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一 (26)
卷第六十一 (26)
1. 治諸瘡口不合諸方
夫諸瘡腫。皆是風邪熱毒所為。若重觸風寒。則冷氣入於瘡。令血澀不行。其瘡則常有膿水。不知痛癢。經久。則瘡口不合也。
治諸癰腫。破成瘡口。膿帶清薄。宜用合瘡口。長肌肉。麒麟竭散方。
麒麟竭(一兩炒令紫色),生人骨(一兩燒灰牙齒是也),古銅末(三分),鴿糞(一合干為末)
上件藥。都細研如粉。貼之。如瘡口深。作紙絍子。引散入瘡口裹面。候肉生。即合瘡口。
治諸瘡腫。成瘡口不合。並痔病穿破。冷漏。瘡口膿水常出。經年不幹者。宜服此方。
鴿糞(一升),麝香(三分)
上將鴿糞。於淨地上。周迴以火圍。斷令煙盡。別於地上出火毒了。入麝香細研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治諸癰腫瘡。及冷瘻不幹。宜用長肉合瘡口。神驗散方。
雄黃(三分研為末),楂子(三枚和核切陰乾為末)
上先將雄黃末。於銚子內。以瓷盞子蓋四面。以濕紙封縫。於慢火上燒。以溫潤物蓋盞底。莫令水入。其黃作霜。在盞子上。候冷取出。別取長肉膏藥。不限多少。取其霜並楂子末。一時拌和。旋旋攤貼絹上。如瘡口深。作絍子引藥入瘡內。肉從里長。出到瘡口合之。
治惡瘡封閉瘡口。降真香散方。
降真香,木香,麒麟竭,白芷,白蘞,黃連(去須),黃柏(以上各等分)
上件藥。生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用敷瘡口即瘥。
治癰瘡中冷。瘡口不合。宜用封瘡鼠皮散方。
上以鼠皮一枚。燒為灰。細研。封瘡口上。以瘥為度。
又方。
上燒破蒲席。和臘月豬脂。納孔中即瘥。
又方。
上塗濕牛糞。干即易之。
又方。
上熟煮大豆汁塗之。
又方。
上炒烏麻令黑。熟搗封之。
白話文:
治諸瘡口不合諸方
各種瘡瘍腫痛,都是風寒濕熱邪毒侵犯所致。如果再次遭受風寒侵襲,則寒邪入侵瘡口,導致血液瘀滯不通,瘡口就會持續流膿流水,感覺不到疼痛或癢,時間久了,瘡口就會難以癒合。
治療癰腫潰爛形成的瘡口,膿液稀薄,需要癒合瘡口,長出新肉,可用麒麟竭散:
麒麟竭(一兩,炒至紫黑色),生人骨(一兩,燒成灰,即人的牙齒),古銅末(三分),鴿糞(一合,曬乾研末)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敷貼於瘡口。如果瘡口較深,可用紙卷成筒狀,將藥粉送入瘡口深處,待肉長好後,瘡口自然癒合。
治療各種瘡瘍腫痛,瘡口潰爛不癒合,以及痔瘡穿孔、冷漏等,瘡口持續流膿流水,多年不愈者,宜服用此方:
鴿糞(一升),麝香(三分)
將鴿糞置於乾淨地面上,用火圍繞使其煙燻盡,去除火毒,再加入麝香研磨成細粉。每次飯前用粥水送服二錢。
治療各種癰腫瘡瘍及冷瘻久治不癒,需要長肉癒合瘡口者,可用神驗散:
雄黃(三分,研成細末),山楂(三枚,連核切碎陰乾研末)
先將雄黃粉末放入銚子(一種小鍋)中,用瓷碗蓋住,用濕紙封嚴縫隙,置於小火上加熱,用溫熱的物品墊在碗底,避免進水。待雄黃升華成霜狀附著在碗蓋上,待冷卻後取出。再取適量長肉膏藥(數量不限),將雄黃霜和山楂粉末混合拌勻,塗抹在絹布上,如果瘡口較深,則用紙卷成筒狀將藥物送入瘡口深處,促進肉芽組織從內向外生長,直至瘡口癒合。
治療惡性瘡瘍,瘡口閉合者,可用降真香散:
降真香、木香、麒麟竭、白芷、白蘞、黃連(去鬚)、黃柏(以上各等分)
