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一 (2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一 (21)

1. 治久癰諸方

夫久癰者。由寒氣客於經絡。血則凝澀不通。壅結成癰。發癰之後。熱毒未盡。重有風冷乘之。冷搏於腫。蘊結不消。故經久不瘥。久不瘥者。則變成瘻也。

治久癰不瘥。風毒氣留積。筋骨疼痛。膿水久出。瘡不生肌。宜服五香連翹散方。

木香(三分),雞舌香(半兩),沉香(三分),薰陸香(半兩),麝香(半分細研),連翹(三分),射干〔二(三)分〕,川升麻(三分),黃耆(三分銼),木通(三分銼),獨活(三分),桑寄生(三分),甘草(三兩生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久癰。出膿水過多。四肢虛羸。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銼),敗醬(三分),絡石(一兩),防風(三分去蘆頭),漏蘆(一兩),白蘞(三分),白薇(一兩),玄參(三分),白茯苓(三分),白芍藥(一兩),沉香(三分),藿香(三分),熟乾地黃〔一(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久癰。膿水出不盡。心中煩悶不已。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紫葛(三分銼),木通(一兩銼),黃耆(一兩銼),川升麻(三分),犀角屑(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久癰。及風毒氣留積。穿穴久出膿水。疼痛不止。生肌內補。占斯散方。

占斯(半兩),黃耆(半兩銼),細辛(一分),木香(一分),連翹〔二(一)分〕,桔梗(一分去蘆頭),芎藭〔二(一)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白芍藥(一分),續斷(一分),人參〔二(一)分去蘆頭〕,獨活(一分),熟乾地黃(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

治癰疽發背久不瘥。宜敷此殺蟲散方。

白蕪荑(一兩),藜蘆(一兩去蘆頭),雌黃(一兩細研),麝香(一分細研),青礬(半兩),雄黃(半兩細研),苦辛(一兩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與麝香相和研勻。每用時。先以吳藍甘草煎湯洗瘡口。去痂拭乾。日二敷之。

治癰疽瘡久不瘥方。

松脂(三兩),薰陸香(三兩)

上件藥。合搗。納少許鹽為餅。貼瘡上。得汁出盡即瘥。

白話文:

治久癰諸方

久癰是由於寒邪入侵經絡,導致血液凝滯不通,阻塞而形成腫瘍。腫瘍發作後,體內熱毒尚未完全消除,又容易受風寒侵襲,寒邪阻滯腫塊,使其難以消散,因此久治不癒。久治不癒的腫瘍,最終會形成廔管。

治療久癰不癒,伴隨風毒積聚,筋骨疼痛,膿水長期流出,傷口難以癒合的情況,可以使用五香連翹散:

木香三分、雞舌香半兩、沉香三分、薰陸香半兩、麝香半分(細研)、連翹三分、射干二至三分、川升麻三分、黃耆三分(銼碎)、木通三分(銼碎)、獨活三分、桑寄生三分、甘草三兩(生,銼碎)、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溫服,每日服用三到四次。

治療久癰,膿水流出過多,四肢虛弱的情況,可以使用黃耆散:

黃耆一兩(銼碎)、敗醬三分、絡石一兩、防風三分(去蘆頭)、漏蘆一兩、白蘞三分、白薇一兩、玄參三分、白茯苓三分、白芍藥一兩、沉香三分、藿香三分、熟乾地黃一至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碎)。

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溫服,每日服用三到四次。

治療久癰,膿水流出不盡,心中煩悶的情況,可以使用麥門冬散:

麥門冬一兩(去心)、紫葛三分(銼碎)、木通一兩(銼碎)、黃耆一兩(銼碎)、川升麻三分、犀角屑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碎)。

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水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溫服,不限時間。

治療久癰,以及風毒積聚,傷口久久流膿,疼痛不止,需要生肌修復的情況,可以使用占斯散:

