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一 (7)

1. 治癰諸方

夫癰者。由六腑不和所生也。六腑主表。氣行經絡而浮。若喜怒不測。飲食不節。陰陽不調。則六腑不和。榮衛虛者。腠理則開。寒客於經絡之間。經絡為寒所折。則榮衛稽留於脈。榮者血也。衛者氣也。榮血得寒則澀而不行。衛氣從之。與寒相搏。亦壅遏不通。氣者陽也。

陽氣蘊積。則生於熱。寒熱久不散。故積聚成癰。腑者陽氣。浮行主表。故癰浮淺。皮薄以澤。久則熱勝於寒。熱氣蘊結。傷肉而敗肌。故血肉壞化而為膿。其患在表。浮淺則骨髓不焦枯。腑臟不傷敗。故可治而愈也。

治初見皮膚有瘡。恐成癰。腑臟壅澀。或寒熱噤痹。口乾心煩。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知母(一兩),木通(二兩銼),赤芍藥(一兩半),川升麻,薺苨,葳蕤,黃芩,甘草(生銼各一兩半),麥門冬(去心),馬牙硝(各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竹瀝一合。更煎一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癰腫乳癰。臟腑壅滯。口乾。寒熱頭痛。嘔噦不能飲食。葛根散方。

葛根(銼),麥門冬(去心),紅雪(各一兩),犀角屑(半兩),葳蕤(二分),薺苨,赤芍藥,甘草(生銼各三分),石膏〔三(二)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竹瀝一合。更煎一沸。不計時候溫服。

治癰瘡始覺。便宜服解毒散方。

犀角屑,木通(銼),川升麻,赤芍藥,川朴硝(五味各一兩),石膏(二兩),甘草(生銼),玄參,麥門冬(各半兩去心)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癰腫始發。熱毒氣盛。寒熱心煩。四肢疼痛。玄參散方。

玄參(半兩),甘草(半兩生銼),麥門冬(三分去心),前胡(去蘆頭),枳實(麩炒微黃),人參(去蘆頭),赤芍藥,生乾地黃,黃耆,芎藭,赤茯苓,黃芩(九味各一兩),石膏(二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小麥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癰腫。熱氣大盛。寒熱進退。黃耆散方。

黃耆(銼),川升麻,川大黃(銼碎微炒),黃芩,遠志(去心),赤茯苓,赤芍藥(七味各一兩),生乾地黃(二兩),當歸(半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生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兩(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發癰腫。熱毒疼痛。心神煩悶。生地黃散方。

生乾地黃(二兩),玄參(一兩),甘草(一兩生銼),赤芍藥(一兩),黃耆(一兩銼),木通(一兩銼),黃芩(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地骨皮(一兩),赤茯苓(一兩半),川升麻(一兩),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白話文:

所謂的癰,是因為身體內部的六腑功能失調所引起的。六腑主導身體的表面,氣在經絡中運行。如果情緒起伏不定、飲食不節制、陰陽失調,就會導致六腑不和。體質虛弱的人,皮膚的毛孔就會打開,寒氣侵入經絡之間。經絡被寒氣阻礙,氣血就停滯在脈絡中。氣血中的「榮」是指血液,血液遇到寒氣就會澀滯不通;「衛」是指氣,也會跟著阻塞不通。氣屬於陽,陽氣積聚就會產生熱。寒熱之氣如果長時間無法消散,就會積聚成癰。六腑的陽氣是浮在體表的,所以癰通常長在皮膚淺層,皮膚看起來薄而有光澤。時間久了,熱勝過寒,熱氣累積,就會傷害肌肉,導致肌肉腐敗,血肉壞死化為膿。癰的病灶在皮膚表面,因為位置淺,所以骨髓不會被灼傷,內臟也不會受損,因此是可以治療痊癒的。

治療剛出現皮膚瘡,擔心會變成癰,並且伴隨臟腑不暢通、或寒熱發作、口乾心煩的狀況,可使用犀角散:

