再用布包起來。
- 用法: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加入羊腎一對(切除脂肪和筋膜)、生薑半分、紅棗三枚,以及用布包好的磁石同煎至五分,去渣,早晨空腹和晚上飯前溫服。
第五方:治療腎臟虛弱,兩耳常鳴。服用腎瀝湯。
- 藥材:炮製過的附子(一兩)、桂心(三分)、熟地黃(三分)、人參(三分)、山茱萸(三分)、磁石(二兩)、酒浸泡過的肉蓯蓉(二兩)。
-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磁石搗碎後用水淘洗去除紅色汁液,再用布包起來。
- 用法: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加入羊腎一對(切除脂肪和筋膜)、生薑半分、薤白三莖,以及用布包好的磁石同煎至五分,去渣,早晨空腹和晚上飯前溫服。
第六方:治療腎臟虛弱,耳內常鳴。服用肉蓯蓉丸。
- 藥材:酒浸泡過的肉蓯蓉(二兩)、酒浸泡過的菟絲子(一兩)、熟地黃(一兩)、黃耆(一兩)、巴戟天(一兩)、防風(三分)、炒過的鹿角膠(二兩)、五味子(一兩)、菖蒲(一兩)、山茱萸(一兩)、牛膝(一兩)、炮製過的附子(一兩)、澤瀉(一兩)、炮製過的乾薑(半兩)。
-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加入煉製的蜂蜜混合搗勻,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 用法:每日早晨空腹用溫酒送服三十丸,晚上飯前再服一次,可逐漸增加至五十丸。
第七方:治療腎臟虛弱,耳內持續鳴響,腰腿疼痛。服用鹿茸丸。
- 藥材:用酥油塗抹炙烤過的鹿茸(一兩)、醋淬煉過的磁石(二兩)、炮製過的烏頭(一兩半)、酒浸泡過的肉蓯蓉(一兩)、桂心(一兩半)、巴戟天(一兩)、五味子(一兩)、石斛(一兩)、菖蒲(一兩)。
-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加入煉製的蜂蜜混合搗勻,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 用法:每次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第八方:治療腎臟虛弱,耳鳴,腰背僵硬,小便頻繁且不暢。服用桑螵蛸丸。
- 藥材:炒過的桑螵蛸(三分)、菖蒲(三分)、山茱萸(三分)、醋淬煉過的磁石(二兩)、酒浸泡過的肉蓯蓉(一兩)、炮製過的附子(一兩)、續斷(三分)、五味子(三分)、薯蕷(一兩)、萆薢(一兩)、沉香(一兩)、蘹香子(一兩)。
-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加入煉製的蜂蜜混合搗勻,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 用法:每日早晨空腹和晚上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