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一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一 (10)

1. 治癰腫貼熁諸方

治癰腫。毒熱赤焮疼痛方。

川大黃(三分生用),杏仁(三分去皮生研如膏),鹽花(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杏仁膏。都研令勻。以新汲水和。令稀稠得所。旋取塗腫上。干即易之。

治癰腫發背。宜塗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生用),黃芩(一兩),白芷(三分),寒水石(一兩),白蘞(一兩),黃柏(三分銼),石膏(一兩),赤石脂(一兩),黃連(一兩去須)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漿水調為膏。厚塗於瘡上。干即易之。

治癰疽瘡腫。熱焮疼痛。宜貼柳木耳餅方。

柳木耳(一兩),龍葵根(一兩銼),黃連(三分去須),川芒硝(一兩),麥飯石(三分燒醋淬三遍),雄雀糞(一分),乳香(一兩),杏仁一兩其瘡有頭作孔者煨去皮尖無孔者和皮搗用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漿水和。捏作餅子。如五錢厚。貼瘡頭。以單帛抹之。日二易之。

治癰疽發背。未結膿血。散腫氣。宜塗此方。

蛇蛻皮(二尺燒灰),雞子白(三枚),蕓薹子(二兩末),赤小豆(三合末),米醋(三合),蔓荊子(三合末),生馬齒莧(一握),灶中黃土末(二兩)

上件藥。都研令爛熟。用塗腫上。干即易之。

治癰腫。疼痛不止。宜貼野葛散方。

野葛皮(半兩銼),川大黃(半兩生銼),半夏(半兩),莽草(半兩),川芒硝(半兩),白蘞(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豬膽和如膏。攤於布上。敷腫處。干即換之。

又方。

甜葶藶(半兩),木通(半兩銼),川大黃(半兩生銼),莽草(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水和如稀膏。塗腫上。干即更塗。以瘥為度。

治癰未有頭。赤腫疼痛。宜塗此方。

繁柳草(四兩燒灰),白蘞(一兩),白芷(一兩),赤小豆(二合),川大黃(一兩生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新汲水調如膏。塗腫上。干即易之。

治癰初結。腫振焮。散毒清涼膏方。

糯米(半升炒令焦黑於地上出火毒),生甘草(二兩銼)

上搗細羅為散。看患大小。取雪水調塗腫上。干即易之。

治癰疽及一切毒腫。堅硬疼痛。攻衝四畔焮腫。抽熱毒。散腫氣。清水膏方。

羊桃根(一兩銼),川大黃(一兩生銼),黃芩(一兩),赤小豆(一合),黃柏(一兩銼),綠豆粉(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蕓薹菜。搗取自然汁。以蜜少許相和。調藥令稀稠得所。看四畔腫赤處大小。剪生絹上勻攤。可厚一錢。貼之。干即易。

治癰瘡不消。欲結成瘻。宜貼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生用),黃芩(三兩),龍骨(一兩),甘草(一兩),黃連(一兩去須),當歸(一兩銼微炒),牡蠣(一兩),白蘞(一兩),白芨(一兩),赤芍藥(一兩),赤石脂(一兩)

白話文:

治療癰腫,紅腫熱痛的藥方

  • 藥方一: 使用生川大黃三分、去皮生研成膏狀的杏仁三分、鹽花三分。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粉,加入杏仁膏中,一起研磨均勻。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調和,使之稀稠適中。取用塗抹在腫脹處,乾燥後就更換。

  • 藥方二: 使用生川大黃一兩、黃芩一兩、白芷三分、寒水石一兩、白蘞一兩、切碎的黃柏三分、石膏一兩、赤石脂一兩、去除鬚根的黃連一兩。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粉,用米漿水調成膏狀,厚厚地塗在瘡上,乾燥後就更換。

  • 藥方三: 使用柳木耳一兩、切碎的龍葵根一兩、去除鬚根的黃連三分、川芒硝一兩、用醋淬燒三次的麥飯石三分、雄雀糞一分、乳香一兩、杏仁一兩(如果瘡有開口就煨過後去皮尖,沒開口就連皮搗碎)。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粉,用米漿水調和,捏成厚約五錢的餅狀,貼在瘡頭上,用單層的絲綢覆蓋,每天更換兩次。

  • 藥方四: 使用燒成灰的蛇蛻皮二尺、雞蛋清三個、研成末的蕓薹子二兩、研成末的赤小豆三合、米醋三合、研成末的蔓荊子三合、新鮮馬齒莧一把、灶中黃土末二兩。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糊狀,塗抹在腫脹處,乾燥後就更換。

  • 藥方五: 使用切碎的野葛皮半兩、切碎的生川大黃半兩、半夏半兩、莽草半兩、川芒硝半兩、白蘞半兩。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粉,用豬膽汁調和成膏狀,攤在布上,敷在腫脹處,乾燥後就更換。

  • 藥方六: 使用甜葶藶半兩、切碎的木通半兩、切碎的生川大黃半兩、莽草半兩。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粉,用水調和成稀膏狀,塗在腫脹處,乾燥後就繼續塗抹,直到痊癒。

  • 藥方七: 使用燒成灰的繁柳草四兩、白蘞一兩、白芷一兩、赤小豆二合、切碎的生川大黃一兩。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粉,用新打上來的水調和成膏狀,塗在腫脹處,乾燥後就更換。

  • 藥方八: 使用炒焦黑的糯米半升(在地上散熱以去除火毒)、切碎的生甘草二兩。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根據患處大小,取用雪水調和後塗抹在腫脹處,乾燥後就更換。

  • 藥方九: 使用切碎的羊桃根一兩、切碎的生川大黃一兩、黃芩一兩、赤小豆一合、切碎的黃柏一兩、綠豆粉一兩。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粉,用蕓薹菜搗碎取汁,加入少許蜂蜜調和,使藥膏稀稠適中。根據腫脹紅腫的範圍大小,剪取生絹,均勻塗上約一錢厚的藥膏,貼在患處,乾燥後就更換。

  • 藥方十: 使用生川大黃一兩、黃芩三兩、龍骨一兩、甘草一兩、去除鬚根的黃連一兩、稍微炒過的切碎當歸一兩、牡蠣一兩、白蘞一兩、白芨一兩、赤芍藥一兩、赤石脂一兩。將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粉,用米漿水調和成膏狀,塗在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