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一 (25)
卷第六十一 (25)
1. 治癰大小便不通諸方
夫癰者。此由寒客於經絡。寒搏於血。血澀則不通。壅結成癰。藏熱不泄。熱入大小腸。故大小便不通也。
治癰疽。臟腑氣壅。大小便不通。木通散方。
木通(一兩銼),黃芩(一兩),梔子仁(三分),漏蘆(一兩),木瓜根(一兩銼),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川朴硝(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通利為度。
治癰疽。臟腑壅熱太過。心神煩悶。大小便不通。宜服大黃散方。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川升麻(半兩),梔子仁(半兩),川朴硝(半兩),葵子(半兩)
上件藥。銼碎。以水二大盞。煮取一盞三分。去滓。分溫三服。以快利為度。
治諸癰。排膿止痛。利大小便。蘧麥散方。
蘧麥(一兩),赤芍藥(一兩),黃耆(二兩銼),當歸(二兩銼微炒),桂心(一兩),赤小豆(一兩微炒),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滑石(二兩),川朴硝(一兩),芎藭(一兩),白蘞(一兩),麥門冬〔二(一)兩去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溫水調下三錢。以利為度。
治癰腫發背。一切惡瘡及乳癰。結聚腫硬。熱痛。大小便秘澀。檳榔丸方。
檳榔(一兩),芎藭(半兩),羌活(半兩),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羚羊角屑(三分),人參(半兩去蘆頭),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牽牛子(二兩一半生一半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木香(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三十丸。以利為度。
治發背及一切癰腫。大小便澀滯。大麻仁丸方。
大麻仁(三兩),木香(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牛蒡子(二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暖水下三十丸。以利為度。
白話文:
治療癰疽及大小便不通的各種方法
癰疽是寒邪入侵經絡,寒邪阻滯血液,導致血液運行不暢,瘀積成癰,體內熱邪鬱積不散,熱邪侵入大小腸,因此造成大小便不通。
**木通散方:**治療癰疽,臟腑氣機阻滯,大小便不通。 藥物包含木通、黃芩、梔子仁、漏蘆、木瓜根、川大黃、甘草、川朴硝。將藥物搗碎成粗粉,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以通便為度。
**大黃散方:**治療癰疽,臟腑熱邪過盛,心煩悶,大小便不通。藥物包含川大黃、川升麻、梔子仁、川朴硝、葵子。將藥物搗碎,用兩大杯水煎成一杯三分,去渣,分三次溫服,以迅速通便為度。
**蘧麥散方:**治療各種癰疽,排出膿液止痛,通利大小便。藥物包含蘧麥、赤芍藥、黃耆、當歸、桂心、赤小豆、川大黃、滑石、川朴硝、芎藭、白蘞、麥門冬。將藥物搗碎成細粉,每次飯前用溫水送服三錢,以通便為度。
**檳榔丸方:**治療癰腫、發背、各種惡瘡及乳癰,腫塊堅硬,紅腫熱痛,大小便不通。藥物包含檳榔、芎藭、羌活、川大黃、羚羊角屑、人參、枳殼、牽牛子、陳橘皮、木香。將藥物研磨成粉,用蜂蜜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前用粥服用三十丸,以通便為度。
**大麻仁丸方:**治療發背及各種癰腫,大小便不通。藥物包含大麻仁、木香、枳殼、牛蒡子、甘草、川大黃。將藥物研磨成粉,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前用溫水服用三十丸,以通便為度。
2. 治癰疽淋洗諸方
夫癰疽者。由陰陽不和。氣血否澀。積蓄熱毒。在於臟腑。不得宣通。攻於肌肉皮膚。而成癰腫也。或毒氣初結。或已膿潰。並可用藥煮湯淋射。以散熱毒之氣。免其侵壞良肉。夫水有盪滌之功。故用湯淋洗也。
治癰疽發背。初覺似有。即速服藥取通利。兼用木通湯淋射方。
木通〔二(一)斤〕,白楊皮(一斤),川升麻(半斤),露蜂房(四兩),赤芍藥(半斤),甘草(半斤)
上件藥。都銼。以水三斗。煮取一斗。濾去滓。適大熱。用注觜瓶兩三枚。更互盛湯。高抬手注射腫處。忽令間斷。可一食久。次用暖水注射一食久。即解散熱氣。
治癰疽發背。先穿破。出膿水不住。傷外風。毒焮腫疼痛。淋洗。當歸湯方。
