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一 (9)

1. 治癰腫貼熁諸方

凡療暴熱欲成癰腫者。所貼熁藥。初時熱猛盛。炎熾難當。腫處若似有頭。即當上貼溫熱膏藥。引出其熱毒。此乃火就燥之義也。四畔赤焮處。搗生寒藥貼熁之。折伏其熱勢。亦如驅逐邪惡。撲火之義。夫生藥勢氣力精全。性味雄易。古來療者。不本物理。皆通周道。草膏已經油煉。

氣力殊微。欲使尫瘵者敵其勇夫。不亦難矣。況癰者壅也。要疏通。若初時便令以黏膏貼熁。豈得盡於鬱結不成膿乎。其中若熱氣不甚。或熱勢已衰。即任貼膏藥求瘥。凡貼熁腫藥。皮厚者。以藥塗故軟布。著肉貼之。腫皮薄者。即隔疏紗縠塗藥熁之。熁勿令藥在內著肉。或慮藥干。

即皮隨藥起。其所換藥。腫皮厚者宜干換。腫皮薄者宜濕換。列諸熁方於後。

治癰腫。熱毒疼痛。攻蝕肌肉。赤色虛腫。手不可近。欲成膿。及已有膿者。四畔赤腫。宜用寒水石散方。

寒水石(二兩),羊桃根(一兩銼),硝石(一兩),木香(半兩),白蘞(半兩),丁香(半兩)榆皮(半兩銼),赤小豆(一合),漢防己(半兩),川大黃(一兩生用)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頭醋旋調和。稀稠得所。塗故軟布上。貼瘡頭四畔赤焮處。候乾即易之。其瘡頭別研汲斯青黛。以少許水和。時時以鳥翎敷之。勿令乾燥。

治癰腫。一切風毒熱腫。發背乳癰等疾。宜用此重臺散熁之方。

重臺(一兩),黃耆(一兩銼),川大黃(一兩生用),羊桃根(三分銼),硝石(三分),半夏(三分),白蘞(一分),莽草(三分),丁香(半兩),木香(半兩),沒藥(半兩),白芷(半兩),赤芍藥(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散。有患處。以醋旋調。稀稠得所。塗故布。或疏絹上。日三貼之。以腫退為度。

治癰腫及發背有赤腫。熱痛不可忍。紫葛散方。

紫葛(三兩銼),川大黃(三兩生用),白蘞(三兩),玄參〔三(二)兩〕,黃芩(二兩),川升麻〔三(二)兩〕,榆白皮(二兩銼),木香(二兩),赤小豆〔三分(合)〕,黃連(三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新汲水調如面脂。塗於腫上。干即更塗。

治發癰。腫皮剝爛。汁流出如火飈。熱甚不可耐。貼此令消。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生用),赤小豆(一兩),牡蠣(一兩),黃連(一兩),白蘞(一兩),土瓜根(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以雞子白調塗故布上。貼腫處。燥即易之。

熁癰腫。毒熱疼痛。玄參散方。

玄參(半兩),紫葛(半兩銼),川大黃(半兩生用),木香(半兩),卷柏(半兩),川芒硝(半兩),黃藥(半兩),紫檀香(半兩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雞子白調和。稀稠得所。薄塗所患處。有瘡腫已破者。去芒硝。

白話文:

治療癰腫外敷諸方

治療初期因暴熱將要形成癰腫時,所貼敷的藥物,初期腫脹處熱度猛烈,炎症熾盛難以忍受,腫脹處好像有膿頭時,就應該貼敷溫熱的膏藥,引出裡面的熱毒,這是利用火就燥的原理。腫脹處周圍發紅腫痛的地方,則搗碎生冷的藥物貼敷,以抑制腫脹的熱勢,這如同驅逐邪惡、撲滅火勢的道理。因為生藥藥力精純,藥性強勁易於發揮效用,古來治療癰腫的人,不了解藥物特性,只知道普遍使用的治療方法。而草藥膏經過油煉後,藥力就大為減弱,想要用它來對抗強勁的病邪,是很難的。況且癰腫是阻塞不通的病症,治療重點在於疏通。如果一開始就用黏膩的膏藥貼敷,豈能使鬱結的膿液完全化膿?如果腫脹處熱氣不甚嚴重,或者熱勢已經減弱,就可以直接貼敷膏藥以求痊癒。凡是貼敷癰腫的藥物,皮膚厚實的,用藥物塗在柔軟的布上,貼在患處;皮膚薄的,就隔著稀疏的紗布塗藥貼敷。貼敷時不要讓藥物直接接觸皮膚,以免藥物乾燥後,皮膚跟著藥物一起脫落。更換藥物時,皮膚厚實的宜用乾的藥布更換,皮膚薄的宜用濕的藥布更換。以下列出各種貼敷的方劑:

治療癰腫,熱毒疼痛,侵蝕肌肉,皮膚發紅虛腫,手碰不得,將要化膿,或者已經化膿,周圍發紅腫痛的,宜用寒水石散方。

寒水石二兩、羊桃根一兩(銼碎)、硝石一兩、木香半兩、白蘞半兩、丁香半兩、榆皮半兩(銼碎)、赤小豆一合、漢防己半兩、川大黃一兩(生用)

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細粉。用米醋調和成糊狀,塗在柔軟的布上,貼在瘡瘍周圍發紅腫痛的地方。乾了就換新的。瘡瘍的膿頭部分,另取青黛研磨,加少量水調和,用鳥羽經常塗抹,不要讓它乾燥。

治療癰腫,一切風毒熱腫,發背、乳癰等疾病,宜用重臺散貼敷。

重臺一兩、黃耆一兩(銼碎)、川大黃一兩(生用)、羊桃根三分(銼碎)、硝石三分、半夏三分、白蘞一分、莽草三分、丁香半兩、木香半兩、沒藥半兩、白芷半兩、赤芍藥半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細粉,患處以醋調成糊狀,塗在柔軟的布或稀疏的絹布上,一日貼敷三次,腫脹消退即可。

治療癰腫及發背,有發紅腫痛,熱痛難忍的,用紫葛散方。

紫葛三兩(銼碎)、川大黃三兩(生用)、白蘞三兩、玄參二兩、黃芩二兩、川升麻二兩、榆白皮二兩(銼碎)、木香二兩、赤小豆三分、黃連三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細粉,用新汲取的水調成膏狀,塗在腫脹處,乾了就再塗。

治療發癰,腫脹處皮膚剝落,膿液流出如火燒般,熱度非常難以忍受的,貼敷此方以消腫: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生用)、赤小豆一兩、牡蠣一兩、黃連一兩、白蘞一兩、土瓜根一兩、當歸一兩(銼碎,微炒)

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細粉,每次用雞蛋清調和塗在柔軟的布上,貼在腫脹處,乾燥就更換。

貼敷治療癰腫,毒熱疼痛的:玄參散方。

玄參半兩、紫葛半兩(銼碎)、川大黃半兩(生用)、木香半兩、卷柏半兩、川芒硝半兩、黃藥半兩、紫檀香半兩(銼碎)

將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細粉,用雞蛋清調和成糊狀,薄薄地塗在患處。如果瘡腫已經破潰,則去掉芒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