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一 (20)
卷第六十一 (20)
1. 治癰煩渴諸方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煎煮至剩六分,濾掉藥渣,加入半合竹瀝再煎煮一兩次沸騰。不拘時間溫服。
2. 治癰虛熱諸方
夫發癰虛熱者。由寒客於經絡。使血氣否澀。乃結腫成癰。熱氣壅結。則血化為膿。膿潰癰瘥之後。餘熱未盡。而血氣已虛。其人翕翕苦熱。惙惙虛乏。故謂之虛熱也。
治癰發後。膿潰不止。肌體虛熱。口乾食少。熟地黃散方。
熟乾地黃(一兩),黃耆(一兩銼),麥門冬(一兩去心),黃芩(半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石膏〔一(二)兩〕,芎藭(半兩),當歸(半兩),白茯苓(一兩),甘草(半兩生用)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癰膿潰。數日不止。致體虛煩熱。頭目昏悶。黃耆散方。
黃耆(一兩銼),防風(一兩去蘆頭),川升麻(一兩),羚羊角屑(一兩),芎藭(三分),甘草(半兩生銼),人參(一兩去蘆頭),地骨皮(半兩),白茯苓(一兩),石膏(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癰穴後。膿水過多。致內虛體熱。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白朮(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地骨皮(半兩),熟乾地黃(一兩)黃耆(一兩銼),白茯苓(一兩),甘草(半兩生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癰膿潰已絕。肌肉內虛。尚有餘熱。沉香散方。
沉香(一兩銼),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生銼),熟乾地黃(二兩),柴胡(一兩去苗),栝蔞根(半兩),白朮(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黃耆(一兩半)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小麥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治癰虛熱諸方
癰疽發生的虛熱,是因為寒邪侵入經絡,導致氣血瘀滯,進而形成腫塊化膿。膿瘍潰破後,餘熱未消,而氣血已虛,患者便會感到陣陣發熱、疲乏無力,這就是所謂的虛熱。
針對膿瘍潰破後,膿液不止,身體虛熱,口乾食少的情況,可以使用熟地黃散:
熟地黃一兩、黃耆一兩(切碎)、麥門冬一兩(去心)、黃芩半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石膏一到二兩、川芎半兩、當歸半兩、白茯苓一兩、甘草半兩(生用)。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的清水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後溫服,不拘時辰。
針對膿瘍潰破數日不止,導致身體虛弱、煩熱,頭昏眼花的情況,可以使用黃耆散:
黃耆一兩(切碎)、防風一兩(去蘆頭)、川升麻一兩、羚羊角粉一兩、川芎三分、甘草半兩(生用,切碎)、人參一兩(去蘆頭)、地骨皮半兩、白茯苓一兩、石膏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的清水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後溫服,不拘時辰。
針對膿瘍潰破後膿液過多,導致身體虛弱、發熱的情況,可以使用人參散:
人參一兩(去蘆頭)、白朮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地骨皮半兩、熟地黃一兩、黃耆一兩(切碎)、白茯苓一兩、甘草半兩(生用,切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的清水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後溫服,不拘時辰。
針對膿瘍已痊癒,但肌肉仍虛弱,尚有餘熱的情況,可以使用沉香散:
沉香一兩(切碎)、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生用,切碎)、熟地黃二兩、柴胡一兩(去苗)、栝蔞根半兩、白朮三分、麥門冬一兩(去心)、黃耆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粗略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半的清水,加入竹葉二十七片、小麥五十粒同煎煮至六分,過濾藥渣後溫服,不拘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