當歸(一兩),甘草(一兩),赤芍藥(一兩),葛根(一兩),細辛,黃柏(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苦辛(一兩),白芷(一兩),肉桂(一兩),漢椒(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用水洗。細銼焙乾。分為四度。每度。以水五升。煎取三升。溫暖洗瘡。湯冷即住。以熱巾拭。宜用別膏貼之。
治癰腫及一切瘡。或煩疼浸淫。宜用豬蹄湯澆淋方。
豬蹄(一對去毛淨洗),芎藭(一兩),赤芍藥(一兩),川升麻(一兩),甘草(一兩),蛇床子(一兩),川大黃(一兩),蒴藋(一兩),槐白皮(一兩)
上件藥。都銼。先以水二斗。煮豬蹄取一斗。漉去豬蹄。下諸藥。煎取六升。去滓。適寒溫。澆淋瘡。以湯冷為度。拭乾。別用敷藥。
治發背癰疽。穿穴時久。壞爛。惡氣不可近。出骨露筋。餘毒未解。攻刺疼痛不可忍。淋澆黃連湯方。
黃連(一兩),地骨皮(一兩),羌活(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木通(一兩),甘草(一兩),白芷(一兩)川大黃(一兩),狼牙(一兩),川升麻(一兩),莽草(一兩),藁本(一兩),黃耆(一兩銼),赤芍藥(一兩),細辛(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黃芩(一兩),白礬(一兩),蔥白(一兩),麻黃(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細銼。分為七貼。每貼。用水三升。煎取二升。去滓。溫暖淋洗瘡上。後以熱巾拭乾。以生肌膏貼之。
治癰瘡爛壞。淋洗苦參湯方。
苦參〔一(二)兩〕,防風(二兩),露蜂窩(二兩),甘草(二兩)
上件藥。細銼。用水二斗。煎至六分。去滓。熱洗。湯冷即住。
治一切敗爛瘡。豬蹄湯洗方。
豬蹄(一對),敗醬(一兩),槐柳枝(各一握),黃耆(二兩銼)
上件藥。細銼。先以水一斗。下豬蹄煮爛。去豬蹄。下諸藥。更煎取四升。以布絞去滓。洗瘡。湯冷為度。以綿拭乾。便以生肌膏貼之。
白話文:
治癰疽淋洗諸方
癰疽是因陰陽失調、氣血瘀滯,熱毒積聚在臟腑,無法宣洩,而侵犯肌肉皮膚,形成腫痛的疾病。無論是毒氣初起,還是已經潰爛流膿,都可以用藥物煎湯淋洗,以散除熱毒,避免損傷健康組織。水有沖洗淨化的功效,所以用藥湯淋洗。
治療癰疽發背,初期感覺有異狀,就要立刻服用藥物使之通利,並配合木通湯淋洗。
【木通湯方】
方中藥材:木通二斤(或一斤)、白楊皮一斤、川升麻半斤、露蜂房四兩、赤芍藥半斤、甘草半斤。
將所有藥材切碎,加水三斗,煎煮至一斗,過濾藥渣,趁熱用注嘴瓶盛裝,交替淋洗腫脹處,間歇進行,每次持續一頓飯的時間,之後再用溫水沖洗一頓飯的時間,即可散除熱氣。
治療癰疽發背,已經破潰流膿不止,且傷及外風,腫痛明顯,可用當歸湯淋洗。
【當歸湯方】
方中藥材:當歸一兩、甘草一兩、赤芍藥一兩、葛根一兩、細辛一兩、黃柏一兩、麻黃一兩(去根節)、苦參一兩、白芷一兩、肉桂一兩、川椒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
將所有藥材洗淨,切碎,烘乾,分成四份。每次取一份,加水五升,煎煮至三升,溫熱洗瘡,湯冷即止,用熱毛巾擦拭,再敷上其他藥膏。
治療癰腫及一切瘡瘍,或疼痛劇烈、浸潤,可用豬蹄湯澆淋。
【豬蹄湯方】
方中藥材:豬蹄一對(去毛洗淨)、川芎一兩、赤芍藥一兩、川升麻一兩、甘草一兩、蛇床子一兩、川大黃一兩、蒴藋一兩、槐白皮一兩。
將所有藥材切碎,先加水二斗,煮豬蹄至一斗,撈出豬蹄,加入其他藥材,煎煮至六升,過濾藥渣,溫熱澆淋瘡瘍,以湯水變涼為度,擦乾,再用其他藥物敷貼。
治療發背癰疽,久潰不愈,腐爛惡臭,甚至露出骨骼筋腱,餘毒未清,疼痛難忍,可用黃連湯澆淋。
【黃連湯方】
方中藥材:黃連一兩、地骨皮一兩、羌活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木通一兩、甘草一兩、白芷一兩、川大黃一兩、狼牙一兩、川升麻一兩、莽草一兩、藁本一兩、黃耆一兩(切碎)、赤芍藥一兩、細辛一兩、桑根白皮一兩、黃芩一兩、白礬一兩、蔥白一兩、麻黃一兩(去蘆頭)。
將所有藥材切碎,分成七份。每次取一份,加水三升,煎煮至二升,過濾藥渣,溫熱淋洗患處,再用熱毛巾擦乾,敷上生肌膏。
治療癰瘡潰爛,可用苦參湯淋洗。
【苦參湯方】
方中藥材:苦參一兩(或二兩)、防風二兩、露蜂房二兩、甘草二兩。
將所有藥材切碎,加水二斗,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趁熱洗患處,湯水變涼即止。
治療一切潰爛瘡瘍,可用豬蹄湯洗滌。
【豬蹄湯方】
方中藥材:豬蹄一對、敗醬一兩、槐柳枝一握、黃耆二兩(切碎)。
將所有藥材切碎,先加水一斗,煮豬蹄至爛熟,撈出豬蹄,加入其他藥材,再煎煮至四升,用布過濾藥渣,洗滌瘡瘍,以湯水變涼為度,用棉花擦乾,再敷上生肌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