占斯半兩、黃耆半兩(銼碎)、細辛一分、木香一分、連翹一至二分、桔梗一分(去蘆頭)、川芎一至二分、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碎)、白芍藥一分、續斷一分、人參一至二分(去蘆頭)、獨活一分、熟乾地黃半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飯前用粥湯送服二錢。

治療癰疽發背久治不癒,可以使用殺蟲散外敷:

白蕪荑一兩、藜蘆一兩(去蘆頭)、雌黃一兩(細研)、麝香一分(細研)、青礬半兩、雄黃半兩(細研)、苦參一兩(銼碎)、附子半兩(炮製,去皮)。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與麝香混合研磨均勻。每次使用前,先用吳藍甘草湯清洗傷口,去除痂皮,擦乾,每日外敷兩次。

治療癰疽瘡久治不癒,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松脂三兩、薰陸香三兩。

將以上藥材混合搗碎,加入少量鹽,製成藥餅,貼敷於患處。待膿液流盡即可痊癒。

2. 治癰內虛諸方

夫癰內虛者。由體虛受寒。寒客於經絡。血脈不澀。熱氣蘊積。結聚。或癰結熱不散。熱氣內迫於心。故心虛熱。則驚不定也。

治癰內虛不定。膿水不絕。四肢乏弱。不能飲食。久不瘥。必為內漏。宜服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銼),山茱萸(半兩),五味子(半兩),白茯苓(三分),當歸(半兩銼碎微炒),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石斛(三分去皮),地脈(半兩),遠志〔二(一)兩去心〕,巴戟(一兩),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銼去皺皮炙令乾),人參(三分去蘆頭),菟絲子(半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麥門冬(一兩去心),石斛(半兩去心),白芍藥(三分),芎藭(半兩),熟乾地黃(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荊芥湯調下二錢。日三四服。

治癰疽內虛不足。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黃耆(二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當歸(半兩銼碎微炒),白芍藥(半兩),熟乾地黃(二兩),白茯苓(一兩),桂心(半兩),枸杞子(一兩),白朮(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癰疽發背髮乳。大去膿血後。內虛少氣。熟地黃散方。

熟乾地黃(一兩),黃耆(一兩銼),人參(一兩去蘆頭),當歸(半兩銼碎微炒),芎藭(二兩),白芍藥(半兩),白茯苓(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續斷(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癰疽潰散。膿出太多。內虛少力。不食。宜服內補散方。

黃耆(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去心),芎藭(一兩),白茯苓(一兩),桂心(半兩),遠志(半兩去心),當歸(一兩銼微炒),人參(一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五味子(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大瘡熱已退。膿血不止。瘡中肉虛疼痛。防風散方。

防風(一兩去蘆頭),白茯苓(一兩),白芷(一兩),桔梗(一兩去蘆頭),遠志(半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一兩去蘆頭),芎藭(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黃耆(一兩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一兩),赤小豆(一合炒熟),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黃耆湯調下二錢。日三四服。

治癰發背。膿血不止。內虛。宜服排膿生肌散方。

當歸(半兩銼微炒),黃耆(半兩銼),人參(一兩去蘆頭),芎藭(半兩),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防風(半兩去蘆頭),白芷(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癰瘡內部虛弱的各種治療方

癰瘡內部虛弱,是因為體質虛弱又感受寒氣,寒氣侵入經絡,導致血液循環不暢,熱氣積聚,結成腫塊。或是癰瘡的熱度無法消散,熱氣向內侵擾心臟,導致心臟虛弱而出現虛熱,進而產生驚恐不安的情況。

治療癰瘡內部虛弱,症狀反覆不定,膿水不斷,四肢無力,食慾不振,久久不癒,最終會形成內漏的狀況,應該服用黃耆散。

黃耆(一兩,切碎),山茱萸(半兩),五味子(半兩),茯苓(三分),當歸(半兩,切碎微炒),附子(一兩,炮製裂開去皮臍),石斛(三分,去皮),地黃(半兩),遠志(二兩,去心),巴戟天(一兩),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晚,去除皺皮後烤乾),人參(三分,去蘆頭),菟絲子(半兩,用酒浸泡三天後曬乾,另外搗成末),麥門冬(一兩,去心),石斛(半兩,去心),白芍藥(三分),川芎(半兩),熟地黃(一兩),甘草(三分,烤過微紅後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用荊芥湯調服二錢,一天服用三到四次。