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細粉,隨時敷貼於瘡口即可痊癒。
治療癰瘡寒邪入侵,瘡口不癒合者,可用封瘡鼠皮散:
將老鼠皮一張燒成灰,研磨成細粉,敷貼於瘡口,直至痊癒。
其他方法:
- 燒焦蒲席,與臘月豬油混合,填入瘡孔即可痊癒。
- 塗抹新鮮牛糞,乾燥後更換。
- 塗抹煮熟的大豆汁。
- 將烏麻炒至黑色,研磨後敷貼。
2. 治諸瘡生惡肉諸方
夫諸瘡及癰疽。皆是風濕搏於血氣。血氣蘊結生熱。發肌肉成瘡。久不瘥者。多生惡肉。血邊皮起。而好肉不生。此由毒熱未盡。經絡尚壅。血氣不到故也。
治癰疽蝕惡肉。藜蘆散方。
藜蘆(半兩),真珠末(半兩),硫黃(三分細研),馬齒礬(三分燒令汁盡),雄黃(三分細研),麝香(一分細研),䕡茹(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日二三上。用少許敷瘡。
又方。
雄黃(一兩),礬石(一兩燒令汁盡),䕡茹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日二三上。用少許敷瘡。
治諸瘡瘥後。瘡瘢胬肉未消。瘰癧風結等疾。宜貼此柳皮膏方。
柳白皮(五斤),楸皮(五斤),木通(一斤),枳殼(半斤),皂莢(一斤),木香末(三兩)
上件藥。細銼。以水八斗。煮取汁二(一)鬥。去滓。移於小鍋子中。下木香。煎至七升。去滓。又移於小鍋中。以慢火煎。攪勿住手。煉如餳。捻得成丸。即住。以細帛裹收之。每日塗於帛上貼之。取平復為度。
治瘡中新肉胬出方。
上搗烏梅肉。更以蜜和搗。捏作餅子如錢許厚。貼瘡。以瘥為度。
治諸瘡胬肉。如蛇出數寸方。
硫黃(一兩細研)
上於肉上。薄塗之。須臾便縮。平復。
白話文:
各種瘡瘍和癰疽,都是風濕之邪侵犯血氣,導致血氣鬱結生熱,進而侵犯肌肉形成瘡瘍。久治不愈的,大多會生出惡肉,也就是傷口周圍皮膚隆起,而正常的肌肉組織卻無法再生長。這是因為毒熱未盡,經絡仍然阻塞,血氣無法到達患處造成的。
治療癰疽及蝕爛的惡肉,可以使用藜蘆散:
藜蘆、真珠末各半兩,硫黃三分(研細),馬齒莧(燒成灰末)三分,雄黃三分(研細),麝香一分(研細),萆薢一兩。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日敷於患處二到三次,每次取少量即可。
另一方:
雄黃一兩,礬石一兩(燒成灰末),萆薢。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日敷於患處二到三次,每次取少量即可。
治療瘡瘍痊癒後,留下的瘢痕或增生肉芽組織未消退,以及瘰癧、風毒引起的結節等疾病,可以用柳皮膏:
柳樹白皮、楸樹皮各五斤,木通一斤,枳殼半斤,皂莢一斤,木香粉三兩。將藥物切細,加水八斗,煎煮取汁二斗,去除藥渣,再移到小鍋中,加入木香粉,煎至七升,去除藥渣,再移到小鍋中,用慢火煎熬,不斷攪拌,熬成膏狀,可以搓成丸子,然後用細布包裹保存。每日取適量塗在布上,貼在患處,直到平復為止。
治療瘡瘍中新生的肉芽組織突出:
將烏梅肉搗爛,再加入蜂蜜混合搗爛,捏成像錢幣一樣厚的餅,貼在患處,直到痊癒為止。
治療瘡瘍增生的肉芽組織,如同蛇一樣突出數寸:
硫黃一兩(研細),將研細的硫黃薄薄地塗在增生的肉芽組織上,很快就會收縮平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