藥材包含:犀角屑(一兩)、知母(一兩)、木通(二兩)、赤芍藥(一兩半)、川升麻(一兩半)、薺苨(一兩半)、葳蕤(一兩半)、黃芩(一兩半)、甘草(一兩半)、麥門冬(二兩)、馬牙硝(二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煎煮至剩六分,去渣後加入竹瀝一合,再稍微煮沸即可。不論時間,溫服。

治療癰腫,包括乳癰,以及臟腑堵塞、口乾、寒熱、頭痛、噁心嘔吐、無法進食的狀況,可使用葛根散:

藥材包含:葛根(一兩)、麥門冬(一兩)、紅雪(一兩)、犀角屑(半兩)、葳蕤(二分)、薺苨(三分)、赤芍藥(三分)、甘草(三分)、石膏(二兩或三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煎煮至剩六分,去渣後加入竹瀝一合,再稍微煮沸即可。不論時間,溫服。

治療癰瘡剛開始發作,宜服用解毒散:

藥材包含:犀角屑(一兩)、木通(一兩)、川升麻(一兩)、赤芍藥(一兩)、川朴硝(一兩)、石膏(二兩)、甘草(半兩)、玄參(半兩)、麥門冬(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煎煮至剩六分,去渣即可。不論時間,溫服。

治療癰腫剛發作,熱毒旺盛,伴隨寒熱、心煩、四肢疼痛的狀況,可使用玄參散:

藥材包含:玄參(半兩)、甘草(半兩)、麥門冬(三分)、前胡(一兩)、枳實(一兩)、人參(一兩)、赤芍藥(一兩)、生地黃(一兩)、黃耆(一兩)、芎藭(一兩)、赤茯苓(一兩)、黃芩(一兩)、石膏(二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加入竹葉七片、小麥一百粒一同煎煮至剩六分,去渣即可。不論時間,溫服。

治療癰腫,熱氣旺盛,寒熱交替的狀況,可使用黃耆散:

藥材包含:黃耆(一兩)、川升麻(一兩)、川大黃(一兩)、黃芩(一兩)、遠志(一兩)、赤茯苓(一兩)、赤芍藥(一兩)、生地黃(二兩)、當歸(半兩)、麥門冬(一兩半)、人參(半兩)、甘草(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煎煮至剩六分,去渣即可。不論時間,溫服。

治療癰腫發作,熱毒疼痛,心神煩悶的狀況,可使用生地黃散:

藥材包含:生地黃(二兩)、玄參(一兩)、甘草(一兩)、赤芍藥(一兩)、黃耆(一兩)、木通(一兩)、黃芩(一兩)、當歸(一兩)、地骨皮(一兩)、赤茯苓(一兩半)、川升麻(一兩)、川大黃(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中碗水加入竹葉二十片一同煎煮至剩六分,去渣即可。不論時間,溫服。

治療癰腫,結塊變硬疼痛的狀況,宜服用內消散:

藥材包含:赤小豆(一合,炒熟)、人參(一兩)、甘草(一兩)、蘧麥(一兩)、白蘞(一兩)、當歸(一兩)、黃芩(一兩)、防風(一兩)、黃耆(一兩)、沉香(一兩)、川升麻(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不論時間,用溫水調服二錢。

治療癰腫無法潰爛的狀況,可使用野葛散:

藥材包含:野葛皮(一分)、龍骨(二兩)、乾薑(半兩)、桂心(一兩)、栝蔞(一或二兩)、王不留行(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不論時間,用溫酒調服二錢。

治療癰腫及發背、乳癰等各種毒腫,都能消腫,使膿變成水排出,可使用犀角丸:

藥材包含:犀角屑(一兩)、川升麻(一兩)、黃耆(一兩半)、防風(一兩)、黃芩(一兩)、當歸(一兩)、梔子仁(一兩)、吳藍(一兩)、甘草(一兩)、川大黃(一兩)、巴豆(半兩,去皮去心,研磨後用紙包壓去油)

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搗勻三五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空腹以粥水送服三丸,以排便順暢為宜,然後吃冷的白粥。如果沒有排便,可以增加到五丸。