治療癰瘡或疽瘡內部虛弱,氣血不足,應該服用人參散。

人參(一兩,去蘆頭),黃耆(二兩,切碎),甘草(半兩,烤過微紅後切碎),當歸(半兩,切碎微炒),白芍藥(半兩),熟地黃(二兩),茯苓(一兩),桂心(半兩),枸杞子(一兩),白朮(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半份,紅棗三顆,煎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癰瘡、疽瘡、發背或乳房癰,在大量排除膿血後,因內部虛弱導致氣短,應該服用熟地黃散。

熟地黃(一兩),黃耆(一兩,切碎),人參(一兩,去蘆頭),當歸(半兩,切碎微炒),川芎(二兩),白芍藥(半兩),茯苓(一兩),甘草(半兩,烤過微紅後切碎),桂心(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續斷(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半份,紅棗三顆,煎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溫服。一天服用三到四次。

治療癰瘡潰爛,膿液流出過多,內部虛弱,身體乏力,食慾不振,應該服用內補散。

黃耆(一兩,切碎),麥門冬(一兩,去心),川芎(一兩),茯苓(一兩),桂心(半兩),遠志(半兩,去心),當歸(一兩,切碎微炒),人參(一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烤過微紅後切碎),五味子(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粗散劑。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半份,紅棗三顆,煎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治療大瘡熱退後,膿血不止,瘡口肌肉虛弱疼痛,應該服用防風散。

防風(一兩,去蘆頭),茯苓(一兩),白芷(一兩),桔梗(一兩,去蘆頭),遠志(半兩,去心),甘草(半兩,烤過微紅後切碎),人參(一兩,去蘆頭),川芎(一兩),當歸(一兩,切碎微炒),黃耆(一兩,切碎),附子(半兩,炮製裂開去皮臍),桂心(一兩),赤小豆(一合,炒熟),厚朴(二兩,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烤香)。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用黃耆湯調服二錢,一天服用三到四次。

治療癰瘡或發背,膿血不止,內部虛弱,應該服用排膿生肌散。

當歸(半兩,切碎微炒),黃耆(半兩,切碎),人參(一兩,去蘆頭),川芎(半兩),厚朴(一兩,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烤香),防風(半兩,去蘆頭),白芷(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烤過微紅後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用木香湯調服二錢,一天服用三到四次。

治療癰瘡,膿血很多,無法長出新肉,應該服用內補五香丸。

沉香(一兩),薰陸香(一兩),木香(一兩),藿香(一兩),丁香(一兩),續斷(一兩),熟地黃(二兩),白芍藥(一兩),側子(一兩,炮製裂開去皮臍),石長生(一兩),厚朴(一兩半,去除粗皮,塗抹生薑汁烤香),敗醬(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茯苓(一兩),鹿角屑(二兩),虎脛骨(二兩,塗抹酥油烤黃)。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末,用煉製的蜂蜜攪拌均勻,搗三百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飯前用黃耆湯送服三十丸。

治療癰瘡多年不癒,膿血流出過多不止,應該服用補虛藥,肉蓯蓉散。

肉蓯蓉(二兩,用酒浸泡一晚,刮去皺皮後烤乾),乾薑(半兩,炮製裂開後切碎),地黃(三分),菟絲子(三分,用酒浸泡三天後曬乾,另外搗成末),巴戟天(一兩),遠志(一兩,去心),人參(一兩,去蘆頭),甘草(一兩,烤過微紅後切碎),麥門冬(一兩,去心),石葦(一兩,去心),白芍藥(一兩),桂心(一兩),川芎(一兩),熟地黃(一兩),山茱萸(一兩),五味子(一兩),當歸(一兩,切碎微炒),附子(半兩,炮製裂開去皮臍),茯苓(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飯前,用荊芥湯調服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